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张羽非(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具体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习以为常”或者“微不足道”的问题,导致审计项目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最终影响审计成果的实现。这些常见的问题有些是看似客观情况所致,无法避免,实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解决。笔者根据审计实践进行总结,对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初步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主要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2010年,中办、国办下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作出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明确责任,进而落实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一是未能合理安排审计工作进度,审前调查工作不够深入。在审计实践中由于追加审计项目等客观原因,常出现审计项目交叉的现象。一个项目尚未结束,便开始新项目的审前调查工作,审计人员无法及时“转换思维”和“变换角色”,对审计项目难以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提高。

    二是未能有效控制审计进度,加大审计成本。在现场审计中,审计组未能统筹安排各审计事项的具体进度,对进度快慢、时间长短并没有严格控制,也没有把审计时间细化到具体的审计事项,导致审计现场实施时间延长,审计项目工作效率不高,项目投入产出比例不协调,加大了审计成本。

    三是未能科学管理审计现场,审计效率不高。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现场的主动管理意识,没有把审计现场的组织实施当成一项科学管理工作来抓。主要靠审计人员凭借思想觉悟和工作自觉性来参与现场审计,容易导致现场审计的效率低下,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审计任务,影响审计揭示和查处问题的力度和深度。

    四是未能合理统筹审计资源,任务分工不够合理。在审计实践中,由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审计经验参差不同,在审计组内部人员分工时,未能将每位审计人员的专长和承担的审计任务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导致审计人员角色定义不清晰,容易出现审计人员重复劳动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实施审计,无法按要求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审计资源不足与浪费同时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是着力科学安排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重点。目前,审计署已经下发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处理好审计资源与审计需求的关系,合理安排年度审计项目数量,确保审计质量。各地审计机关根据当年度的审计工作计划实施审计项目时,要注意抓住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审计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可以采取以时间换人力的方法,组织相关审计人员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提前对审计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往往这一阶段工作做得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抓住敏感点,把握住审计重点,便于及时收到审计成果,达到以时间来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目的。

    二是着力对审计现场全过程实施控制。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将审计资源安排与审计任务完成进度有机结合。并对可能追加程序留出必要的时间,以便现场审计在整体上服从项目总体安排,从而达到提高审计现场质量,降低审计现场成本的目的。

    三是着力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明确责任,按时保持完成任务。在实施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制定和完善审计现场工作负责制度,要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目标,将审计任务细化分解,明确任务完成时间表,每位审计人员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合理利用时间。此外,要加强审计现场沟通,即保持审计现场的有效沟通,使审计组组长、主审和审计组成员之间及时掌握审计情况,从而动态调整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四是着力加强和优化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在开展审计项目时,首先要做好审前培训工作,使每位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审计项目的背景资料、特点,以及达到的审计目标,完成的审计任务,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等。其次,根据审计工作任务,合理组建审计组、合理配置人员、处理好审计人员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同时,要在审计现场开展动态跟踪审理,在审计项目进行过程中,在审计现场分阶段多次对于一些重大事项的审计进行审计业务会商,使审计人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保审计质量,圆满完成审计任务。(张羽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