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金融审计的主要目标及重点内容
赖盛军(审计署成都办)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在新时期审计机关如何开展好金融审计工作,明确金融审计目标、重点以及方法,从而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健、持续发展,这是金融审计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一、新时期对金融审计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审计机关需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定位金融审计职责、构架金融审计全局,驾驭金融审计实践。切实改进和解决金融审计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薄弱环节,真正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部署上来。使科学发展观思想、理念贯穿和融入到金融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促进金融审计工作提层次、上水平、大突破。同时,金融审计面临新的期待。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目标。要求全社会都应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金融审计就是要以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对金融业的审计监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当前,我国全面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新时期。而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依托的重要平台,承载着经济运行的总体容量。由此可见,金融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进程。这就现实、客观地考验着金融审计工作效能和效果;测试着金融审计工作素质和能力。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金融业发展接受着竞争对手林立、竞争方式多样的严峻挑战。金融业始终面对机遇与风险交织、顺势与逆转并存的市场环境。因此,防范金融风险既是各行各业所关注的课题,更是挑战着金融审计的职业警觉、职业能力。要求金融审计必须在起伏不定的风口浪尖上冷静应对、沉着应战,在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毫无惧色。

    二、新时期金融审计的主要目标及重点内容

    (一)以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重点对金融业总体走势开展宏观审计。笔者认为,开展金融审计必须首先立足宏观、把握大局。一是注重从战略方向上切入。金融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战略重点布局至关重要,对金融企业发展起着统揽性、驾驭性的作用。因此,作为金融审计必须全面掌握金融业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措施,并注重分析战略发展的可行性。这样金融审计工作者才能做到胸中有全局、脑中装战略。善于从宏观上观察、监督金融业的经营业务活动与战略要求是否相符、与发展走势是否相融。目前实际存在着一些金融企业经营模式雷同、经营既特色又无起色。因此,金融审计要掌握金融企业的战略布局,切实为金融企业发展把好脉。二是注重从信贷投向上切入。笔者认为信贷投向是金融业运行的核心环节。信贷投向正确就能够使金融企业抓住战机、焕发生机、获取商机。但实际上一些金融企业信贷投向目标不明确,投向方位宽泛化。

    (二)以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对金融系统开展效益审计。一是围绕结构布局状况开展效益审计。现在金融企业贷款结构多样化,从对象上看:既有企贷也有个贷;从用途上看:既有生产贷也有消费贷;从规模上看:既有大宗贷也有小额贷。因此,作为效益审计就是要围绕贷款的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切实评价具有朝阳性信贷方向、潜质性信贷方向和信贷需谨慎投入方向趋势前景。二是围绕决策实施状况开展效益审计。现在一些金融企业由于决策失误、决策滞后、决策过时给企业发展带来经济损失或潜在的损失。表现为不良贷款规模居高不下,企业经营效益居低不上。有的金融企业盲目放贷、拍脑门决策,不对企业还贷能力和水平进行科学论证,对前景估计不足,从而陷入贷款有时间、还贷无期限的窘境。这都与金融企业在贷款决策方面缺乏慎重考虑有直接关联。由此,必须分析决策的可行程度,界定实施决策在企业实现效益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要认定金融企业领导由于决策不当而造成的损失而应担负的具体责任。三是围绕市场营运状况开展效益审计。金融市场运行水平是实现和创造效益的最终检验、衡量环节。现在一些金融企业对金融市场走势缺乏深入研究,有的企业甚至对经营前景感到迷茫;有的企业在市场布局和营运方面的对策不多,造成市场开拓不力;有的企业对金融业发展信心不足,精神状态不振;有的企业陷入困惑之中,找不到走出经营困境的良策。因此,要通过效益审计了解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占有份额,营销网点覆盖设置水平。并适时提出增强市场辐射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建议。从而促进金融企业由适应市场向引导、驾驭和开拓市场的转变。

