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基本途径
祁慧(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2日】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年度工作汇报时提出“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的工作要求。审计全覆盖就是对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面覆盖。对于当前普遍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矛盾的基层审计机关来说,依法加大力度,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方式方法就需因地制宜。
    一、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思想
     围绕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目标,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为监督重点,逐步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基本途径
    (一)统筹安排审计项目,实现审计计划全覆盖
    年初按照上级审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组织部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情况,以“审计项目无重复、审计监督无盲区”为目标,按照“计划可行、相对稳定、前后衔接、上下互补”的原则,制定全年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计划可以按照审计项目类型统筹安排:
    1.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龙头作用,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推动全部政府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努力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二是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着力点,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审计力度,促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结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推进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全覆盖。
    2.政府投资审计:制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明确规定审计范围,如规定凡政府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以及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的装饰、修缮项目必须实施审计监督。在此基础上,采取工程项目财务收支审计与项目工程跟踪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对绿化工程、环境治理等项目的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危害环境安全等问题,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建设。
    3.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实现法定审计对象全覆盖。一是在“逢离必审”的基础上,细化任中审计。实施新任领导干部“提前”审计,即:在确保审计范围内的主要领导干部三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审计的基础上,对部分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满一年即开展任中审计,监督履行职责情况,以前移审计关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实施“屡审屡犯”部门“定期”审计,即:将“屡审屡犯”的部门列为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定期审计,直至问题彻底整改,达到以审促改的审计目的。二是村官审计与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将任职时间长、所在村财政资金量大、群众反映问题多的村干部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加大副科级区管村级干部的监督力度。
    (二)优化配置审计资源,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1.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下,科学统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一是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加大对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共享成果;整合审计数据,积极推进联网审计,着力改进审计数据运用模式,加大数据分析力度。二是在加大审计机关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弥补人员不足的现状;强化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作用,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作为日常监督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作用。
    2.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的力度,促进审计作用的真正落实,避免年年审年年犯现象。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使得审计真正发挥“无影灯”的效果。因此,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等要及时跟踪,建立健全整改反馈和督办机制。对于没有及时整改、拒不整改的、屡改屡犯的要进行公告,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在整改落实中的作用,做到审计一个项目就要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将审计当成走过场。在审计结果的运用上,要通过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与组织部门的沟通交流、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等方式,将审计结果全面运用到领导干部考核、晋升等方面,做到审计作用发挥的全覆盖。(祁慧)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