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作用 当好公共财政“卫士”
徐子琦(审计署重庆办)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公共财政审计的定义和内涵
    
    公共财政审计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和规范,对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分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履行公共经济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报告的独立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资源使用效率得到重视,不仅要求财政资金的使用要真实合法,而且还要求使用具有效益性。与此相适应,财政部门也建立起了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公共财政基本制度,从制度规范角度保证国家公共责任的履行,保证财政部门与纳税人之间受托责任的完整。因此,财政审计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政府及其各部门是否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管理公共经济资源,各项财政经济活动是否体现出了公共财政的特点。由此可见,在公共财政模式建立后,财政审计实际上已经发展为公共财政审计。
    
    二、如何发挥公共财政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
    
    (一) 宏观方面。 
    一是适时完善我国审计体制增强财政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目前,现有的审计报告程序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审计体制由行政型向立法型转变提供了现实条件,在转轨时期进行审计体制的改革,将审计机关从行政机关独立出来,隶属于人大,审计机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省级以下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体制,下级审计机关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分别负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审计的监督。
    二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公告是审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随着财政审计内容的逐步深化,应逐步完善审计公告的内容,全面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修改审计法中有关审计公告的相关条款,明确审计公告的主体、内容及总体要求,使审计公告成为法定程序,具有刚性的法律约束,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与审计公告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 二) 微观方面。
    一是创新思想,转变观念。在财政审计过程中,如果不能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使同级财政审计工作的职能,必然影响审计执法力度和审计质量,制约财政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部门应努力探索财政财务收支与效益审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角度来重新理解和定位财政审计工作。
    二是掌握技能,提高效率。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加快了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审计机关应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普及电子化信息应用和处理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要改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按照专业知识、审计技能和学历教育兼顾的要求,造就一批多元型、复合型审计人才。在审计方法方面应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方法,确定工作重点和范围,以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资源上应由单纯财政审计向各专业审计一体化转变,走大综合则政审计的路子,使财政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把握公共财政背景下财政资审计的几点对策
    
    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也势必成为未来财政资金审计的方向。要把握公共财政背景下财政资金的审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转变审计理念,把握主次,从而有的放矢:
    
    (一)明确财政资金审计的总体变化。
    同级财政审计应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财税法律、体制和管理方式发展变化的要求,以财政综合预算为主线,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为关键环节,有选择、有重点地向绩效审计延伸。通过揭示财税执法和预算执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合法、不真实、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促进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和财税管理的完善,提高预算的法律约束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在审计专题安排上,注意紧扣财政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抓好财税库审计的同时,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贯彻“以民为本”重要思想,加强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补助资金等社会保障类资金的审计;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强对教育资金、农业资金、城镇园区建设资金等重点专项资金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围绕财政改革,以预算分配管理、政府采购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内容为重点,对劳动、教育、民政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上,实行计划项目跨年度滚动安排,并做到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计划方案、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定性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效应。
    坚持将其他专业审计,特别是上级审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项目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并注意内容安排、时间要求的协调统一。坚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要求,扩大预算执行部门的审计覆盖面,并对一定数量的二、三级预算单位以及财政资金直达单位和项目进行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
    在审计方法运用上,强调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注意向“两头延伸”,即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延伸;向预算执行结果的效益性延伸。强调扩大预算执行审计的科技含量,利用审计软件有重点地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强调抓住典型,解剖分析,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成效。
    
    (二)适应预算制度改革要求,强化预算审计工作。
    预算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在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管理的同时,改革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高效、科学、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公共财政框架,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传统的财政审计的思维方式是注重预算执行,忽视预算编制;重预算收入,轻预算支出;抓预算结果,弃预算过程。因此,必须转变财政审计思维方式,一手抓预算编制审计,一手抓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审计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审计出发,逆向延伸至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过程。严格区分财政审计监督与财政预算管理的职责界限,审计不包办、代替和干涉预算监督,但审计也不能放弃对预算监督的再监督,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再有监督”的原则,并根据审计法的规定,正确履行财政审计职能,规范和约束预算管理秩序及其财政分配行为。
    
    (三)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理念,探索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公共支出效益包括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要审查是否以一定的财政资源耗费提供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共事务,要评价财政支出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情况和程度,要评价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效果,要评价财政资金的各项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要评价财政资金管理者和有关责任人履行法定责任的情况。(徐子琦)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