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服务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的若干思考
崔德法(审计署郑州办)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总要求,《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改革的10大目标和9大任务进一步明确,这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家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服务国家治理的目标,就必须准确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跟踪国家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举措,发挥审计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
    
    一、加大对国家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推动政策落实和完善,发挥审计揭示功能
    一是要加大对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等方面宏观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面对我国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新形势,审计部门应从宏观层面上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献言、献策,为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保驾护航。文化的变革事关上层建筑,涉及到思想意识形态和法律规则等,面临的问题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改革意味着破旧立新,意味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应重点关注改革中旧事物的消除和新事物的产生,及时发现改革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审计的角度予以揭示、分析和研究,以超脱的地位体现其前瞻性。
    二是关注投资、信贷、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明确,投资、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支持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因此,审计要不断加大对有关政策的监督检查力度,检查有无以支持文化产业之名而支持其他国家明令限制和禁止的行业,骗取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的问题。如:在对文化产业贷款控制放松的背景下,审计要关注贷款项目真实性,对项目立项、审批、执行等环节加大审计力度,防止个别人通过虚假项目骗取银行信贷资金,保证文化产业投入的真实性。
    三是关注国有文化单位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国家对文化单位进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类定位,在企业改制和人员分流的过程中,会在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有关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改革的进程,甚至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因此,审计人员要有敏锐的职业敏感性,见微知著,及时发现解决好一些事关文化体制改革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
    
    二、加大对专项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看好国家钱财,发挥审计经济卫士的功能
    一是要加大对文化投入资金的审计力度,促进各项资金管好、用好,切实发挥应有的效益。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纷纷出台财税政策,扶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支持财政资金的审计力度,首先要了解资金投入的整体情况,摸清资金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支出的方向和重点;其次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查出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再次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存在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如: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书屋项目的效益效果进行重点监督,看国家投入的资金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无重复建设、多头管理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一方面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造成损失和浪费。
    二是强化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随着部分国有文化单位的产业化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工作已迫在眉睫。审计要关注有关企业的改制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是否履行了必要的评估程序,有关资产的处置价格是否适当,是否存在人为降低处置价格,显失公允,中饱私囊以及存在个人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问题。
    
    三、加大对有关问题的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力度,服务微观管理和宏观决策,发挥审计抵御和预防功能
    一是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提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为国家治理奠定基础。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要加大问题分析的力度,找出产生问题体制性因素和制度性障碍。审计不仅要揭示文化单位、文化建设项目及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还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和结构转型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领域也与经济建设领域一样,在改革和转型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认定和分析,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不能轻易的以错和对简单划分。作为宏观的监督部门,具有独立和权威的本质属性,能客观公正的反映问题不参杂部门利益。因此,对文化领域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根据问题的性质,逐一厘清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还是管理中的问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还是主管因素造成的问题。此外,还有分清哪些是一般性问题,哪些是重要性的问题;哪些是被审计单位可以整改的问题,哪些是主管单位需要整改的问题;哪些是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哪些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问题。只有通过严谨、细致,多层次多角度的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研究,才能为提出切实可行审计意见和建议奠定基础,才能为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服务国家治理奠定基础。
    二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层面提出政策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服务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本质诉求。在国家文化建设领域审计中,审计主要目的是要促进中央各项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保障财政资金和资金的安全。要实现上述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发现和揭示的审计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因此,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部门,解决审计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提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地审计意见和建议,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到位。笔者结合多年的审计实践,对如何提高建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提出以下几点:第一,要搞清楚解决问题得责任主体。也就是说提建议首先要弄清楚给谁提建议,是给被审计单位还是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第二,要搞清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类型。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对什么问题提建议,是决策方面的问题还是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还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问题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第三,要加强与被审单位的沟通协调。提出审计建议时要主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听取被审计对象的解释,了解审计执行中的问题,取得相关部门对审计建议的理解和支持。文化领域改革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审计部门对此应高度关注,把文化领域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审计机关应在项目安排、人员投入和政策培训等各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审计部门参与文化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审计在文化领域改革中的“免疫系统”功能,确保文化领域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崔德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