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贷援款项目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陆好(审计署长沙办)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规定,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对我国的贷款项目和无偿援助项目和项目执行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按照我国政府同外资提供方签订的项目贷款协议,向外资提供方出具符合国际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是我国审计机关实施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自从国外贷援款进入中国以来,借入的外资用于发展国家主要产业部门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和技术现代化项目,如能源、交通、通讯以及农业项目,利用外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作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规范国外贷援款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受审计署委托,开展了对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审计。本文从我国外资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出发,指出目前我国外资绩效审计的不足,并由此提出了我国外资绩效审计的发展途径。

    一、外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与发展优势

    目前我国90%以上政府外债都要靠贷款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来偿还,政府外债的偿还与贷款项目的效益直接相关,所有对外债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审计领域中,外资审计因其业务特点而与国际审计接轨较早,已涉及到一部分绩效审计,但在我国绩效审计整体环境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外资项目绩效审计也仅是寓于一般财务审计中进行,没有向纵深发展。当下,绩效审计已成为国际审计的主流,我国审计的重点也逐步从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自1984年开始 ,我国政府审计部门接受上述贷援款机构的委托,对外资项目进行审计,主要是对项目财务收支和贷款协定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和公证,而对绩效审计没有统一部署和规范。各审计机关虽做了一定努力,但浅尝辄止,没有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从实践中总结、在理论上探讨。如在传统审计中包含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对管理的意见、对个别外资项目完工后的效益评价等,都已涉及绩效审计的内容,但仍基本局限于财务审计的惯性思维和方法,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并不是很明确。1998年以来,受世界银行委托,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有关省市审计机关,对蒙特利尔多边基金赠款中国消防行业哈龙整体淘汰项目和中国化工行业氯氟烃整体淘汰项目进行了绩效审计,其审计目标与评价标准均为世行既定,虽内容比较简单,但为我国外资绩效审计的深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世纪初,外资项目审计为了拓展审计领域,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缩短与国际审计发展水平的距离,率先提出把审计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绩效审计,但选择的项目数量和审计内容极其有限,审计的路子如何走尚在探索中。

    尽管外资项目绩效审计刚刚步入系统性开展的初始阶段,但由于外资项目审计“涉外”的特殊性,其绩效审计的发展有自身的优势。一是外资项目审计不但要遵守国内有关法规,而且必须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及贷款协议要求,比较熟悉国际审计规范,了解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差异,易于从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过渡。国外贷款项目与国内银行贷款项目相比,不但在程序上有规范的标准,在管理上也更加严格。国外贷援款项目在立项初期都由外国贷援款组织对项目的投资、运营及效益进行评估,尤其是世亚行贷款项目在项目的评估及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套先进并成熟的经验供审计人员参考。二是国外贷援款项目的贷款期限都很长,项目审计具有连续性。按照国际审计准则及贷款协议规定,对每一个外资项目都必须从开始至完工每年连续审计,这为外资审计人员充分的了解项目执行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执行情况、管理体系等情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比较完整地掌握项目执行情况,积累了项目历史资料,便于分析和评价,也可降低审计成本。三是外资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几乎囊括各行各业,使用的既是财政专项资金,又是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在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都极具代表性,绩效审计对象选择范围较大。四是外资项目审计兼有对内监督和对外公证双重职能,站在与国际审计接轨的前沿,其审计的现代化和质量保证对国家审计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审计中的信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外资项目绩效审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成为我国绩效审计的突破口。

    绩效审计是国际审计的主流。也是现代审计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外资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环境新形势的要求下,必须向逐步绩效审计转变。但是目前,中国的外资绩效审计仍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

    二、外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不足

    当前,外资绩效审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在我国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国内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外资绩效审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探索中的外资绩效审计开展有些年头了,但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针对外资绩效审计的国家标准和实务操作指南,和其他类型绩效审计一样,外资项目绩效审计还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经验又极其有限,这使绩效审计开展起来会感到一定困难,不知从何入手。国家审计机关对在中国条件下如何实施绩效审计,缺乏战略性认识,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思路,缺乏一部战略性发展规则。

    (二)外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尚未成熟。目前,我国外资项目绩效审计尚缺乏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有组织的理论探讨也少有进行,这造成外资绩效审计实践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对外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探索和总结还不够,只是找几个指标进行简单的对比,这个项目与那个项目对比,过去与现在对比,难以真正实现绩效审计的目的和作用。

    (三)外资绩效审计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近几年,全国各级外资审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敢于创新,在完成公证审计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政府外债管理审计、专项审计和绩效审计,积极探索外资绩效审计的新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绩效审计不像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需要在对客观事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具体的改进措施,这就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财务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相对单一,复合性人才较少,还不能完全适应外资绩效审计的需要。

