ERP环境下的企业审计方法探讨
原白云(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ERP的广泛应用给企业审计带来新的挑战和课题,文章试图以ERP软件自身缺陷和存在的一些控制问题为切入点,对企业财务系统数据测试、日志利用以及固定资产、工资系统等环节的审计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ERP;控制问题;审计方法
    
    目前,ERP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实施ERP作为实现企业资源一体化管理、支持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工具。ERP在数据分析和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支持,同时,其广泛应用也给企业审计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深入分析和研究,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有效的审计方法。
    
    一、ERP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的难度和审计风险加大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以会计核算、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和基本工具,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工资、固定资产、购销存、预算管理等业务子系统。ERP系统中会计信息和数据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自动处理,而程序和数据有可能被人为修改而不留痕迹,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和数据监控的难度加大,获取审计证据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辨别能力。同时,大多数软件开发商会为所售会计软件嵌入“反记账”、“反结账”等特殊功能,使得会计信息可以被人为轻易修改。因此,ERP环境下企业财务舞弊行为较之传统手工会计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审计风险随之加大。
    
    二、ERP软件自身缺陷和存在的控制问题
    由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手工操作虽然相同,但具体的控制关键点和控制手段有着较大区别,加上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复杂性,给ERP的应用带来许多新的控制问题。大部分ERP软件在功能设计和账务系统控制方面存有问题和缺陷,加大了财务人员违规和舞弊的风险,主要表现在:ERP系统操作权限由企业用户根据需要自行设置;系统未能提供不相容岗位和不相容职权相分离的自动控制,容易出现相关人员越权操作问题;工资、固定资产系统不能记录计算公式等设置的历史情况,无法查证工资分摊和折旧计提政策有无变动;购销存系统难以输出相关业务操作人员、审批人员以及单据审核人员的完整信息,给查证内部控制问题带来困难。同时,目前国内大部分ERP软件的某些具体功能与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如普遍存在“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与会计制度严重不相符,而在比较主流的软件功能设计中,却是ERP软件重要和必需的功能。另外,一些软件操作日志记录功能缺失或者不够健全,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缺乏详细、准确的必要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进行责任追究。
    
    上述ERP软件的自身缺陷和有关控制问题,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可能,一些操作人员可能进行违规自动转账设置和会计凭证内容的修改,甚至可能超越权限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重要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复制、伪造等。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控制范围更加广泛。
    
    三、ERP环境下的企业财务审计方法
    随着ERP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日益广泛应用,审计人员必须了解目前常用ERP软件的设计原理、功能模块结构、业务流程和数据处理特点,熟悉软件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存在的主要控制问题,通过分析ERP系统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会计舞弊行为。
    
    (一)对ERP软件系统数据进行测试。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可利用系统自身的查询、分析等功能进行测试,对获取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或者使用AO审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系统自身查询检索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该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关联性进行评估,审查有无人为调整数据和有关设置的可能。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有无改变对会计报表的转账设置、报表设置等财务模块的功能设置,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模块系统设置进行符合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和评价对账表数据产生的影响。如借助ERP自身功能,按照计算公式重新生成财务报表,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纸质报表进行核对,如果数据不一致,可初步判断系统设置有被人为调整的可能,如数据一致,可进一步审查报表的公式设置等是否正确。
    
    (二)系统日志的有效利用。系统日志可以反映操作人员登录、退出和业务操作的过程,能够反映财务会计部门职责的分设、审批与复核的情况。通过对日志的监控,可以实现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分离以及会计核算人员的相互制约、监督,防止越权操作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如审计人员通过审查系统日志,可以了解到相关核算人员有无进行越权操作以及该业务是否至少由2个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办理。日志为业务操作行为留下痕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为审计留下重要线索,是事后查证的重要依据。
    
    (三)工资系统的审计方法。在应付工资核算环节,企业可能人为多列或少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从而达到虚增或虚减生产成本、调节利润的目的。因工资系统存在不能记录计算公式等设置历史情况,难以查证工资费用分摊等控制问题,因此审计人员首先应审查ERP系统中工资总额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分配方法是否与上期相一致、各月工资费用的发生额有无异常波动,并重点关注工资变动表和工资分摊模板,如会计科目有误则应进一步审查模板设置,如金额有误则审查费用的归集是否正确。例如,审计人员在审查某企业应付工资时,发现审计年度工资费用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经进一步审查得知,在建工程工资支出80万元计入生产成本,由此增大了产品成本,必然导致当年利润减少。
    
    (四)固定资产系统的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核算环节,较多的财务违规做法是企业为调整成本和利润,变更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前后期执行不一致。由于固定资产系统存在可人为设置折旧计提功能的控制问题,难以查证计提折旧是否发生了变化。因此审计过程中需要审查固定资产每月计提折旧自动处理功能是否被使用,如果这项功能未使用,可初步判断功能设置有被人为调整的可能,可继续分析对比全年12个月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金额,有异常变动或大额计提的应重点关注,并增加实质性测试;如自动处理功能被使用,则继续审查其他系统设置有无问题。另外,固定资产系统审计过程中还应注意有无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人为提高折旧费用,增加期间费用;对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虚假降低期间费用,从而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目的以及增加固定资产而不计提折旧,调增利润等问题。
    
    (五)购销存系统的审计方法。结合前述购销存系统存在操作权限全部由用户自行设置、系统不提供不相容岗位和职权的自动控制以及难以输出购销存业务完整的业务审批人、业务处理人、单据审核人的完整信息等控制问题,在购销存环节,主要采用以下审计方法。
    
    一是采购环节的审计,应关注物资采购价格、出入库等事项,借助ERP系统开展抽样审计,根据选取样本确定审计重点,核实物资采购业务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对库存台账和出入库清单进行重点审核,通过筛选条件找到唯一对应的记录,审查有无虚假采购,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问题。审计还应利用查询数据,分类别对所采购物资价格、数量进行分析对比,关注大宗物资采购是否进行招投标,物资采购数量是否与采购合同相一致,是否存在质次价高等问题;是否存在不合规或超越权限的操作。
    
    二是产品销售环节的审计,可借助ERP软件自身查询、检索和分析功能,审查企业产品销售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否一致和匹配,重点对产品出库单、入库单和库存台账、相关明细账进行对比、分析与核实,审查有无商品未出库而账务处理计入收入、虚假销售的问题。
    
    三是在库存管理环节,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物资数据的维护是否严格按照企业有关制度进行,并设专门岗位进行管理和监督。审查验货和收货过程中,入库物资数量、价格、型号等详细数据是否完整、准确录入,同时为保证财务核算完整准确,购货发票是否及时提交和审核等。审查物资出库入库的真实性,有无虚假出入库的问题;对库存物资存储动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将长期无动态以及多次采购而不出库的物资,作为审计重点。
    
    参考文献
    [1] 付得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亟待完善电算化规范.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6期
    [2] 王艳辉.关于当前企业财务软件缺陷与改进的思考.中国市场,2011年第14期
    [3] 王悦.浅谈会计舞弊在信息化环境下特点及防范.新财经,2011年第6期
    [4] 赵明 侯景波.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会计之友,2009年第19期
    [5] 张启利.基于ERP系统的企业审计方法的探讨.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16期
    [6] 邓利梅. 财务软件中“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分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7] 王哲 邹轶君.ERP环境下如何开展物资采购审计.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16期
    [8] 李晖.略谈日志在财务软件中的作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7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