    (三)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重点对存在风险状况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一是增强对风险的识别功能。风险是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而且风险始终伴随在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此,防范风险是金融企业发展必须始终认真关注的重要内容。而善于识别风险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是金融审计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必须通过运用相关审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选准风险的存在方位,判断风险的存在机率。特别是关注贷款风险,增强对不良贷款的分辨力、预测力。通过正确、及时、敏锐地识别风险,为化解风险提供导航性信息数据,增强对风险的超前应付能力。二是增强对风险的揭露功能。对于发现的风险要及时予以揭露。揭露资产不安全风险,切实指出金融资产流失、损失给企业运行带来的危害性,给金融业长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揭露财务管理风险,切实关注资金运行中的异常变化,跟踪延伸审计,做到纵向上查深查透,不留死角;横向上查细查实,不留空档。揭露管理程序方面的风险,指出管理薄弱而制约企业健康运行的后果,例如有的金融企业在贷款审批环节把关不严,给违规贷款造成可乘之机;有的金融企业只关注签订贷款协议程序,而忽视跟踪检查贷款协议执行状况。因此,要通过及时、准确、尖锐地揭露风险隐患,切实堵塞管理漏洞。三是增强对风险的排解功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整改、纠正措施。特别是对违规发放的贷款要敦促被审计单位采取果断、强有力的措施坚决予以清收,必要时对有可能演变为损失的贷款通过法律程序变现抵押资产,以确保资产的保全性。并视情节和性质追究违规放贷的当事人相应法律责任。同时敦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复核复审制度,落实责任,严把放贷关口,从而进一步提高贷款投放的安全度,从而有力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四)以提高金融系统运营水平为目标,重点对资产质量开展审计。金融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金融企业发展所依托的主要载体。因此,金融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金融业发展的快慢。一是注重对金融资产总量的审计。资产总量反映金融企业的总体经济规模和金融企业阶段性的发展水平。从实际情况看,多数金融企业注重加强资产的总理管理,切实把握资产总量的控制。但一些金融企业也存在着忽视总量管理的问题。表现在有的企业没有把资产全部纳入账内管理,部分资产在账外循环,失去内部管理的控制;有的企业忽视对资产总量把握,很少从资产总量的视角调控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应高度重视金融资产总量审计,切实摸清金融企业的家底,分析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全貌。切实跟踪资产总量的增减变化,真实、及时、全面地反映和有效运用资产总量成果。二是注重对金融资产质量的审计。金融资产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资产企业运营水平。但目前看金融资产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有的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占一定比例,造成部分流动资产处于呆滞状态。因此,作为金融审计就是要抓住金融资产质量这个关键,切实监督评估金融资产质量的等级,促进金融企业改善资产品质,提高资产质量,调优资产结构。三是注重对金融资产增量的审计。金融资产增量是培育金融企业后续发展力的重要标志。只有扩大增量才能为金融资产增值增效提供坚实保障。因此,金融审计应动态地审视资产的增长变化,加强对增量资产的关注和分析,从而判定金融企业发展前景,关注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五)以促进国家宏观政策落实水平为目标,重点对落实效果进行审计。一是关注投贷公共设施项目实际效果。现在国家为体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大量的信贷资金。例如用金融贷款重点搞好高速公路、绕城公路、一级公路建设。作为金融审计就是要从确保信贷资金运行的合规性、安全性的基点出发,努力为国家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贷款的使用效果。二是关注投贷民生项目实际效果。国家通过信贷渠道加大向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领域投贷力度。例如各级政府大规模开展了以促进百姓安居乐业、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为重特征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暧房子工程,国家投入大量的贷款予以积极扶持。作为金融审计主要把审计目标锁定在用于棚改专项信贷资金是否有挪用、挤占的行为,确保贫困百姓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关注投贷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实际效果。国家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投入大量贷款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等。作为金融审计就是要把握产业政策的扶持重点方向,注重信贷资金使用的具体效果,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步伐。

    三、做好金融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多个审计方法的配套运用。一是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定量分析是定性判断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定量分析,搜集整理相关的金融数据资料,掌握金融企业经营运行、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业发展状况,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使金融审计既有数据依托更有观点支撑。二是结果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通过结果审计,对一定年度、一定时期的金融资金管理状况进行审计监督。同时,还要更多地运用跟踪审计的方式,不断跟踪金融业的发展进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促进补充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三是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围绕有关经济活动、经济决策、财务收支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审计监督,以便从总体上掌握金融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同时还要突出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变化这个重点,围绕做强、做优、做大金融资产这条主线搞好重点审计,使金融审计既有宽厚的基础又突出重点方向。

    (二)注重多种审计素质的一体合成。开展金融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是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观察金融业发展,判明金融业走势;善于从讲政治、讲党性的立场鉴别金融业的发展变化;善于从讲责任的方位审视金融资产的安全运行情况。切实做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奋力拼搏。二是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金融审计政策性强、专业性强。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和熟练业务技能,用较高的职业素质担负起较重的工作任务。三是具有开拓创新素质。金融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客观需要金融审计人员保持创意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状态。不断研究新形势,应对新变化,提出新对策。使金融审计适应和跟进金融业发展。

    (三)注重多方审计力量有机凝聚。金融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是从事金融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必须形成整体合力。一是应配置好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审计机关各业务职能科室、一线审计人员都会在监督被审计对象中触及到信贷资金在各行业的具体使用情况。因此,需审计机关和职能科室分兵把口,各负其责,搞好整体联动,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运行。二是应指导好内审人员发挥应有作用。审计机关从事金融审计势必面对着审计力量相对有限,金融审计工作量较大的实际状况。因此,审计机关应该在立足审计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利用内审工作人员熟悉本行业情况、内审人力资源较充足的优势,形成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整体合力。从而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有序向前发展。(赖盛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