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特派办如何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高俊(审计署沈阳办)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审计文化研究的兴起,标志着我国现代审计基础理论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同时审计文化的发展也将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特派办应通过对审计文化的研究,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增强审计文化对履行审计职责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关键词:特派办  审计  文化
 
一、引言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国家和民族,对于一个部门单位,都是一种精神纽带与精神支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特派办作为国家审计机关,虽然不是专门从事文化事业或主管文化体制改革的部门,不承担文化建设的主要职责,但却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加强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特派办必须履行的职责。努力发挥国家审计在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找准特派办审计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国家审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国家审计文化的内涵,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长期审计执法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精神风貌、思想意识、审计形象等。广义的审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与审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从狭义上讲,审计文化是指审计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计制度和审计组织机构的综合体。[1]

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分支,审计文化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有机整体,也具备一般文化结构学上的全部特征。按照一般的结构学说,审计文化是一个多层次要素的复合体,审计文化分为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2]审计物质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构成审计文化的两极,而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行为文化处于审计物质文化与审计精神文化之间的中介地位。审计制度文化主要是与一定组织的活动方式相联系,而审计行为文化主要与个人的活动方式相联系。它们作为中介环节,外与个人或者一定组织的物质需要、实际效益相衔接,内与个人或一定组织的精神需要、价值追求相沟通。如此,四个部分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精神文化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的文化外现,主要包括审计人员人生观、价值观、审计目标等,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审计文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则分别表现为审计设施、审计法规、审计形象,是审计精神的感性显现形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审计文化的外延,即审计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为:

(一)审计必需的基础设施。作为审计文化的物化形态,必备的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办公设备、业务经费等等,为审计组织发挥社会功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因而在审计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首先需要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尽管审计人员肩负的使命是神圣的,但是完成这些使命却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有了充足的经费及办公设备,才能更好地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二)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审计制度文化在审计文化系统中占据中坚地位,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相互衔接的审计制度体系涵盖审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通过审计制度体系的约束机制,要求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客观评价,公正处理,追求良好的效果。

(三)个性鲜明的审计精神。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或者群体组织中的人们所共有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的观念尺度,是一个文化系统构成的基因。审计价值观,最主要的个性特质为:独立、依法、公正、进取、奉献。这种审计精神,一方面规定了审计存在的合理性,保证着审计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使审计文化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文化。这种个性鲜明的审计精神,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四)公正廉洁的外部形象。审计人员的外部形象应该是国家法律维护者的“卫士”和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的“谋士”,还应该是切实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公仆”。要真正完成这些形象的塑造,审计人员必须公正廉洁,无私奉献,文明审计。

三、国家审计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审计文化的发展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以审计工作为桥梁,促进国家的文化建设。

1.审计文化催化审计工作发展。审计文化是国家审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职能的定位依赖于审计文化的发展水平。审计文化既能够对审计内部从观念、理念层次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向,又能够对外建立良好的审计形象,为审计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审计文化作为审计工作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力量,是审计实践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催化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审计文化推动审计技术发展。审计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是审计设施、审计技术发展进步的发动机。从审计实践看,审计文化的发展,凝聚着审计力量,推动着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

3.审计文化调控审计行为。审计文化作为一种柔性管理,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弥补了法律规范刚性管理的不足,激励、引导审计行为。审计机关应该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审计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激发出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审计文化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而又以此为桥梁,促进国家的文化建设。审计机关作为一个专门负责综合性经济监督的政府部门,具有对文化建设实施审计监督的职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履行审计职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文化建设进行审计监督,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同时,通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揭发,遏制不文明、不道德的风气,促进文化法治建设。

(二)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审计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

审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反作用于审计工作。国家审计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审计文化的建设不可或缺。作为一个监督部门,审计机关自身的文化建设应当走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前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贯穿于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工作中,以先进的审计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进步。

综上,审计文化在文化建设的中作用见下图:

四、特派办如何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特派办应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自身审计文化建设,最大限度激发审计文化的牵引力、渗透力和聚合力,为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充分挖掘和深化审计文化内涵,搭建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理论框架。

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审计实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以促进审计事业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落脚点,使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如前所述,审计文化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审计文化内涵的实质是审计物质、制度和精神要素的动态平衡和最佳组合。所以,特派办的审计文化建设需双管齐下,即不仅要注重物质条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硬件”建设,也要关注共同的价值观、审计精神、道德情操等“软件”的建设。

