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人员的时间管理问题
桂申书(审计署广州办)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面临着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在服务于国家治理过程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呈现出审计项目安排多、地域时间跨度大、行业部门范围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时效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中,需要学会运用时间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加强时间管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本职工作。
    【关键字】国家审计 审计人员 工作时效 时间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面临着艰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在服务于国家治理过程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呈现出审计项目安排多、地域时间跨度大、行业部门范围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在时效和时间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当前审计人员工作时间的特点
    (一)充实。国家审计涉及财政、金融、社保、国企、投资、资源环保、领导人经济责任等众多领域,每年计划安排的审计项目多;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或资金往往存在全国性分布和流动,一个审计项目可能涉及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地域广,例如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等。这些因素导致审计人员的工作时间比较长,非常充实。
    
    (二)紧张。审计项目多,使得每个审计项目的实施时间有限,有时需要在20天内完成一项审计;同时审计质量要求高,审计任务重,审计人员的工作时间显得很紧张。
    
    (三)在路上的时间比较多。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祖国地理的广阔性,审计人员常常深入基层摸清实情、跨越省份追查线索,这些因素导致审计人员“不是在审计现场,就是在去审计现场的路上”。审计人员奔波在路上的时间比较多。
    
    二、时间管理理论回眸
    (一)时间的本质和特性。从哲学看,时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就是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连续不断的连续线。时间的基本元素是事件,是过去的事、现在的事和未来的事的集合,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性:
    
    一是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二是无法蓄积。时间不象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因而我们无法节流。
    
    三是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四是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象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但丧失,则会永远丧失,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二)四代时间管理理论。
    第一代时间管理理论基本上是称作备忘录型时间管理,一方面顺其自然,另一方面也会追踪时间的安排。其特色就是写纸条,当成备忘录。备忘录可以随身携带,忘了就把它拿出来翻一下。如果今天一天结束完成了大部分的事情,就可以在备忘录上划掉,否则就要增列到明天的备忘录上。这种时间管理的优点一是顺应事实,重要的事情变化时的应变力很强,二是没有压力,或者压力比较小,三是便于追踪那些待办事项。其缺点是忽略了整体性的组织规划,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比较随意,所以往往会漏掉一些事情。
    
    第二代时间管理理论强调的是“规划与准备”。其特色是记事簿,制定时间表,记录应该做的事情,表明应该完成的期限,注明开会的日期等等。这种管理模式优点是追踪日程以及应该做的事情,通过制定的目标和规划完成的事情达成率比较高。其缺点是容易产生凡事都要安排的习惯,找不到思考的空间。
    
    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主旨是“规划、制定优先顺序,操之在我”。这一代的管理强调的是价值,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以期实现一种价值观。它的特色就是将每天活动,写在纸上或者输入计算机,详细地规划各式各样的规划表或者组织表。它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第三代时间管理的优点一是比较强调价值观,以价值为依据,或者以价值为导向的一种生活工作方式,二是能够发挥长期、中期或者短期目标的导向作用,三是能透过每天的规划安排优先的顺序,可以提高生产力,四是它的效率比较高,可以感到井然有序。其缺点是忽略了自然法则,缺乏远见,在安排上往往会有些疏忽。
    
    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强调了一切以自然法则为中心的罗盘理论。这种管理法则超越传统上追求更快、更好、更具有效率的观念,它不是换一个时钟,而是提供一个罗盘,因为人走的多快是一回事,方向对才是最重要的。怎么走,不是求快,而是怎么向未来的目标接近。这种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每一天的行动,每一个时段的行动,都要与未来的目标很接近,所以它强调的是一种方向,也叫做正北理论。
    

表1  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

    

理论的演进

特点

优点

缺点

第一代时间管理

备忘录型

应变力很强没有压力

随意忽略整体规划

第二代时间管理

记事簿

追踪约会事件达成率比较高

产生安排的习惯

第三代时间管理

强调价值规划、制定优先顺序

以价值为导向提高生产率

忽略了自然法则缺乏远见

第四代时间管理

自然法则和罗盘理论

确保效率方向对

 可能忽略了细节和次要因素

    
    三、审计人员如何在工作中加强时间管理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笔者认为,审计人员面对充实、紧张、奔波多的工作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时间管理。
    
    (一)准确定位,看准时间倾注点。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身兼多职,既是审计项目成员,又是处室成员,项目的事可能很多,处室工作也不能丢下,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首先准确定位,明白自己的职责任务:自己在项目中处在什么位置,负责什么工作,在处室中处于什么位置,负责什么工作?哪些工作属于其他同事负责的?只有认清了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职责任务,才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进而知道工作的着力点和时间的倾注点。
    
    (二)深刻自省,找准时间“漏洞”。尽管找准了时间的倾注点,也可能浪费时间,因为在工作中存在时间“漏洞”。时间“漏洞”就是浪费时间的各种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浪费时间的外部因素是指影响时间有效利用的各种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沟通不良、电话干扰、不速之客、权责混淆、资料不全、进度失控、会议耽搁、文件复杂、工作搁置等。浪费时间的内在因素是指影响时间有效利用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计划欠妥、危机应付、贪求过多、事必躬亲、条理不清、欠缺自律、无力拒绝、做事拖延等。
     审计人员对照工作实际和个人情况,把准时间“漏洞”,进而可以“补缺”。
    
    (三)身体力行,科学管理时间。时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普遍性,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灵活应用时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管理时间。
    
    一是根据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不同的时间管理理论和方法。审计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阶段,可以利用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方法--自然法则和罗盘理论,以审计目标为核心,一切安排围绕审计目标,做到方向明确。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第二代时间管理理论方法,采用记事簿,设定各项任务、完成期限和资源安排等。在审计查核问题攻坚阶段,可以运用第一代时间管理理论方法—备忘录型,随时记录审计人员的新发现、新思路,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二是根据在审计组的职责和具体任务安排,灵活应用不同的时间管理理论和方法。审计组组长的负责整个审计项目的实施,可以利用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方法--自然法则和罗盘理论,以审计目标为核心,一切安排围绕审计目标,确保审计过程不偏离方向。审计主审具体安排协调审计事务,可以利用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方法,根据审计事项的价值安排工作、协调资源。一般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中,可以利用第二代时间管理理论方法,采用记事簿,设定各项任务、完成期限等。
    
    审计人员的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的充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重运用时间管理的理论方法,有效地管理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丰富审计成果,进而感受到审计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担当好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神圣职责。(桂申书)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