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王 亮 (山东省淄博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莫言世事只如棋,千载是非人共知。吾道废兴时否泰,人才进退国安危。当今世界,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的理念,这是重视人才的具体而又深刻的表现。在审计工作中,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审计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何培养及使用人才、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习主席在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对年轻人说,“全面小康社会靠什么实现?如果走粗放经营的老路,能源资源无法支撑。必须走出一条新路,依靠创新驱动。要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要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同样,审计壮大也要靠人才。
    
    人才是国家审计在传承发扬审计精神的基本保障。作为传帮接代的审计人应当具备适应当前审计发展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即在思想素质方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的理论修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廉洁自律意识及强烈的敬业精神;在专业素质方面,应具有精深的审计专业知识、过硬的审计实务能力、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在身心素质方面,应具有强健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社会进步的大潮中,发扬审计精神,传承审计理念。
    人才是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人才的标准确定和选拔使用状况直接影响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程度。作为经济卫士的审计部门面临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提出新的挑战。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审计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队伍素质上说,我们要建立一支能适应新的审计领域,如绩效审计、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从审计组织机构上说,既要懂得宏观经济的审计人才,又要有精通审计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相关的经济管理、工程建筑、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从工作分类上说,还要有从事党务、法制、人事、科研等综合管理工作的人才,以便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和审计工作质量。
    
    但反观现阶段,审计人才现状的三个“不合理”矛盾凸显。
    一是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不合理之一:青黄不接现象凸显,自审计系统成立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从审计系统成立伊始,审计人才各司其职团结着着整个队伍,到如今,正是当时进入审计队伍的那一拨审计人最辉煌的时段,可是冷静思考后会发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已较为普遍,而作为新晋人才却是缺乏经验,不能够在工作中快速进入角色,找对位置,降低了工作效率。以60年代后生人(简称60后,下同)、70后、80后为分界线划分,60后审计人员在审计系统所占的比例较大,而70后人员较少,随着近几年新招录的审计人员人数增多,80后审计人也随之占据了半壁江山,可是,在新老审计人才之间出现的断层是相当明显的,这也是造成了青黄不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合理之二:专业限制比较严重,审计系统自建立起,介于审计职能的专一等因素限制,审计人才的专业结构多以会计类专业为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审计的职能在不断地增强,随后,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在国家治理层面的作用,对审计的全面性提出了一个高层次的要求,审计人才的专业随之变化。除了原有的会计类专业,工程造价类专业对口投资审计,金融贸易类专业对口金融经济外资等审计,计算机专业对口计算机辅助审计,法律专业对口审计法规制定……层出不穷的审计对口项目,也造成了审计人才对专业的要求受到了局限;不合理之三:人才分布不集中,就现在而言,审计一线队伍壮大充实,对审计业务工作带动效果是明显的,但是,辅助类的审计人才却是比较匮乏的,以计算机人才为例,每年的审计方法和案例数量很多但质量却相对良莠不齐,原因就是一线业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思路,难以以计算机语言的方式巧妙地转化为成果,而后期修改的计算机人才较少,只能做一些整合,归纳,简单修改的工作,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制作真正的精品上。
    二是人才规模构成不合理。从数量上看,总量较小,面对越来越多的审计任务和多变的审计项目,对审计人才数量的要求凸现出来,不说审计人员一个顶三个用,但也在某些大型集体项目的人员分配时,显得捉襟见肘;从质量上看,高端人才缺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时,审计系统对高端人才可谓求贤若渴,高端人才在某些专业方面的学术能力或者专业理论都是较为领先的,在审计队伍中能起到增添新鲜思路,应对新型问题的作用,这正是审计队伍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是人才培养管理不合理。机制建设不科学,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由于当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控编控岗,一些有培养前途、适合从事审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进不来。而一些不适应审计工作但适应其它党政工作的人才交流不出去,造成人才浪费,进口不通、出口不畅的问题比较明显。同时,现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虽然规范了选人、用人的条件和程序,但是真正形成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的公正选人、科学用人的机制尚未形成或完善。;人才流动性差,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壁垒、政企分制,人才在行业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流动存在关卡多、阻力大、流动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才流动性差,人才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人才的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有待依靠机制制度来解决;人才培养渠道缺乏,活到老学到老,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就是其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和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缺少了学习和培养的机会,人才也就不能被称为人才了。现在审计工作压力重,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放弃学习的时间,这样就造成了时间的白白浪费,再加上本来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就更造成了知识的补给不足,新鲜度和创新能力跟不上节奏的原因。
    
