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大型审计项目的现场管理与控制
张萃(审计署沈阳办)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要求的提高和社会公众对审计关注度的日益增强,大型项目审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加强大型审计项目的现场管理与控制,对规范审计现场作业、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审计工作是在审计现场运用各种审计技术和方法完成审计计划的重要过程,通过工作组织、资源分配、信息协调、进度掌控等手段来实现对现场审计人员、审计数据、审计方法等的管理和控制。

    大型审计项目具有审计对象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且复杂、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与一般审计项目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现场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审计现场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大型审计项目的现场管理和控制尚不够健全和完善,与审计实施过程其他阶段的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相比还相当薄弱。笔者认为,加强大型审计项目的现场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加强审计的监督职能。

    一、大型审计项目现场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大型审计项目的控制点较多,且可利用的审计资源受约束较大,因此,现场实施审计管理与控制难度很大。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不够,考核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约束机制。一个大型审计项目可能包括财务审计、造价审计和绩效审计等诸多方面,其审计方式和审计内容逐步向综合化、多元化发展。从审计时间进度方面来看,大型审计项目的时间安排有逐渐缩短的趋势,这些无疑都对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还不到位,常常是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开展具体工作,缺乏视具体工作转变创新工作方法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审计机关采取的业绩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也存在着一定误区,导致审计人员在现场工作中重视查处大案要案、违规违纪问题,忽视真正的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

    审计现场工作评价标准的不健全、现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审计现场忽视管理与控制。审计组及审计人员将审计成果最大化、审计时间标准化作为现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此衡量审计工作效率的高低。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审计人员在程序操作上的规范性有所降低,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形成潜在审计风险。

    (二)审计现场参审人员结构复杂,组织方式不尽合理,缺乏资源有效整合。大型审计项目通常由多个子项目构成,审计对象具有跨地区、跨行业、作业地点较为分散等特点。在审计人员配置方面,在综合考虑成本预算、时间进度等刚性约束的基础上,往往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执业人员,这为有效实施审计现场管理和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审计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极强的职业,对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参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由于外聘人员数量较大、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审计机关往往难以对其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详尽考核评估,导致审计工作的实际结果与应达到的标准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此外,大量外聘人员介入,增大了审计人员承担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潜在风险,提高了参审人员遵循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使得审计现场的廉政和保密等工作面临着挑战。

    大型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通常由来自不同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组成,无法充分了解每位审计人员的特长就会制约审计人员业务专长的发挥。审计人员分工不够合理,就难以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造成因审计责任不清而发生偏离审计方向的现象。审计人员角色定义不明确,导致难以实现审计组内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审计现场沟通不到位,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缺乏相关业务交流渠道。审计现场审计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大型审计项目而言,由于参与项目的审计人员较多,往往根据分工和现场实际的需要分成若干审计小组分别开展工作,因此现场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点较为分散。审计现场的每个审计人员或审计小组是相对独立地按照各自分工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往往只按分工内容去做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对涉及其他审计人员范畴的事项和信息不去问津。但作为整个审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个审计人员或审计小组发现的线索对于另外的审计人员或审计小组的工作也许至关重要,有些事项的审查本身又需要相关事项的审查结果进行印证。因此,缺乏良好的沟通,就会造成审计组内部成员之间协调不够,审计信息资源难以做到有效共享,造成各自为战的局面,既难以形成团队协作合力,也造成了审计资源浪费,甚至存在丢失重大线索、错失重大情况等审计风险。

    由于大型审计项目的审计对象涉及一整条数量和金额相对庞大的资金链,审计人员需要审计的数据和资料较多;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工期跨度较长,资料缺失或无从查证;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复杂、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数据和资料的获取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报批和审核等原因,造成审计人员无法迅速、全面地掌握审计信息,对审计情况做出及时、合理、有效的判断,制约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审计的时效性。

    二、大型审计项目现场管理与控制的应对措施

    大型审计项目现场管理与控制是系统、科学的管理过程,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及实用性等特征。大型审计项目现场管理与控制既要全面考虑审计现场考核体系和制度等相关因素的制约,也要充分协调现场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能力与任务需求间的矛盾,同时,还要解决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等带来的问题。

