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现场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张德勇(审计署京津冀办)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开展审计现场数字化建设,是解决审计现场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的要求;更是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审计效率和成果的必然选择。在审计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将审计过程系统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使审计由手工作坊向科学化转变,是审计现场管理和作业的一次根本性改变。
    关键词:审计现场   数字化  系统
    
    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审计现场数字化则是审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笔者结果审计实践,对审计现场数字化建设进一步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对审计现场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回顾近年来实施的审计项目,笔者认为,大部分审计项目的现场作业和管理还处于一个手工作坊阶段,现场管理较为简单、粗放,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各分一摊单打独斗,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审计现场管理方式简单,管理较为粗放。目前,审计现场缺乏一个规范、有效的管理平台和工具,基本上是管理者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管理,管理方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事前布置任务,事后听取汇报、检查工作底稿等。这种简单的经验式管理不仅随意性大,行为不规范,而且在越来越多的效益审计、专项调查和大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无法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效益审计和审计调查内容较为灵活,审计情况变化较快,而在大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审计小组分散,审计事项较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不能及时地掌握各个审计小组乃至每个审计事项的进展情况,难以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控。一方面,已经部署的工作由于开展情况得不到及时反馈,其结果可能脱离管理者的预定目标;另一方面,管理者不能随时掌握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线索等新情况,无法做出及时的工作调整。因此,目前的审计现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沟通和协调不足,审计人员各自为战,各个审计事项的工作水平和进度参差不齐,常常会出现管理混乱,指挥失灵,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是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质量控制不到位。审计质量控制是涵盖审计全过程的一个完整体系,审计现场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部分。但目前现场管理者对审计人员的作业行为控制力较弱,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审计现场管理偏重于前期分工和后期的汇报、检查,忽视了过程监督;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现场管理者难以详尽的掌握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每个审计事项的进展情况,无法做到全过程的监督和实时的调度。因此,目前现场的审计人员行为还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同的审计组和不同的审计人员之间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和控制标准的情况还有较大的差异,审计证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决定不严谨等审计质量问题还会时常出现。

    三是现场资料管理散乱,审计信息沟通不畅。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一般是按审计事项分工,将具体事项分工落实到每一个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按照分工和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各自的审计。各个审计事项的资料都分散在各个审计人员的手中,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信息主要也是审计人员自己掌握。但从整个项目来看,审计是一个团队协作行为,各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审计资料散落在各个审计人员手中,一是不利于审计资料充分共享,导致审计人员重复劳动;二是存在审计资料不能集中有效保管和不同的审计人员重复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同资料等问题,形成现场管理混乱的印象;三是审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审计人员之间、审计人员与管理者之间、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阻碍,管理行为严重滞后,影响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成果。

    反思审计现场作业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开展审计现场数字化建设,是解决审计现场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的要求;更是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审计效率和成果的必然选择。

    二、对审计现场数字化建设的探索

    针对目前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积极数字化手段,努力探索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的方式和方法。2007年,我们在铁路审计和电信行业审计调查时,就尝试用电子表格目录和文件夹分类存放的方式,搭建以管理为导向的审计作业平台。依托审计作业平台建立了任务分配、信息传导机制,试行编制小组审计方案、个人实施方案、审计阶段性工作安排,重点事项任务单等方法,对审计实施方案确立的目标进行层层拆解,细化审计目标,强化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提高了现场管理的及时性。在明确分工责任的基础上,统一了资料清单文档格式,规范了审计作业行为。总结经验后,在近年来的审计项目中进一步应用和完善,并开发了《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主要有审计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审计作业系统、审计项目支持系统和系统管理四个模块。

    1.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包含工作任务分配、工作任务跟踪、审计工作文档、审计模型分析、审计线索审核等菜单,分别实现审计任务分配和调整,审计任务情况跟踪,审计工作底稿等工作文档查阅和审核等功能。

    2.计算机审计作业系统包含被审计单位资料、审计项目文档、数据需求说明、源数据、审计中间表、审计模型、审计线索,分别实现审计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文档和资料的保存和查阅功能。

    3.审计项目支持系统包括法律法规、宏观信息、热点问题等菜单,提供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宏观信息、热点问题等资料的存储和查阅功能。

    4.系统管理中包含项目名称、文档类型管理和人员管理菜单,具有设置项目名称、审计文档类型和项目人员等系统管理的功能。

    (二)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发挥的主要作用。

    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将审计目标、审计制度规范、审计过程监督融入到审计现场作业和现场管理全过程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系统,使审计的目标要求、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全过程的展示。它为审计项目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过程实时监控和调度的管理平台,为审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分工和要求明确、资料和信息共享的作业平台,彻底改变了过去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和单打独斗的作业方式。它将审计过程系统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使审计由手工作坊向科学化转变,是审计现场的一次根本性改变。

    一是为审计现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过程实时监控和调度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现场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针对过程控制薄弱的管理现状,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从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任务实施,到审计结果汇报进行了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现场管理者通过这一数字化平台,可以细化审计任务、明确审计分工,并可以通过任务调整,优化分工,实现目标和任务的动态管理;可以跟踪各项审计任务,动态监控各个审计事项的进展情况,可以查阅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线索等文档,及时获取审计现场的各项具体信息,对审计现场进行动态监控和实时调度。

