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审计文化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王学军(山东省费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思想和价值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可以说,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生存发展根基不牢的民族;一项未经先进文化武装的事业,同样是一项不能与时俱进的事业。基于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作为基层机关的审计人员,完善基层审计机关建设,增强审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既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工作者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一、审计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预防、揭露、抵御的功能,在国家治理的过程发挥着“免疫系统”的作用。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它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事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审计人员思想观念的提炼和精华;涵盖了审计的价值观、道德理念、工作作风和日常规范等多方面内容,是审计的全面积淀;存在于每个审计人的工作生活当中,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和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职业文化,同其他职业文化一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审计工作具有自己的特点,使得审计文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一)刚柔相济的文化。审计文化具有刚性和柔性两方面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观。一方面审计文化是一种执法文化,具有审计的严肃性,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披露,不得隐瞒,这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刚性;另一方面,审计文化是一种服务文化,体现了审计的奉献精神,通过审计监督职能发挥效力,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个人情怀,这是审计文化柔性的体现。

    (二)全面包容的文化。审计文化既包含了个体的又包含了群体的,既包含了物质的又包含了精神的,是一种全面包容的文化。以个体为主导,审计文化注重个人发展,构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以群体为方向,审计文化体现了集体荣誉感,塑造了精诚团结、服务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审计精神;以物质为表现形式,审计文化倡导了以物质设施为基础、以新技术为方向的科学审计的理念;以精神为文化核心,审计文化铸造了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的审计灵魂。

    (三)谨慎独立的文化。谨慎是对审计人员行为上的要求,独立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的精神元素。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必须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审计程序,保证审计内容相关数字的准确和发现问题的定性;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在组织形式、人员管理、活动经费、业务往来上保持独立性,在思想上也要保持独立性。审计文化的这一特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做到行动上的遵循和思想上的自觉,不断强化个人的自控力、执行力,推动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不断发展的文化。文化的发展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社会对它新的客观需求,二是它能不断汲取有益的新元素。随着时代的进步,审计事业已经由单纯的出具审计报告发展为严格落实审计整改、向各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审计工作、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阶段,特别是随着绩效审计的增多,社会对审计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审计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审计文化增添了更加鲜活的有益元素。这些既满足了审计文化发展的需要,又推动了其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审计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需要和谐的政治环境,需要各个子文化体系的“百花齐放”。审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子文化,有着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天基础。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够为社会主义文件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这就使审计文化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

    (一)引领方向的作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需要的是一个卓越政党的领导;一支团结奋进的队伍,需要的是一个富有开拓力的带头人;一种优秀先进的文化,需要的是一面引领发展方向的旗帜。审计文化中的审计精神和审计理念符合当前主流文化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华所在。审计文化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逐步显现,例如:审计内容逐渐为人所知、审计纪律逐渐为人称赞、审计工作报告逐渐为人关注等等,这些都是审计文化引领方向作用的直接体现。同时审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子文化,所展现的这种作用符合我国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贯方针,其每一个发展都必将直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更加鲜活的力量。

    (二)优化环境的作用。文化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和谐的政治环境,可以说,如果没有繁荣的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为支撑,文化的发展兴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审计文化借助于审计,通过国家财政、财务审计项目的开展,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体现了审计文化间接性地优化经济环境的作用;通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开展,最终达到监督权力使用、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目的,这体现了审计文化间接性地优化政治环境的作用。审计文化的这种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建设。

    (三)检验成效的作用。一件工作处理的是否得当,需要一个判断标准,一种文化是否先进,也需要一种检验方法。目前人们普遍采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衡量一切工作是否得失,而一种文化是否先进,主要是看其所影响的经济发展的是否可持续、政治局面的是否和谐、生态环境的是否适宜、人们精神的是否奋发、公平正义的是否得到最大的保证等方面。审计文化通过审计的监督职能,具有了检验实施成效、维护公平正义的本质属性。尤其是绩效审计的引入,改变了以往的审计模式,拓宽了审计的观念,更加贴近了审计的本质要求,满足了社会大众对国家机关经济运行的管理要求。这就得审计文化成为检验社会主义文化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最便捷也是最完备的工具。

