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三个特性
冯树武(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本文通过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特性的分析,旨在更准确地把握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职能和目标,界定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对象,选择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方式,使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政策执行 跟踪审计特性
    
    特性是指某一事物特有的性质,审计特性是指审计工作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审计特性决定了审计职能和目的,指导着审计行为的方向和策略,并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项工作毕竟是个新领域,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本文通过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特性的分析,旨在更准确地把握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职能和目标,界定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对象,选择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方式,使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政策的有限性

    根据百度提供的词汇概念,“政策”一词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具体措施。从这个定义来看,政策所包括的概念十分广泛,显然,无论从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还是从审计机关的权限和能力上,都不能全部将所有政策作为审计对象。因此,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对象具有有限性。

    1.政策层次的有限性。政策按层次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总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制定的指导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全局性活动的总的原则。基本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构为指导国家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工作而制定实施的行动准则。具体政策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做出的政策规定。总政策、基本政策为高层次的政策,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我们无法也不能对总政策和基本政策进行审计。具体政策是高层次政策的具体化,问题比较明确、目标比较确定、变动性大,时效性强,主要涉及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发展计划,以及政府各个部门的相关政策。因此,纳入跟踪审计视野的应当是政策层次中的低层次政策,即具有实质性的具体政策。

    2.政策形式的有限性。首先,我国实行的是政府领导下的行政型审计模式,党的政策、人大立法、司法决策等形式的政策一般不应是审计对象,只有当它们转化为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时,才有可能是审计对象。其次,法律化的政策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成熟、稳定的,同时也是审计执法的依据,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一般不应将行政决策中的行政法规、部门和地方规章作为审计对象;只有当法律所调整的社会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审计发现法律存在重大缺陷等情况出现时,才有必要是审计对象。因此,在诸多政策形式中,审计机关主要是对行政决策中,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措施、手段、制度等进行审计。

    3.政策类型的有限性。对照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审计法所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上述所界定的可以开展跟踪审计的政策还必须是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政策,包括2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政策执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财政财务收支执行的过程,也就是说,财政财务收支是政策执行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二是政策本身并没有资金的流动,但政策执行的效果会引起政策适用范围内政府及其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发生重大变化。

    4.定义及对审计项目的选择。根据上述3方面对有限性的分析,笔者认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于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涉及财政财务收支的措施、手段、制度等政策执行情况,在一定时间里持续开展跟踪审计的活动。从这个定义来看,审计可以涉及的项目只是全部政策的一部分,但对于审计资源而言,仍然需要我们依据重要性原则,去优选审计项目。一是内在特征与跟踪审计的特点相适宜的政策。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执行变数多的政策,能够体现跟踪审计的连续性、及时性、政策性等要求。二是党委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重大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够更好的履行审计职责。三是经济效益明显、效果显著、信息资料丰富的政策。这样的项目相对容易开展,适合在探索阶段积累经验。四是执行中出现较大问题的政策。这样的项目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和强烈的公众反应。

    二、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任何类型的审计都必须保持独立性,独立性本是审计的题中之意。笔者将独立性作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特性之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种现实情况:一是,近年来审计机关注重发挥审计服务作用,除在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中体现审计的服务性外,还参与或单独开展对重要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督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检查督查的目标、程序、手段、成果等都与跟踪审计有显著不同,不能因此而混淆和弱化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二是,在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暴露出审计定位不清、介入时点模糊、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监督和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各方责任难以划分等问题,突显出了跟踪审计风险及负外部效应。尽管,政策执行与工程建设情况不同,但同样都需要充分重视审计风险,而独立性正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全方面和全过程,我们都需要保持独立性。

    1.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种类。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审计学科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开辟的新领域,是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新方法。从审计的目的和内容来看,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属于经济效益审计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从审计的方式来看,跟踪审计属于综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一种特殊的方式;特殊,是因为这项工作实践较少,在审计工作中的比重较小,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它是审计的一个种类。它不同于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情况反馈,它与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没有利害关系,决定了跟踪审计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能够独立的和客观公正的进行。

    明确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种类,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审计法规的要求开展审计。一是要实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不是政策调研,也不是社会调查,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当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管辖范围,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经过同级政府批准。临时交办项目也必须履行批准程序。二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职责进行。制发审计文书、取得审计证据都必须符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审计中要落实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和责任,防范审计风险。三是要坚持审计监督的基本要求。政策执行即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过程,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博弈的主要阶段。审计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加以揭示、披露,促进政策不断完善,并通过审计问责和审计整改,发挥审计的预防、揭露、抵御等建设性作用。