    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通过管理行为的细化和规范,避免了经验式管理的随意性,促进审计现场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现场的实时调度,优化了审计分工和资源分配,及时地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有效地提高了审计组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是为审计人员提供了一个目标明确、资源共享的审计作业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涵盖了审计作业和现场管理的各个过程,集中了审计项目的各项资料和信息,为审计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审计作业平台。按照审计实施过程,首先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系统查阅审计分工和调整情况,及时掌握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其次可以查阅审计组已经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审计组的分析模型、审计线索、审计底稿等审计信息,实现审计资料和信息的共享,在避免重复劳动的同时,可以开阔审计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此外,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中的审计分工、分析模型、审计线索等菜单将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和困难、数据分析结果、问题线索、工作结果等情况快速反映给现场管理者,并与管理者进行及时的沟通。

    审计组成员都依托同一个数字化平台开展工作,便捷的资料共享和信息沟通把审计组的每一名成员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审计组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审计组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三是将审计制度、规范和标准融入审计作业的全过程,实现了审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规范了审计行为。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按照审计实施过程,将审计制度、规范和标准落实到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控制环节,使各项审计制度、规范和标准与实际操作不再是“两张皮”,在规范审计人员作业行为的同时,实现了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例如,对于底稿审核来说,以前常常都是流于形式,而通过数字化系统审计人员做完工作底稿后,系统要求审计小组组长、主审、审计组长逐级审核,并留下痕迹,整个复核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录,确保复核工作执行到位,有效地保证了审计质量。

    (三)应用案例。

    1.管理者利用数字化平台,掌握信息及时调度。

    (1)按照分析结果,初步分工。在2008年节能减排审计调查中,审计组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5至2008年QL石化公司向110家企业直接销售危险废物17万多吨,其中90多家没有许可证。为了进一步调查这些企业接收危险废物后的处置情况,审计组要进行延伸调查。因此,审计人员首先是按照接收危险废物数量在1000吨以上,金额超过10万元的标准,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21家企业;然后是进行数量和金额的对比分析,筛选出ZBFG化工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延伸调查对象。根据上述筛选结果,审计组安排4名审计人员分两组,依次对上述6家企业开展延伸调查。

    (2)通过数字化平台,掌握全面信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利用审计数字化平台及时跟踪各个审计事项的进展情况,收集信息。对于延伸调查事项,管理者通过数字化平台逐步收集到以下信息:         

    一是前期调查资料中的信息:“ZBXH科技公司接收QL石化产生的工业污泥等危险废物后,在未进行实质性处理的情况下,将危险废物对外销售……”。

    二是DW水源污染调查资料显示:“为了解决小化工企业污水处理问题,ZB市环境保护局指定所有小化工企业污水统一由ZBXH科技公司收集,并运输QL石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

    三是销售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ZBXH科技公司接受的危险废物较多,并且已超出危险经营许可证核定的加工能力”。

    (3)确定延伸重点,及时调整分工。通过数字化平台得到的多个信息都涉及到ZBXH科技公司,管理者判断这决不会是偶然,该公司应该是审计组延伸调查的重点。因此,现场管理者立即改变原有分工,集中4名审计人员首先对该公司进行重点突破。

    (4)实施重点突破,取得良好成果。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工作,4名审计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和银行查询,逐步查明ZBXH科技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有:

    一是收取QL石化公司支付的污泥处置费1000多万元账外存放,在大部分污泥没有进行处置的情况下,上述处置费全部白条列支完毕,剩余6万多吨污泥长期露天堆放,极易产生二次污染。

    二是倒卖危险废物7800多吨,存在危险废物扩散的污染隐患。

    三是虚开990多万元运输发票,造成QL石化公司抵扣增值税66万元。

    上述调查结果验证了管理的判断,及时果断的现场调度,不仅使延伸调查有了重点,也使调查工作很快有了结果,并为整个危险废物情况调查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审计组根据上述延伸调查结果,对该ZBXH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经理杨某进行了移送处理。经山东省公安厅立案侦查,目前已经将公司原经理杨某和财务负责人李某刑事拘留。

    2.审计人员利用数字化平台,获得信息取得成果。

    (1)背景。在2008年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审计中,审计小组通过对QL石化公司的审计调查和危险废物接收单位延伸调查,取得了以下的调查结果:

    一是2005年初至2008年QL石化公司向110家企业直接销售危险废物17万多吨,其中90多家没有许可证;

    二是延伸调查危险废物接收单位不按规定处置危险废物,转手倒卖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2003至2008年QL石化公司向XH公司转移化工污泥8万多吨。到目前仍有6万多吨污泥在该公司长期露天堆放,极易产生二次污染。

    (2)问题。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审计组要求审计人员撰写一份反映危险废物转移处置问题的简报。虽然上述调查结果表明:QL石化为追求经济效益向外销售和转移危险废物25万多吨,造成危险废物无序扩散,但是无序扩散的后果怎样?有扩散造成污染的典型事例吗?审计人员也曾尝试与地方环保局联系,希望能够获得有关危险废物方面的环保事故和案件,作为例证,但结果都是没有。这样,由于缺少危害结果,审计简报迟迟没有完成。

    (3)获得信息,解决问题。此后,审计人员通过数字化平台浏览审计资料时,看到了DW水源污染调查小组的现场取样检测结果,该检测结果表明现场取样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这些有害主要来自危险废物残渣。获得这些信息后,审计人员思路豁然开朗:土壤检测发现的那些特殊的高致癌和致突变性的物质在一般的工业污水中是没有的,只可能是来源于流失的危险废物残渣。从危险废物扩散到危险废物残渣流失,再到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直接威胁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找到关键证据后,审计简报得以顺利完成。

    上述现场取样检测的目的是取得DW水源受到污染的证据,与危险废物调查原本没有关系,但有了审计现场数字化系统后,实现了资源和信息共享,从而使审计组的各项资料和信息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张德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