    (四)是事后审计多,而事中审计少见。当事后对某项目进行绩效审计时,只能对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行为作出一定的评判,此时已丧失了审计应有的促进效益发挥的作用。而且事后审计会遇到诸多审计中会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工程类项目为例,当项目已经竣工,能审计的只剩下项目管理单位,而项目建设施工单位早已撤走,许多工程中存在的财务、质量、管理等问题往往就这样掩埋了下去,难以被发现。而事中审计能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提升效益的方向,这样能控制和调节项目的经济活动,以推动被审计单位改善未来经济效益,实现其潜在利益。

    三、我国外资绩效审计的发展途径

    作为与国际审计近距离接触的外资项目审计,如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探索我国外资绩效审计模式,深化外资绩效审计发展途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积极探索我国外资绩效审计的思路。目前,我国外资绩效审计缺乏理论指导和制度支持,这是不利的一面,但反言之,这使得外资绩效审计更具有挑战性,给审计留下了更大的实践空间。我们可以利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绩效审计准则指南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审计经验,大胆探索,不断总结,逐步积累经验,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条文奠定基础。借鉴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风,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审计发展水平,在审计法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具体的绩效审计法律法规,对绩效审计的对象、内容、范围、评价标准加以细化明确,以法的形式建立绩效审计制度,使绩效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外资绩效审计理论探讨,研究适合我国的外资绩效审计之路。针对外资绩效审计理论探讨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当有战略性、宏观性的思路,可以考虑成立绩效审计课题组,搭建理论研究平台,统一协调、整合审计力量,专注于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促进外资绩效审计的高效持续发展。

    绩效审计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不同,它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为主,所以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实施绩效审计。要在传统审计方法上,大量采用现代经济技术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方法、项目评价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等,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绩效审计不能完全与财务审计割裂开来,而应利用财务审计所获取的部分信息作为支持绩效审计的证据,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节约审计成本。在探索外资绩效审计的初始阶段,外资项目绩效审计还可以根据外资审计任务繁重、人员有限、时问刚性的业务特点,尝试将外资绩效审计与外资公证审计相结合,在财务收支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主,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某一个方面有所侧重,寻找绩效评价的最佳突破口,达到审计的预期目标。真实性、合法性是绩效审计评价的基础,要对审计项目作出准确恰当的评价,必须以真实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建立在不真实基础上的效益是虚假的,如果脱离客观实际,以虚假的效益作为评价依据,将会作出不准确的判断,进行的绩效审计评价将是不科学的,作出的评价结论将是错误的,也必然导致被审计单位作出错误的决策,同时也会给国家外资利用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管理传递错误的信息。 

    (三)大力培养和引进外资绩效审计专业人才。外资绩效审计要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开展绩效审计、为了确保审计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就要注重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审计人员各方面的培训,使其扩展知识面,并不断更新审计、财会、财务与成本管理、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基本建设、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树立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绩效审计的需要,保证审计队伍的先进性,推动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人是审计的主体,因此培训和优化人力资源是搞好外资绩效审计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交流”等多种办法,如接受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培训,聘请专家到国内来讲课,与国际国内审计机构交流审计经验等,以培养我国绩效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考虑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难以达到的,所以,审计机关也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在审计过程中聘请具有审计项目专业知识的专家或专业人员参与,解决审计资源不足,而倾听和参考不同专业人员的意见,也可以使审计评价更具专业化和科学性,具有更高的参考和采纳价值。

    (四)增加事中审计的比例,提出审计建议,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目前绩效审计方面,事后审计较多,而事中审计不足,当被审计项目已经完成,此时进行的绩效审计只能是一个评价性的审计,给出的审计建议作用不大。因此要创新和完善审计方式,逐步推行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此外,审计建议在外资绩效审计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绩效审计要通过审计建议来实现其价值所在,项目审计实施后,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研究,查明、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党中央、国务院“ 积极、有效、合理利用外资”的方针得以正确地贯彻落实,同时要为宏观管理服务。建设性的建议是指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议必须是具体、有效、可操作的,对被审计单位和宏观管理部门具有参考价值,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能够为政府制定外资利用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审计建议是审计效果的浓缩和升华,审计建议通过审计报告反馈给有关部门得到采纳后,才真正实现了审计的“免疫作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要研究如何搞好外资外债项目的绩效审计,这是在外资审计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体现。所以无论是审计利用外资项目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或合法性,还是评审项目管理效率,各级审计机关都要以提高利用外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着眼点,通过审计,发现影响项目效益实现的障碍,分析评价排除障碍的途径,从而提出减少损失浪费、挖掘提高经济效益内在潜力和增强外债偿还能力的审计建议。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陆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