    (一)提高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制度约束机制。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是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成效将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审计现场,从审计组长、各审计小组负责人到一般审计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挥审计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通过不断完善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健全大型审计项目现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就是要通过一系列考核评价标准,科学客观地反映审计现场管理和控制的状况,衡量审计现场管理和控制水平,促进完善审计现场管理和控制工作。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组每位成员都应明确承担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责任,其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来实现现场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二是审计组在依法履行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质量前提下,将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与审计项目的性质、任务量和难易程度进行量化对比,将审计项目的现场作业时间、审计进度执行情况纳入审计项目考评范畴。三是要建立审计现场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对投入审计现场的经费、人力、时间等成本指标进行量化,与审计项目取得的效益效果进行对比,形成绩效评价和考核标准,通过绩效评价和考核增强审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建立健全大型审计现场制度约束机制,就是对审计现场工作各主体,通过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其责任、权利和义务,使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使审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审计现场各项管理制度,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审计现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审计现场会议制度、审计现场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现场工作考核办法、审计现场廉政制度、审计现场保密制度等。二是要建立审计业务例会制度。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定期召开工作业务会议,汇报工作进展、交流经验、调度工作、解决问题。三是要形成审计工作阶段性总结制度。审计组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项目阶段性工作后,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本阶段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阶段审计工作成果、发现的重大问题和线索,以及要列明计划采取的相应措施,还应指明下阶段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二)加强审计现场人员行为的管理与控制,科学分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规范审计现场人员行为,一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的全过程,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审计人员明白为谁审、审什么、怎样审。要根据审计人员的思想变化和业务分工,开展广泛性地、经常性地谈心活动,交流思想、化解矛盾。以解决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为契合点,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审计现场廉政保密工作,坚守审计生命线。由于现场实施时间较长,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接触较多,如何妥善做好廉政保密工作,是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双方的接触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坚守“廉政”这条生命线,依法审计,履行法定监督职能。同时,审计现场要制定廉政保密相关规定,审计初期与每位审计人员签订廉政保密承诺书,增强廉政保密意识,从制度层面约束现场行为。三是要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而其自身素质、固有审计方式方法因个体的差异具有相对随意性,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是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及时掌握审计项目相关信息,严格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和要求,严把质量关,以审计事实为依据,确保在审计现场有章可依、有的放矢。

    在大型审计项目实施现场,审计人员的科学分工是控制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进度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审计分工,是根据审计方案,结合审计项目的性质、规模等具体特点,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个体需求、专业结构、专业技能来配置资源,避免审计人员工作交叉重复,高质高效地完成审计项目。同时,审计现场要体现审计团队精神,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实现审计组每位成员平等、自由、共同参与和共享信息的权利,使其成为一个上下统一的有机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团队的合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现场沟通机制,保障信息交换渠道畅通,搭建审计业务学习平台。大型审计项目现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加强审计人员间的协作和配合,保障审计信息交换渠道的畅通。审计现场要通过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保障审计组成员在第一时间获取审计资料和情况,确保审计质量。一是要保证审计组个体成员所掌握的审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其他成员,促使关联审计事项之间相互印证,避免重复性劳动。二是要保证各审计小组之间的良好协作关系。按审计任务分工不同将审计组成员分成若干审计小组,有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在这种情况下,各审计小组之间可以通过审计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互通有无,合理安排和调整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发挥团队协同效果,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三是要保证审计组组长和各审计小组间的信息共享,审计组组长要定期召开业务会,听取各审计小组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和发现的重要情况、线索,在全面掌握审计现场信息的基础上,要整合获取的资源,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和决策,提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及需要相关人员配合提供的数据和情况。四是在不损害审计独立性前提下,加强与被审计单位间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促进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活动行为的正常化,及时解决工作上的分歧,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在审计工作中,通过召开由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参与的资料对接会等途径,理清资料交换途径,确保审计所需信息资源的有效提供。

    大型审计项目现场工作时间较长,审计组应有效利用审计间歇,调动现场资源,搭建业务学习平台,促进审计人员相互交流;应定期邀请专家讲解专项审计知识,与审计人员交流审计工作经验和心得,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应挖掘资源优势,组织经验案例交流会,由各审计小组选派业务骨干,结合本组分工、特点,介绍审计工作方法和发现问题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张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