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途径分析
郑光明(湖北省秭归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当前,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手少、任务重的现实矛盾,客观上制约了财政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下面,笔者就科学管理环境下县级审计机关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切实提高财政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粗略地谈些看法。
    
    一、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现实意义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财政审计工作,落实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的财政审计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克服目前财政审计力度不够、资源分散、层次不高等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迫切需要,是促使财政审计从体制、安全、绩效的角度来审视国家财政运行系统,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重要途径。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有利于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视野,统筹安排部门预算、民生资金、经济责任、政府扩大内需资金、政府决算等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形成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二、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的总体目标
    县级财政审计工作要坚持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想政府关注的问题,做政府需要的事情;突出“制权、治乱”两大重点,加大审计监督和整改力度;改进方法,深化内容,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和财政总预算执行审计、税收征管理审计、部门预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五位一体的立体化财政审计模式。通过审计实践,力求在研究性审计、查处重大违法违纪和财政审计大格局上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把握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总体情况,分析财政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对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发表审计意见;二是充分揭示预算分配不科学、预算执行不规范、程序不合规、决策不公开等问题,依法查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滥发钱物等问题,规范预算收支运行管理行为;三是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调查情况,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重点关注政府预算与部门预算不一致问题,预算调整较大问题,国库资金与财政专户管理问题,非税收入征管问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基金预算管理问题,结余资金管理问题,超收收入安排使用问题,专项资金分配使用问题,政府性债务问题,部门预算执行问题等。
    
    三、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的具体途径
    (一)从审计关系上,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与同级政府的关系。财政审计必须以政府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抓住重点,切中要害,当好参谋,全力为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对财政审计涉及的重大问题,必须向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提交政府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切不可将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能为做好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与人大的关系。在财政审计前,要主动向人大汇报审计工作计划,听取人大对财政审计的具体工作要求,对人大所关心的重大事项,只有认真搞好审计,才能赢得人大对财政审计工作的支持。三是要正确处理好财政部门的关系。财政部门是财政审计的对象,应创造条件,积极配合,加强协调。审计部门是财政审计的主体,应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对财政审计一定要审深审透,成绩要充分肯定,问题要查清楚,处理要宽严适度,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增进相互理解和配合,切不可为了照顾部门关系,考虑本单位的利益,使财政审计走过场,放弃原则,丧失审计工作的主动权和权威性。
     (二)从具体操作上,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在组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同时,积极开展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二是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将县、乡财政决算和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与部门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三是财政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结合财政改革和财政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调查国家财政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促进加强宏观管理,完善法规制度;四是财政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财政审计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领域,开展绩效审计也是财政审计的方向,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应关注政府性资金分配使用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对政府性资金使用方向与目标的符合性、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加大绩效审计的分析力度;五是财政审计与联网审计相结合。在审计与财政、地税、国库等集中管理与分配财政性资金较多的部门间搭建一套网络审计平台, 充分利用审计管理系统(OA)和计算机审计系统(AO),加大财政审计的对比分析力度,提高审计效率。
     (三)从组织方式上,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以计划为载体整合审计力量,以方案为载体整合审计内容,以报告为载体整合审计成果。同级审要实行“大兵团、大方案、大结果”的组织方式。将确定审计的部门单位或项目,切块分配给参审股室的分管领导,由其负责安排实施。牵头股室要负责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定期调度审计情况,及时组织、指导、协查重要事项,负责“两个报告”和整改报告的撰写工作;其余各参审股室要按照分工和要求,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力参与,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及时向牵头股室提供结果和所需其他资料;复核审理股室要负责好对审计项目的及时、认真、严格审理。
     (四)从审计技术上,要做到创新、高效。一是对每个审计项目,都要进行审计调查,做到账目反映情况与部门单位实际人员数量、资产数量、工作职能、收费标准金额、业务数据和账户开设管理等情况相结合,通过比对查证是否存在违规问题。二是除个别业务量较大的审计项目实施就地审计外,其他的全部实行报送审计,以减少外界对审计工作的干扰,集中精力,干好工作;三是对已实行计算机数据管理和记账的审计项目,要充分、熟练运用AO审计系统强大功能等计算机审计手段,快速准确查找问题,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从问题处理上,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严格;在审计建议上,要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要注重财政资金的绩效问题和安全问题,做到边审边纠;尤其是对于建设周期较长、基建规模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从一开始就要实施跟踪审计,做到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并为将来项目决算审计工作地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同时要增强审计执法力度,对审计查出的违纪问题,要严格按有关财经法规,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建立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度,引起领导重视。
     (六)从成果利用上,要做到着眼宏观,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以引起领导足够重视,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要从加强预算管理、完善财政体制、促进财政收入征管、健全债务管理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方面,提出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审计建议,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七)从队伍建设上,要切实加强财政审计人员培训,增强财政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财政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宏观意识,具备丰富的宏观经济知识以及财政、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掌握财政体制、财政政策、财政管理和财政法规,善于从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健全法制、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因此,在大财政审计格局中,一是要切实加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促进审计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实现手段上层次、上水平;二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的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促使审计人员知识更新,创新审计方法,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能力;三是要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加大基本建设工程预算、项目评估等技术专业的培训,为绩效审计提供技术支撑,丰富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四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和交流,借鉴外地好的做法与经验,拓宽审计人员的外界视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郑光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