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山东省临朐县审计局)
王霞(山东省临朐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8日】
字号:【大】 【中】 【小】
    
    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地方“一把手”,处于权力运行中心,他们的经济责任是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地方经济决策的制定执行、环境保护和民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来衡量的。因此,涉及的审计范围广,审计内容复杂,需要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改进方式方法,实现审计目标。笔者通过实践,对如何做好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顾全大局,审前准备要全面细致
    深入开展审前调查是完成好县市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重要前提。通过座谈交流、查阅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各类统计数据、考核检查结果等方式,全面地掌握了解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延伸单位。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充分考虑权力与责任、资金与事项之间的关系,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让参审人员弄清“为什么审、审什么、由谁审、怎样审、标准是什么”,从而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二、控面抓线,审计范围要突出重点
    (一)控好一个“面”。县市区领导干部既要对本区域经济工作负责,同时还分管一些职能部门,工作内容多、范围广。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牢牢把握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其工作职责,确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思路,为整个经济责任审计设立一个统揽平台。
    
    (二)抓好两条“线”。一是经济权力主线,根据工作职责,从政策执行、决策程序、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摸清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财政性资金收支结构、民本民生投入保障等情况。二是廉洁自律主线,重点关注有无在土地出让、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政府补贴或扶持项目等活动中滥用职权行为,关注其在住房、用车、出国方面遵守廉政纪律等情况。
    
    (三)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单位,把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且资金数额较大的财政、地税、国土等部门作为重点,审深、审细、审透,对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作必要的延伸审计。二是重点内容,主要是财政绩效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各类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国有资产处置情况;民生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土地政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情况;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等。三是共性问题,包括税收返还、政府性债务以及与民本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保资金、环保资金等。
    
    三、立足实际,审计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充分借鉴相关的数据和结果。在审计过程中,除了对财政财务数据实施审查外,还可以查阅上级党委、政府对县市区的经济考核结果,上级审计机关对本地进行的审计或审计调查结果,纪检监察等机关对本地进行的专项经济事项的检查报告等相关资料,充分利用与离任领导干部相关的经济数据。
    
    (二)切实做好抽样审计工作。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多、被审计单位多,特别是税收征管、建设项目等数量较大。因此,要正确处理“点与面”的问题,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环节,找准主要矛盾,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浪费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效率。
    
    (三)注重审计调查和延伸。将管理薄弱环节和易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部门和资金作为突破口,对部分政策落实、重大经济事项、专项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如对投资项目,可以按照投资性质或类别抽样审计,并延伸相关主管部门;对涉农补贴等,可以选择部分资金量大、数字异常的乡镇进行抽审,由镇到村,由村到户,取得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四)大力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在运用传统审计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AO现场审计系统,既做到全面审计,又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有关信息,减少传统手工审计下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四、实事求是,责任界定要准确恰当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事关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是组织人事部门关注的热点。因此,在界定其经济责任时,要把握谨慎稳健和责权对应的原则,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为依据,把与领导干部责任关联度大的问题作为重点,用审核后的文字和数字,以写实的方式进行描述。同时,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分清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任期内与非任期内、政府行为和职能部门行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等的界限,从深层次上查明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理清经济责任产生的因果关系,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客观公正,审计评价要注重绩效
    在审计评价时,要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权责对等的原则,“审什么、评什么”。特别要注重对绩效的评价,从制度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指标、财政财务管理及廉政建设四方面着手,评价其管理、控制、监督制度是否健全,重大项目的决策程序是否完善、国有资产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等。通过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指标的分析,评价其任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效益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逐步向社会责任拓展,评价其履行提供就业、公共福利、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情况,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发挥积极作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和有序发展。(王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