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零库存”管理模式下的卫生材料审计思路
祝炎(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卫生材料是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而储存,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耗费或植入人体的各种医疗用材料,是医院库存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临床诊治中所耗费的卫生材料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继药品、器械之后医院审计需要关注的另一重点。目前,医院卫生材料普遍采用“零库存”管理模式。本文就医院卫生材料“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基本运作、该模式下的审计关注点以及具体应对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审计思路上探讨。

    一、医院卫生材料“零库存”管理模式概要

    卫生耗材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部分耗材为医院的纯消耗品,种类繁多、规格各异。大量存储会给医院的卫生材料管理带来不便,诸如耗材库房积压、大量过期报废、跑冒滴漏等问题。在“零库存”的模式下,卫生材料不以仓库存储的实物形式存在,而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即医院将卫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从医院原有的职能中分离出来。并不是说实际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药品的储存数量为零,而是采用与卫生材料经销商订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合同,实现卫生材料供应链上下端的整合。该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减少卫生材料的实物库存,利用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 “零库存”管理模式下的审计关注点

    因为“零库存”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解决卫生材料品种多、规格多、名称多;需求量、需求时间无法预测等客观存在的管理上特殊性,只是从管理的角度分担了医院财务成本,为此开展审计工作时除了关注传统的卫生材料“采、收、发、存”情况外,还需要重点对以下几点给予关注:

    卫生材料管理制度。审查包括申购、验收、发货、保管以及调拨制度上的变化。重新编制管理流程图,对变化环节进行标识,评估相应的风险以及控制措施。

    卫生材料储备定额的制定依据。审查储备定额的合理性。尽管“零库存”模式强调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使卫生材料的库存周期最短,使总的库存成本最少。但是由于医院不同于一般盈利性企业,除了强调自身的自身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确保病人的利益。采用“零库存”模式规避了最高储备的管理风险,最低储备成为管理的“禁戒线”,确保实际需求超过预测时防止缺货而储备的缓冲库存。

    卫生材料仓储变动的管理分析。重点审查特殊库存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储备的应急变动。医院性质特殊,它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体,不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储备管理,需要在兼顾考虑突发卫生安全事件的非常规需求。关注材料库大量、频繁出入库情的情况。掌握数据,分析原因,以便根据如季节性疾病、流行性疾病导致的大量出库信息调整特殊库存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储备。

    三、 “零库存”管理模式下的审计应对措施

    由于“零库存”模式的介入,卫生材料审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管物”“理财”两个方面,“物”在先,“财”在后。需要做好,“望”“听”“问”“切”四项工作:

    一“望”全局卫生材料管理流程,了解被审计医院的卫生材料管理基本情况,分析卫生材料的采购渠道,各项材料出入库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控制,进而了解该医院的卫生材料管理运作机制,绘制卫生材料管理使用审计流程图。

    二“听”两面新旧管理变化,关注控制弱点。医院在执行新制度前应对本院所有的卫生材料进行清查、盘点和核实。同时关注业务流程控制、相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采购审批控制、采购计划控制、采购点控制、验收入库控制、限制接触控制等卫生材料消耗与补偿的运转中是否已经做出相应变更。

    三“问”医疗流程参与者,对诸如采购计划编制者、申请采购者、授权批准者、卫生材料供应商、验收入库员等进行访谈,核准卫生材料各类管理控制的有效性,责任主体是否区分明确。另外,在询问中特别要关注卫生材料供应商的服务响应时间,如服务响应时间是否在招标采购中作为重要的评分项,实际响应是否能够及时满足患者需求等。

    四“断”评价医院成本,医院采用“零库存”管理卫生材料是站在成本的角度,寻求最佳库存来满足临床和管理部门的运行需要。成本控制的结果应在最终的服务价格上有所体现,否则“零库存”管理模式也只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未切实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在审计中要特别关注纵向年度和横向月份中医院临床科室全成本核算范围下的医疗业务成本中卫生材料费用的波动趋势并分析原因,以正确判断该院相关医疗服务价格变动的合理性,提出相应审计建议。(祝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