    2.政策评估是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开展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应当将政策评估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原因有:一是审计目标与评估目标的一致性。都是对政策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开展评价,促进政策的改革与完善;都是关注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剖析造成执行不力的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政策有效执行;都是通过对政策执行效果、政策运行环境的全面、系统的分析,促进政策走向的科学性。二是审计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的一致性。都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收集政策执行的相关信息,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分析和判断,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审计部门实施政策评估具有优势。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主要以内部评估为主。内部评估的主要优点是:评估人员比较了解情况,信息资料容易获取,评估的结果也容易被采用。但是,由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进行的内部评估在真实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等方面难以保证。而审计机关相对于政府内部的评估机构来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尤其是当某一政策执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层次时,往往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审计机关履行监督权,查找事实的真相,得出有公信力的结论。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具有较为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地向政府高层决策部门报告评估结果,还可以利用各种审计信息、审计要情专报等形式向各级政府及时反映情况,也能够较为及时地得到反馈,促进了评估结果的应用,使得政策评估过程更加完整。四是政策评估丰富、深化了审计工作。审计通常以既定的政策目标为前提,主要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一般不去质疑政策目标本身。而政策评估有时需要对政策目标本身提出质疑。通过评估、反馈、修正,对修正的政策再实施审计,如此不断循环,使跟踪审计的作用得到更大化的发挥。此外,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评估也有其多种多样的专业方法,如投射对比、“有——无”对比等,以及目标达成模式、经济模式等多种模式,这些方法和模式,都是有益的审计技术的补充和审计思路的拓展。

    3.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在政策监控中具有独特作用。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政策终结等活动进行的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从我国政策监控整个系统来看,审计监督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专业性的政策监控。就具体政策而言,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具有独特的监控作用。政策监控通常表现为一个由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具有目标指向性,这与跟踪审计的特征相符合。同时,政策监控要求监控主体对监控客体有影响权,包括对违反制度、法规和政策者加以处罚和责令其纠正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错误和偏差的权力。跟踪审计中,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对严重的违法行为直至移送司法机关,应该说,审计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替代的。

    三、跟踪的结合性

    政策执行具有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执行的有序性、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和执行的时效性等方面的特征,每一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变数。因此,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审计对象层次高而且层次多、审计时效性强而且持续时间长、审计涉及的信息量大而且复杂,用常规审计思路显然难以很好的开展,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在审计资源中做好全国审计机关一盘棋,在审计管理中做好多种审计类型的结合,在审计作业方式中做好短期项目与中长期项目的结合。

    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针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审计对象层次高而且层次多的特点,建立各级审计机关内部之间的资源共享,特别是建立审计署与基层审计机关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是推进和完善大型项目管理模式。近年来,审计署和部分地方审计机关针对大型项目多、信息化程度高,传统的审计理念和组织方式已无法适应审计管理要求的情况,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组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而言,更加需要这样的组织方式。以OA和AO为支撑,对审计项目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实现在同一项目、同一时间、不同的区域、不同审计人员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组织管理整体联动。二是构建审计成果共享的平台。由于审计成果公开的力度尚不足,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成果的共享程度较低。对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这样的新领域,尤其需要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因此,审计署应根据不同专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使审计机关之间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进行有效交流,为审计项目高效、快速的开展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审计力量的整合。上级审计机关集中下级审计机关的力量,对突击交办的政策执行跟踪项目打歼灭战;上级审计机关派专家专题开展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采取交叉审计、交叉审理,等等。总之,资源整合的方式很多。

    2.统筹安排审计项目。针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审计涉及的信息量大而且复杂的特点,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根据不同情况,既可以是独立的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项目,也可以是结合型的项目。一是与其他审计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与专项资金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通过对多个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果的汇总分析,实现跟踪审计的部分目标。二是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相结合。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在对重大政策全面审计的同时,对一些政策范围明确、执行环节不多、执行时间有限、执行原则性较强的政策,也可以突出对政策的某一重点方面、某一重要环节开展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益。三是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鉴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自身的特点,涉及相关部门和单位较多,更多的可以采取审计调查的方式,发挥审计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调查内容的相对集中性、证据的多样性、取证方法的灵活性等优势,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3.科学确定审计时点。针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审计时效性强而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审计时机。一般而言,跟踪审计分为三类:全程介入式、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按照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政策跟踪审计时点的选择也不同。对于一些起效的周期较长、政策环境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政策,特别是事关国家宏观发展全局的重大经济政策,不能只进行一次审计,而应分阶段、分时期选取多个时点,综合进行审计。因此,审计时点的选择是结合的,政策的阶段性,决定了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适当的跟踪时机的选择问题。政策的试点期、推进期、普及期和成熟稳定期,容易出现的管理漏洞和问题是不相同的,审计介入的时点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有长远规划,跟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阶段的目标、各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各个阶段的审计介入的时点和方式等都需要在审计方案中予以明确,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适时调整,以做到总揽全局,有序推进。(冯树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版
    2.汪玉凯,《公共政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版
    3.徐锦婷,国家审计在政策评估应用中的作用,《浙江审计》,2008年9月
    4.时现,朱尧平,薛蓓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5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