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
夏陈亮(审计署长沙办)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一次关键性会议。报告中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为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发挥金融审计的监督职能指明了方向。
    
    一、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对于审计人员就是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站在国家治理得高度,以科学的组织方式,科学的审计思路,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紧紧围绕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注重对金融领域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的揭露和查处;另一方面,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推动解决影响金融机构发展的重大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
    (二)金融审计积极推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
    十二五规划中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了详细描述,包括,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等等。一是关注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警惕经济下行带来的银行资产质量总体下滑;地方金融机构管理松散和盲目扩张,可能形成的区域性风险;二是关注我国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风险。无论是货币错配还是期限错配的金融体系,在汇率和利率出现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看,很容易得出金融机构会出现大量亏损的结论,可能是引发危机的最直接原因之一。三是关注“影子银行”风险。中国的影子银行部门已经成为未来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来源。在有力打击非法集资和地下钱庄同时,采取疏堵结合区别对待民间借贷。四是关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业务,信托业务形成的风险等等。
    (三)围绕经济转变方式,促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经济发展是国民福利的源泉,也是金融发展的基石。金融服务中有多项业务是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目前,有些银行发行的衍生产品,创造了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脱离了实体经济,形成泡沫。因此,金融审计中,我们要防止金融交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导致过度投机和虚假繁荣。促使金融机构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防范各类潜在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搞好经济责任审计。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一方面在依法履行职责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另一方面通过查处大案要案,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深化金融审计的几个途径
    (一)加强对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全面审计,防范“大而不能倒”的风险
    对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一直是国家金融审计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对金融企业的审计重点逐渐由财务审计转变为风险、管理和效益综合审计,实际审计工作中也出现了更多的难点和挑战,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甄别问题尤其突出。为了达到监管要求、市场预期等目的,金融企业可能会通过一些途径美化财务指标,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掩盖其自身发展中的短板。实际上,被审计的金融企业大都为国有,其经营者存在追求规模、忽视效益的现象,在高速扩张中,可能会因为风险积聚导致爆发危机,最终由政府出面承担风险。因此,在今后的金融审计中,需要特别重视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审计,反映每一机构自身经营中的短板和缺陷,提出及早化解的方法和措施,才能防范“大而不能倒”的风险。
    (二)加强对金融企业创新业务的审计,防范监管真空的风险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新型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成为金融领域的显著特征,各类中间业务、衍生业务在金融机构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以商业银行为例,银行业务中出现了代理、委托、咨询、保管、评估等多种服务性业务;信贷业务中出现了搭桥贷款、固定资产支持融资、“银信政”模式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中间业务中出现了代客理财、代收代付、代卖保险与投资基金、代售国债等新业务。因此,金融审计在注重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要注意挖掘国际业务和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
     深化金融审计应跟上金融发展的步伐,应加大对创新业务的审计。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审计应重视对各类金融创新产品设计、运行及效果进行检查,揭示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未受关注、控制的风险点,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防范金融产品风险。从宏观层面来看,金融审计应针对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整合和系统性研究,揭示国家金融创新发展中潜藏的系统性风险,提出改进金融创新产品常规监管的政策性建议,促使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三)加强对金融业大要案的挖掘力度,维护金融秩序和国家金融安全 。
    过去,金融审计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入手,查处骗贷案件卓有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骗贷手法已不常见。犯罪分子更多的是利用一些新型金融产品,和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实行金融诈骗。因此,面对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金融审计在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上要有所作为,必须潜心研究一些新的犯罪方式和手法,大胆设想,小心取证,与内部审理部门和外部司法部门充分沟通,案件线索才能查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入,才能让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四)加大对金融监管部门的绩效审计,抢占金融审计的制高点
     金融审计在金融宏观监管框架中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监督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监管机构工作绩效进行再监督,促进各金融监管机构更加有效地行使各自的权力、履行各自的职责;另一方面,可以对一些行业交叉、业务跨界的领域进行合规性审查,超越主管部门的管理视角,提出完善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站在更高层次,以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视角,揭示风险在金融领域和财政领域相互传递的问题。
    (五)改进金融审计的实施方式,巩固和提升金融审计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独特优势
     经过多年努力,金融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已经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这一优势不但明显提高了审计效率、扩大了审计成果,而且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监管部门的独特优势。因此,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是金融审计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的。总结近几年的做法,今后的改进方向可以明确为三个方面:一是数据资源库的扩容,既包括为了适应新的金融业务,对单个金融机构数据覆盖面的扩容,又包括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对接扩容。二是数据分析平台的完善。即开放式的联网审计和平台化的联网审计,前者极大节省了数据准备的时间,后者很好的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把一些好的审计思路固化到平台上,而且十分有针对性。这些好的做法经过进一步完善后,会带来金融审计领域的数据分析的大变革。三是数据分析团队管理方式的完善。除了发挥好总行数据组的中坚力量以外,可以借助现已采用的开放式的联网审计方式,为各个特派办继续保留和更新数据平台,从而全面、充分发挥出金融战线所有数据分析人才的智慧。(夏陈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