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当代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
石杨晶子(审计署京津冀办)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审计文化的灵魂和指南,指引着审计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涵义出发,结合国家审计本质和审计环境,得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根源。

    一、 价值观于审计的作用
    (一)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行为和美德。即人应该追求快乐和幸福,但同时也应该追求善。审计的终极就是对真、善的追求。审计核心价值观便是为实现审计组织的良善使命提炼出来的,组织成员所拥护和信奉的永恒准则。它主导审计实践群体有目的地选择审计活动以满足国家审计需求,它决定审计群体对各种事物的轻重主次,是国家审计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核心理念。

    (二)审计核心价值观的作用。1.有利于审计文化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审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于人类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中,先进的审计文化能够激励、引导、约束、凝聚审计群体的行为。审计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审计文化的发展。国家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民主政治的发展,即国家审计的发展必定同一国的政治制度有着互相渗透的关联。因而,随着我国不断向新型的政治民主化的法治国家迈进,审计文化的价值观必然要随着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与时俱进。而政治民主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作为政治民主体现者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必然要反映这种要求。正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审计实践群体文明审计、依法审计、真正实现民生审计,正是对“受托于民”、“以人为本”审计政治文化的推动。2.有利于审计行为弘扬良善。审计核心价值观教导组织成员追求良善,把身为委托人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作为目的和根本,并为组织成员信奉和遵循。因此,正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促使审计成员的行为从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出发, 以法律为准绳, 以相关制度、准则为依据,坚持“义以为上”的高尚精神。

    二、审计人之价值观应源于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有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游牧文化为补充的复合型文化, 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游牧文化不断由冲突走向融合,造就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并通过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施加影响, 从而形成了一定人群的信仰基础, 其中包含对利益的判断、风险的认识、行为的取向、事物的审美、选择的标准、生活的偏好等等。因此,以中国观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会带有群体趋同性和时代趋同性,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二)传统文化的旨意在于个体人格的养成。1.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身教示范, 上行下效。儒学主张通过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感化影响民众, 内化为民众的自我意识, 把核心价值观推广到社会共同体中去。历代统治者本身深受儒家思想之教诲, 力求在统治中以道德自律, 躬行孝道仁义等, 以维护自己“民之表”的形象,正所谓“明主统治, 莫大身化。( 王符:潜夫论笺校正)而审计组织成员首先要为民表率, 垂范乡里才能更好的执行审计,成为公认的道德楷模。2. 传统儒家文化追求知耻求荣。在儒家看来,人应该能够按人的本性来行事,并能够为违背人的本性的言论和行为而感到羞耻;人有羞恶之心,就可以不做有背于人性的事情,偶尔做了有背人性的事情,也会感到痛心疾首并迅速加以纠正;儒家的求荣,最初是与取义成仁相一致的。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此作为审计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以恪守最基本的道德自觉为前提,不断追求崇高正义的价值目标。

    (三)传统文化的要意在于治国、平天下的实现。《管子》有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荣辱由人,而关乎治国,关乎国家之安危兴亡。何以如此?这就涉及荣辱观的社会功能问题。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诚意”、“正心”。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君子和贤人,进而依靠君子和贤人来“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以德治国”论的必然逻辑。这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必然逻辑,通过正审计人员之心,最终达到国家的良治。

    三、运用传统文化构建审计核心价值观

    首先,以领导宣传为主传递核心价值观领导者对审计人员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领导者是审计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推动者,通过领导在各种会议上的宣传使核心价值观自上而下得以传递。其次,以制度规范促进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审计制度是指导审计行为的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是规范行为和价值取向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制度将核心价值观予以体现。最后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抑制与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石杨晶子)

    参考文献:
    [1](英)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年。
    [2]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剖析》,《北京大学学报》, 1985年第1期。
    [3]张立文:《中国和合文化导论》,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年。
    [4]张岱年:《张岱年全集》,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6年。
    [5]王凤超:《中国的报刊》,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年。
    [6]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
    [7]庞朴:《东西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讲演集》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
    [8]何云波, 彭亚静:《中西文化导论》,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年。
    [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