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
周赋(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连续出台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也覆盖中小企业,并要求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而企业在争取财政扶持资金时,所编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实际上就是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报告对该项目的建设期、投资额度,产生的投资利润都有详细的指标依据。作为财政资金最高监督层次的国家审计,对此进行效益审计监督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效益审计,顾名思义即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而对扶持企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就是对项目企业利用专项资金产生的影响与其编制的可行性效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对此,笔者结合对企业效益审计的认识,试议几点粗浅的看法,请同行们酌正。
    
    一、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审计的作用
    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审计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站的投资者即政府的角度来说,它是重要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二是对企业来说,效益审计则在建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作用。
    
    (一)制约和监督作用。财务审计只能对有关公共资源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充性发表意见,而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也就是投资者,所需要的是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方面的信息,却没有涉及和反映。效益审计弥补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这一局限。审计机关通过开展效益审计,对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有效性方面进行客观独立的审查和评价,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有关财政资金有效性方面的信息。另外,审计机关通过开展效益审计,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不合规、不经济、缺乏有效性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检查、制约和督促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者的作用。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建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用
    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是从第三者角度,对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的、专业的分析,同时确认问题原因,提出现实的、可操作的解决办法,可以帮助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者认识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寻求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途径,同时加强其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确认问题的程度和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改进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责任感,这是效益审计的核心价值所在。换句话说,效益审计价值不仅在于那些可衡量的有形利益,更重要的在于它创造了有助于政府部门及项目的竞争气氛,增强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追求完美意识,从而推动了财政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因此,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者来说,效益审计具有建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用的,是富有建设性的。可见,建立审计文化精神层面文化机制和审计价值理念,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建议和提高”的作用。
    
    二、做好企业专项财政补助资金效益审计的审前准备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影响着效益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对于防范审计风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调查了解被审计事项。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不仅有利于确定恰当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审计评价标准,制定一份详实的审计方案,而且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取得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为编写一份具体而有意义的效益审计报告打下好的基础。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初步调查了解,既是一个审计项目的开始,也是关系一个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第一、被审计企业基本情况。了解企业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资源情况和管理方式,这里的资源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财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
    
    第二、企业的主要活动和内控情况。例如,究竟谁对资源的取得和使用负责,单位内部对于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是如何进行授权和分工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业务活动的程序,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是否建立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第三、与企业相关的外部环境。企业与有关外部组织的关系,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企业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性、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敏感度、公众的关注程度等。其中识别企业的“管理程序”非常重要。企业的管理程序因项目的种类、规模和复杂性不同而不同。
    
    (二)制定好实施方案。审计方案必须针对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进行编制。不同的审计项目,审计方案复杂和详细程度是不同的。审计方案的复杂和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被审计事项本身的特点。包括被审计事项的规模、投入和产出特点、被审计事项包含的内容、被审计活动过程的复杂性、被审计事项在被审计单位(行业)中的敏感程度等等。一般来说,审计方案会随着被审计事项的规模和复杂性而变化。审计事项规模越大,复杂程度越高,审计方案就会越详细。如果审计点分散,为保证不同审计点的审计人员都能执行相同水平的审计,保证审计水平的一致性,必须为审计人员编制详细的审计方案。
    
    2、审计的环境。比如企业的理解和配合程度,企业是否为第一次接受审计等,都影响了审计方案的详细程度。如果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环境良好,审计方案可以相对粗线条一些。
    
    3、对被审计事项了解的充分程度。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开始前,已经对审计事项有充分了解,并且对被审计事项的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标准都非常明确,审计方案就相对简单明了些,如果上述事项都不十分明确,那么,审计方案就要设计得详细一些,对多种可能性进行考虑和测试。
    
    4、审计人员的经验水平。如果参加审计的人员缺乏审计经验,那么,写审计方案就要详细和具体一些。
    
    三、实施效益审计,全面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
    通过对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对该项资金的立项、使用过程、项目建成后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与公正性、环保性进行评价,并就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能通过该项审计探索出下一步进行效益审计的路子。
    
    (一)从宏观上审计调查项目的整体效果,除了项目完工后有关指标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计计划指标外,还要从项目实施后带来的其他影响。如对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拉动投资规模与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资金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合理。除了审查项目全部财政资金的立项依据外,主要审查企业申请财政拨款和财政环保贷款的依据是否充分合理。具体包括: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充分评估项目立项、拨款和贷款依据是否充分,拨款手续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规、合法,财政拨款所依据的环保摸查情况及所依据的其他资料是否充分、相关和可靠。
    该项目是否必须由财政资金拨款,财政下拨资金是否按照轻重缓急核拨资金。
    财政资金是否超计划,超计划的原因是什么。
    所需资金是否全部到位,不到位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有无挤占、截留和挪用。
    
    (三)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重点审计:环保部门对财政资金如何进行监督和管理;企业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设计、施工及物资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招标,所签订的合同是否合理、合规和合法,是否真实,是否得到了履行;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采取什么措施,技术改造前后资金、生产成本如何;查找、分析影响该项目效果的有关因素,并预计影响其效果的程度。
    
    (四)对项目竣工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项目是否进行了验收,工程质量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项目竣工后的效果经过实践检验是否达到了当初建设该项目预期目的,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环境有无影响,项目是否按期完成,工作效率如何,如果项目未按期完成,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率的原因是什么,并评估造成的损失;项目完工后,运行如何,是否存在建成后未使用或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是否存在疏于管理而造成设施的损坏。
    
    (五)审计方法的提示.对财政资金的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常规的财务审计,主要是通过审计财政、环保部门与企业的会计账薄进行。对项目效果的整体评价,采取审阅有关资料、调查与座谈相结合的方式。
     对使用资金企业情况,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建设形式进行分层,并考虑资金额的大小,财政资金支付形式等因素,对有关单位进行审计调查与专项审计,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对项目的资金监督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六)对企业发展战略效益的审计。目前,企业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是一个新项目,而这其中的企业发展战略效益审计,更是一个难以把握,不好界定的全新“课题”。对企业实施效益审计,企业的发展战略效益审计必须有所关注。否则,企业的效益审计就是在静态中界定,在报告期内评价,局限在过去时考量。要考虑国家对各地区的产业政策,重点倾斜、扶持和发展的方向或领域等。结合所掌握的企业静态数据、动态指标进行相关的分析预测和市场展望。借以评价企业规划的可行性,持续经营的有效性,发展战略的效益性。
    
    总之,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以监督者的身份发现问题,站在宏观层次定位问题。要见微知著,深入评价效益的宽度和深度,把远处的事情拉近处比,把分散的环节想到有连续运行的可能。只有这样,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审计,才能实现总体把握,科学评价。(周赋)
    
    参考文献:
    1.刘兵:《审计研究》,1995年4期。
    2.苏越:《科学发现中的逻辑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10月。
    4.周华楣:《中国审计理论研究方法新探》,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年3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