    如何能壮大审计人才队伍,助力经济建设呢?笔者认为:
    一是加强人才制度建设,壮大审计人才队伍。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先建立良好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现在的人才窘境。首先是审计人才的准入准出制度,凡新招录用人员,要积极协调人事部门,增加审计专业知识考试的内容和份量;凡调进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经历和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必要时进行审计专业知识考试;其次是单位内部轮岗交流制度,各业务一线科室之间的人员流动,一线业务科室与综合科室、计算机科室、内审协会等科室之间的人员流转;第三是年满考核到期提拔制度,健全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审计人员学习不同的业务,不同的知识结构,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发展,从而真正的提高审计业务水平,适应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现代审计的不同要求,开创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以考核带动人才发展,以提拔作为进步目标,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人才考核机制,以考核引导提干干部,最直接地引导人才。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以审计执业能力和审计工作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为基本指标,以群众认可为重点,制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审计干部业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人才;最后是合理的激励制度。
    二是营造人才培养氛围,壮大审计人才队伍。首先是创造条件,统一学习,通过组织全国系统范围内部的统一学习与考试,增强系统内部人才之间的交流,增加各自知识储备,组织统一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审计业务知识辅导,不断充实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审计人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审计取证、分析研究的能力,为审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开展审计法制建设,大力学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审计专门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广大审计干部依法审计、依法行政的意识。三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现代审计技能。强化计算机审计技能培训、办公自动化培训等,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自我素质提升,注重引导审计人员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欲望,打破以往的守旧思想和混日子作风,扎实学习;还可以考证与学习同步,以考取相应注册证、资格证等为前提,让考出证的审计人员有甜头,从而带动另一部分人,投入到学习中,自然而然的提升了人才的知识水平。
    三是制定人才激励措施,壮大审计人才队伍。物质激励,在单位内部就各种突出的人才进行评比或者组织专业技能比武等方式,对优秀的人才,给与其物质奖励,让审计人才在工作之外能获得一定得收获,是一种很接地气的方式;精神激励,积极帮助审计人才解决工作生活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真情温暖他们,用关爱激励他们。在解决审计人才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上,要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事办到。通过主动积极的工作方法,激励审计人才献身审计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审计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四是拓宽人才交流路子,壮大审计人才队伍。在政企之间,做好审计部门和各大企业之间或着各会计事务所之间人才的交流,可以让审计人员下派或者挂职,在事务所里学习专业的知识,在企业中锻炼自我能力。同时,也从事务所和企业中优秀的人才,到审计系统中工作,帮助审计系统内部人才的进步和经验的交流;区域间同级机关之间,比如审计与财政、审计与纪检委之间人才的交流,方便审计更好地掌握财政预算的情况,或是在纪检委借鉴一些新颖的查案手段;系统内上下级之间,通过上下级之间人才的流动,让上级审计系统更贴近基层审计机关,把握群众所需和基层动向,在开展基层审计工作时,更接地气。让下级审计系统通过在上级机关的锻炼中,开阔视野,站上一个更高的高度上看待审计,把上级审计机关的优良工作方法和最新最前端的信息和视野倒带基层;系统内地域之间,各地市或者各区县审计机关之间的人才交流,通过交流将各区域的人文历史、工作方法等进行大融合,是整个系统内部更加团结,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为今后的联动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以韩愈一片《马说》与众人共享,“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王  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