    三、基层审计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全会精神,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审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行为引领和人才支撑。讲话在强调审计文化建设要求的同时,包含了对基层审计文化的重视,因为审计文化建设的理念在上层,根在基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层审计文化建设关乎审计文化发展的大局,关乎审计事业发展的成败,关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的实现。只有开展好基层审计文化建设,才能使审计文化建设如有土之木、有源之水,散发青春活力,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应该看到,在当前审计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在人力、物力上有着先天不足,在机制、理念上也有差距,这就造成了当前基层审计文化建设停留在形式化、雷同化、表面化。由于审计文化的外在表现精神大于物质、抽象大于具体,基层审计人员对审计文化发展“向何处去”往往比较迷茫,进而导致基层审计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难以得到很好地深入。

    (一)审计文化的认识有待提高。当前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对审计文化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检查问题,审计文化就是审计精神文化,而忽视了审计制度和物质层面的文化,更有甚者,片面地认为审计文化就是审计干部业余文化活动,比如音乐、文体之类的活动。这些不当的认识,使得有些地方将审计文化建设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将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纲要、制度等材料印在纸上、贴在墙上、发到手中,但究竟执行得怎样,却没有保障措施,审计文化建设成了盆景式的摆设,成了应付检查的需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审计文化的内容有待丰富。审计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化工程,包含了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制度建设、人文关怀、物质保障、精神支持等内容,需要长期的多次的投入。然而,在当前审计任务比较繁重和办公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在工作中只能注重审计业务工作和指标的完成,没有精力去重视审计人员个人发展;只能注重改善审计人员基本的物质生活和机关办公条件,没有精力去关注审计人员心理和精神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审计人员自身发展、审计队伍稳定、审计事业顺利开展,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建设。

    (三)审计文化的形式有待创新。随着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审计的新发现、新问题不断涌现,审计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审计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文化建设思路、创新文化建设手段、创新文化建设形式。在国家文化发展纲要出台后,有些基层审计机关在当前文化热的推动下,不是在总结传承自己优良文化和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环境特色和时代特点,推进文化创新,彰显自己的文化个性,反映当前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和成果,而是盲目性地照搬、照抄其他文化的内容形式,从而导致基层审计文化缺乏个性特色,不能与其他文化区别开来。

    四、完善基层审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基层审计文化建设,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顺应审计实践发展的需要,拓宽以往的思路,采取得力的措施,方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在履行其职责所必要的限度内,逐步完善基层审计文化建设,以审计文化建设为核心打造审计队伍,将国家审计文化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审计文化对队伍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为建设一支学习能力强、业务能力精、执法廉洁高效、作风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基层审计队伍营造出奋发有为、携手并进、亲密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强化审计人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促使全体审计人员与单位同心、同力,增强基层审计机关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以人为本,夯实审计文化之基础。基层审计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也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需要。基层审计文化建设需要审计机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培训机制、拓宽学习内容,加强思想上的灌输和引导,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审计理念,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需要审计人员个人的不断努力,通过读书学习、体验感悟,提高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提升对审计文化理念的理解,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把外在的准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原则,把外在的要求期望转化为内在的自动自觉。          

    (二)以制度为纲,健全审计文化之机制。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的长效机制。基层审计机关应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形成审计文化建设之纲。通过健全审计责任机制,明确职责范围,强化监督检查;健全业务奖惩机制,把审计文化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健全目标评价机制,评估审计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提高审计人员的执行力;健全后勤保障机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经济保障。通过发挥制度的约束和导向作用,使审计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审计机关和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以参与为形,扩大审计文化之影响。一种文化的繁荣程度,很大程度上由参与度来体现,因为只有得到广泛的参与,才能得到认同,才能有力地推动。对审计文化建设来讲,一方面要扩大审计人员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参与度。前者体现的是审计主体的作用,广大审计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审计文化建设;后者则是由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因为审计是综合监督部门,离不开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被审计单位、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只有“开门办审计”,提高社会参与度,不断扩大审计文化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推进审计文化建设,才能让社会更加了解审计和支持审计工作。

    (四)以创新为魂,发展审计文化之精神。创新是先进文化创造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基层审计文化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充分保证。基层审计机关应以多渠道的培训和开展自学活动,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文化的教育机制;应借助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展示机关工作动态、文艺活动和文化作品,创新审计文化的传播方式;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辅助配合功能,加强审计间的相互协调,扩大审计的知晓面、覆盖面和影响力,创新审计文化的配合功能;应广泛总结以往的审计经验和地方特点,提炼地方的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创新审计文化的地方特色。(王学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