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法制建设的思路
贾文磊(审计署沈阳办)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9日】
字号:【大】 【中】 【小】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职能主要集中在搞好宏观调控、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维护和保证社会公平竞争等方面,市场主体的对等原则又要求政府限制和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作为国家经济监督部门的审计机关,在实现社会公正,维护公平竞争以及防止腐败方面负有重要的职责。审计工作必须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形势,加快推进审计法制建设进程。结合近些年的审计实践,笔者浅谈审计法制建设的思路。

    审计法制建设的目的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审计是一种国家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这就是国家审计的本质。首先,国家审计是一种国家权力,是一种法定的相对独立的国家权力,是通过法律向人民负责的一种国家权力。国家审计是一种法律监督,是指国家审计的监督地位、作用、范围、内容、依据、体系都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是依法审计、法定审计。其次,法律规定了国家审计的法律监督地位。我国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我国的宪法规定在我国实行审计监督,这表明我国的国家审计是一种宪法制度,是一种宪法监督。因此,审计法制建设的核心就是围绕审计的监督作用开展,即依法审计离开了法律,审计就失去了监督的标准和尺度。国家审计的法律监督作用不仅体现在合法性审计上,还体现在制约权力、节约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政府效能等方面。

    审计法制建设的根本是要继续深化审计体制改革。随着新《审计法》的修订,审计法律体系推动了依法审计的进程,为依法审计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依据,同时对提高国家审计的地位,增强其权威性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这次的修订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国家审计体制进行改革。从当前形势来看,改革国家审计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关,优化人员结构,可以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审计对国家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性。

    审计法制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关系到审计工作的依法、顺利进行,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控制与指导。一是人员管理,首先要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审计文化,转变审计人员思想观念,建立具有审计特色的高素质团队文化,如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塑造审计人阳光心态,这样才能形成团队自觉的凝聚力,迸发出审计人员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战斗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审计队伍。从人员配备、人员培训、人员锻炼等方面科学系统地培养适合审计法制建设的人才。二是审计质量管理,包括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审计复核、严格执行审计听证制度、防范审计风险、加紧信息化管理建设等。要强化审计现场质量管理。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到审计人员分工、从现场审计到报告形成、从审计文档的整理到最终审计业务材料的归档等,强化监督和复核,明确分工和责任,保障审计业务流程在严格的质量规范下进行。同时,要完善听证、公告等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听证和公告制度,使审计质量通过听证、公告等制度得到外部强化和监督,切实把审计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贾文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