特派办审计文化理论框架是以审计物质文化为载体,审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中坚,审计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审计文化建设。同时,审计物质文化外化为审计设施、方法、手段及审计条件的建设,审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外化为审计行为准则和审计组织的建设,审计精神文化外化为审计价值观、审计道德、审计素养的建设。

以审计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审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为保障,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为动力,共同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确定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原则。

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制度体系健全有效,环境氛围健康向上。

在审计文化建设中,特派办应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掌握以下主要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事业引领的原则。围绕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从审计人员不断成长和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利用审计文化建设凝聚力量,打造一支积极进取、和谐奋进的审计团队,营造和谐进取的机关文化氛围。

2.坚持兼容并蓄,突出特色的原则。既要遵循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放眼大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方向;既要立足当前,又要与时俱进,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既要突出审计特色,又要兼容并蓄,学习借鉴国内外各行业的有益经验,在继承中吸收,在借鉴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的原则。结合特派办审计工作实际,紧贴审计人员需求,深入一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审计文化建设活动;适时总结审计文化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创新并予以推广。

(三)加强对审计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调的局面,形成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的合力。

各级领导应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将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要积极倡导和实践审计文化,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业务部门齐抓共管。成立审计文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全面统领审计文化建设;成立促进审计文化建设的研究小组,明确审计文化的内涵和核心内容,研究审计文化的特征和发展方式;成立分门别类的兴趣小组、协会,为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把审计文化建设纳入到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日常工作中要实现审计文化建设同审计任务同发展、同总结,为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奠定人、财、物基础。

(四)物质文化建设要求真务实,既要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又要提倡勤俭节约。

物质文化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文化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3]配置必备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及一定的文体娱乐活动设施,提供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等等,为其他审计文化实践活动、为发挥审计组织的社会功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充裕的经费和较好的办公条件可以切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济联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

同时,把审计人员的冷暖时刻放在心头,由于特派办工作的特殊性,长期出差在外,应安排好审计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以满足工作需要、发挥审计职能为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跟踪制度落实,形成规范有序的审计文化。

审计制度体系是为实现审计目标而建立的,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应该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能够落实到位。审计制度文化在审计文化体系中占据中坚地位,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规范审计行为有效履行审计组织职能的关键。特派办审计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实效,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明确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把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等制度的执行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明确分工责任,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通过制度的约束机制,规范审计人员行为,依法审计,客观评价,公正处理;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人们自觉遵从准则规范,严格依法行事,并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去追求更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六)加强特派办审计行为文化建设,应与机关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形成崇尚文明的环境氛围。

作为审计行为文化的表现形态,环境氛围反映的是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体现的是审计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特派办应围绕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建设,引导审计干部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价值理念;落实“实、高、新、严、细”的作风要求,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审计,匡正风气、磨砺意志、提振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机关氛围、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等。在这样的审计文化氛围中,充分调动起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并把这种道德自律形成风尚,成为大家普遍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审计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审计行为文明,激发出审计人员的战斗力,形成审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七)积极创新,因地制宜开展审计文化建设。

特派办长期出差,工作环境多变,要积极探索审计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有效吸收各种先进文化元素,使审计文化建设真正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从特派办审计工作的特点和审计干部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广大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审计文化建设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审计文化活动,为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八)特派办审计文化建设,尤其要加强人文关怀。

由于特派办工作的特殊性,特派办文化建设尤其要加强人文关怀,这是审计文化、审计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和手段。特派办审计人员长期出差在外,应加强对其身心的关心和疏导,使审计人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加强对审计人员家人的关怀和照顾,为审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审计工作。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通过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工作上扶持、生活上关心,把审计人员的思想行动和审计工作目标紧密统一起来,增强其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高俊)  
 
参考文献:
胡潇,《文化现象学》,湖南出版社,1991。
安徽省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以审计文化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审计文化理论结构》,《审计研究》2004年6期。
周生春,张宏斌,《试论中国审计文化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审计月刊》2003,第10期。
刘爱东,李云,《中国审计文化建设理论框架的研究构思》,《新会计》2010,第7期。
陈正兴,周生春,《中国审计文化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中国审计》2003,第5期。

[1]汤孟飞:《审计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10年第8期
[2]陈朝豹:《审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审计研究》2004年6期
[3]陈朝豹:《审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审计研究》2004年6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