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雷明俊(湖北省崇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我们经常提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笔者作为二十多年的基层审计工作者,认为我们内部审计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普遍不高,基层内审人员自身的素质普遍偏低,他们阅读审计业务的能力水平普遍较差。随着县城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对基层内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过硬的政治思想素养、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精湛的内审业务水平、敏锐的协调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监督服务作用。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才能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内审工作独立性不强。
     1.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根本指导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有在组织上、行为上都是独立的,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 基层内部审计机构大量萎缩,严重影响了内审工作的开展。如在我县,县一级国企中除了金融部门、中央企业之外,本地无一个国企。而55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只有13家有内审机构,且都与财务合署办公,统称财务审计股(科、部)。特别是2003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撤并审计科(股),将内审机构合并到纪检、监察或财会部门,严重影响了内审工作的开展。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公平、公正、公开无法得到保证。因为独立的内审机构不多,专职内审人员少,一般由会计人员兼任,这样就形成了审计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内审工作需要。
     1.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不到位。项目立项随意性大,没有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目标,不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没有保证项目突出重点;审计准备过程的质量管理较差,审计质量低,审计风险大,审计时效性差,节约成本较高,审计效率不高;缺少审计调查了解,没有编制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审了什么、怎么审的、审计人员的随意性很大;有的审计证据的提供者没有签名或盖章,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不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分析很肤浅,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内容零散、记录不明晰、结论不明确,不能与审计证据相印证,审计实施方案制定目标没有实现,问题定性不准确;审计结果怎样,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充分的体现;审计建议没有参考价值。
     2.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者风险意识不到位。不能严格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导致《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的运用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正确运用,使得很多单位部门、企业内审工作不能为本单位、本部门、本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审计复核制度和审计档案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审计调查了解、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内容方面的复核制度。审计证据怎么支撑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底稿如何形成审计结论、审计报告怎样发表审计意见都没有具体的复核制度,因此也不能明确内审人员应负的责任和担当。一个审项目完成后,没有建立整理保管审计档案的制度,因此,在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时,不能作为审计组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国家审计机关节约审计成本,从而没有发挥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力量。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大打折扣。

     (三)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1.内审人员缺少复合型人才,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要向事前、事中、事后转移,要求内审人员具有综合性审计知识,但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审计科班出身的人少,财会人员科班出身的较多,特别缺少复合型人才。由于没有专职审计人员,只能由会计人员兼任,对审计业务一知半解,缺乏必要的审计业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如对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由于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如果有了复合型人才,内审队伍就能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就能确保内审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2.内审人员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财会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的基层内审单位部门、企业仍然存在着手工做账,内审人员也只能手工审计,审计手段的滞后,严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内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
     3.内审人员缺乏创新能力。由于内审人员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有限,会计理论、内部审计理论水平不高,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滞后,在内部控制、内审实务、审计方法、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创新。随着国民经济快发展,社会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深入改革、职能发生转变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审人员需要在理论和实务中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内部审计工作面狭窄,制约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1.内部审计工作手段单一,成效差。目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收费价格等方面的审计,很少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绩效审计。
     2.重资金审计轻资产审计,覆盖低。内审单位一般只开展单纯的资金审计,没有延伸到资产审计;对单位的基建投资及维修工程和大宗物品的采购,对项目的立项,工程的招投标到项目(工程)的预算和决算,无力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3.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审计,力度小。不能抓好内部控制评价,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未抓好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未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其共性因素,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个层面,制定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促进内审人员在过硬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1.内审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维护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内部审计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内部审计事业工作中建功立业。
     2.内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廉洁自律,深化服务意识。内审人员要确立终身学习观,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博览群书,广泛积累知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3.内审人员必须在非原则问题上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原则问题上做到是非分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更应做到换位思考,多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做工作,倡导鼓励加引导的干事氛围,包容失误和失败,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坚持团结、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在涉及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廉政建设等原则问题上必须讲是非、讲原则。要敢于执法、勇于执法、严格执法,努力做一名国有资产、单位资产、企业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

    (二)规范行为,促进内审人员在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和能力的提升。
     1.内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克己奉公,自觉抵御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2.内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责,约束自己的操守。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应诚实地为国家、单位、企业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内审人员还应当遵守保密纪律,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勤勉和廉洁。。
     3.内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责,维护自己的形象。要建立外界对内部审计职业的理解与支持,要以一种独立审计、公正的“裁判”身份出现,独立行使对国家、单位、企业组织的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三)锐意进取,促进内审人员在精湛的内审工作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1.加强审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基层内审人员不能仅是财务人员的“改版”,还应精通审计业务,必须具备较为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能够比较熟练运用科学技术方式、方法开展内审工作;基层内审人员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如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要掌握以下主要内容:本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等等。
     2.系统掌握财会知识。财务系统本身就是单位部门、企业内部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其“神经中枢”,汇集了全部数据。对单位部门、企业的绩效考核,资产安全状况,单位领导的廉洁状况等内容审计,最终都要通过财务数据来进行,所以具备财务知识是内审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总之,一个内审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财会人员,是一个会计人员中的“全能手”,能够全面审查分析财务数据与资料,发现问题,做出恰当的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督促单位部门、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和方法。内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方法对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的方法很多,如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分析性复核法。在审计中具体化使用哪些审计方法,由内审人员自己决定。好的审计方法有助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控制,有助于单位部门、企业的管理体制水平,实现经济效益。

    (四)开拓创新,促进内审人员在敏锐的协调处理问题和能力的提升。
     1.敏锐的协调处理问题和能力是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必要素质。它涉及单位部门、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没有充分的协调处理问题和能力就不能全面掌握审计情况,不能准确把握审计重点,也不能合理保证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虽然具有不同的目的,但是他们执行的许多程序是一致的,审计范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如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比较好,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互相利用对方的审计结果,可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敏锐的协调处理问题和能力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重要手段。促进审计结论和建议得到最终落实和贯彻,可以帮助单位部门、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从而为单位部门、企业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通过多方面的沟通有助于内审人员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审计线索,提高审计效率,有助于内审人员对各种复杂、疑难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做出合理判断,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它还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内审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既要做到不卑不亢,又不能简单地以监督者自居,要掌握工作技巧,通过与有关人员的交谈,从而发现蛛丝马迹,查出隐藏的问题。
     3.敏锐的协调处理问题和能力是促进经济环境的关键切入点。一般来说,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抱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鸡蛋里找骨头”,是来找麻烦的,阻挠审计、不配合审计的事时有发生,对整改消极应付,形成对立的矛盾。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以民主观念和科学方法取得合理协调,平等和尊重被审计单位,最大限度地消除对立,达到统一,化阻力为动力,以便收到更好的审计效果。在审计开始时,内部审计部门应抱着尊重与信任的态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建议,以学习的姿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在审计过程中就发现的焦点、重点问题和内控的薄弱环节及时沟通,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方法,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潜在的或更大的损失;审计项目结束后,可邀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工作发表意见,形成“你审计我,我监督你”的互动格局。(雷明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