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角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刘松华(审计署京津冀办)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人民委托国家审计机关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国家治理视角,从科学界定经济责任、明确审计绩效目标和提高审计结果转化水平等方面探索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国家治理 经济责任 审计

    经过我国审计工作者近30年的探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和关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预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和地位必将越来越突出。

    一、国家治理视角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定位

    (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界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接受人民委托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进行的监督和履行结果进行的评价,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监督管理国家干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检查评价行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党和国家政策、做出经济决策以及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等各项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提出审计建议,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管及评价机制,促进干部廉洁勤政。

    (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真实性,即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党和国家政策、做出经济决策等经济活动以及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或资产负债、权益事项等经济资料是否真实。二是合法性,即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党和国家政策、做出经济决策等经济活动以及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或资产负债、权益事项等经济资料是否符合政策法规。三是效益性,即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党和国家政策、做出经济决策等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四是领导干部任期内廉政情况评价。

    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内在需求

    (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具备“经济人”特性,即政府以及政府官员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存在牺牲公共利益谋求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的动机。因此,如何确保政府和政府官员最有效地使用公共资源以及如何使公众确信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已成为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的焦点与难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检查评价,防止领导干部为了自身政绩的只顾经济指标而损害社会、环境和资源之间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长远利益。

    (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国情下,我国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民生型政府转变的需求日益突出。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促进领导干部关注民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经济责任审计通过揭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建议,预防、遏止腐败行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为建立高效、廉洁、勤政、务实政府奠定基础。

    (三)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要求,把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作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公众监督政府及领导干部的重要举措。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监督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达到对领导干部问责和对资金问效有机结合,对效益评价和对人评价有机结合,注重揭示不求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和只图政绩的蛮干行政,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有利于人民监督政府及政府领导干部配置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确保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管理国家干部的需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检查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做出的重大决策、经济指标情况、个人遵守纪律情况以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判断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考核“德能勤绩廉”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实现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以及鼓励优秀、鞭策落后的效果,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监管管理机制的优化。

    三、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与对策

    (一)进一步界定经济责任的范围。根据权责相统一的基本原理,经济权力决定经济责任,有什么样的经济权力,就有什么样的经济责任。这就要求进一步界定以下经济责任:一是正确界定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往往较大,决策失误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因此,划清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在重要经济决策作用,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领导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领导个人负责。二是正确界定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领导干部除负责经济工作外,还要负责人事、行政、党建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中要正确区分经济责任与其他责任。三是正确界定前后任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前后任责任,前任的功过是非不能计算到后任身上,后任的经济责任也不能推给前任。四是正确界定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五是正确界定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二)进一步落实绩效审计目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进一步关注效益性,将问责与问效相结合,具体围绕四方面展开:一是有效性,即检查制定的各项制度、措施和管理办法是否对经济发展有效;二是经济性,即检查投入的公共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是否被经济合理地利用;三是效率性,即检查是否通过使用一定的资源取得更大的成果,或使用更少的资源取得预定成果;四是效果性,即检查那些重大经济决策的实施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或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并做出客观的审计评价。

    (三)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果转化水平。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意识的越来越强,社会公众对审计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计效果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公众一种常态化的需求。因此,进一步扩大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和力度,完善审计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力和效果,有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审计问责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了解国家审计监督的公正性。(刘松华)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审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2] 王昊:《政府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第4期.
    [3] 孙长山:《我国审计问责制的产生与发展》,《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3期.
    [4] 陈波.《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审计研究》,2005.
    [5] 杜爽.《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内部审计》,2009,1.
    [6]何军霆.《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7]吴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和对策》,《当代贵州》 2007年第06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