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水利行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夏季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字号:【大】 【中】 【小】
    从改革之初至今的30年,我们党有13个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农村改革与政策,足见中央对农业的重视,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行业,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水利建设资金、建设项目大幅度增加,而管好用好水利资金,成为水利行业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何保证水利行业管理制度科学、规范、有效并落实到位呢?笔者认为,加强内部审计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本文就水利行业的内部审计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水利行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加强水利内部审计可以确定财务和运营信息是否准确和可靠,为管理层作出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决策的基本分析依据;可以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否已经被识别和最小化,企业走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经营运作和管理方面,都会使企业监督、控制日益艰难,所面临的风险也会逐渐增多,内部审计使得一些高风险业务产生的巨额亏损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可以确定外部规章制度和可被接受的内部政策和程序是否已经被遵循,可以减少和杜绝不合规行为的发生;内部审计部门做为独立性较强的部门可以对组织内不同的运营和控制实施系统、客观的评价;是帮助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防范各种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的必要手段。
    
    二、水利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水利行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又有生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可是调查发现近几年水利行业处于机构改革阶段,大部分单位将内部审计作为非重点必设机构,原来设有专门机构的被并入其他部门,内审人员被“分流“,即使内审机构存在,内审人员也改由相关人员兼任。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又使审计工作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二)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不准。内部审计职能可以确定为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四项。首先内部审计部门是行业内部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主体,其基本职能就是经济监督。监督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它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其次评价职能,是通过履行审核检查程序,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程序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再次内部审计人作为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其受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能够站在行业发展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对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控制可以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并检查控制程度和效果,提出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现控制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内部审计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对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将自身特有的专业优势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预防出现大的经营波动和管理漏洞。
    现实中水利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往往局限于财务收支和合规性审计。因而在指导思想上,内部审计的定位侧重于“监督”,属于“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不适应内部审计本身的需求,且不易得到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还忽略了水利行业特点而须要开展的专项审计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审计,进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一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一是素质不高。新形势下的审计监督工作审计人员既要懂审计方面、财务方面知识,又要熟悉水利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熟悉工程管理、工程设计、概(预)算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审计人员很难适应,尤其体现在离“通才”标准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二是作风不硬。有的审计监督人员习惯于就账查账,不愿意深入实际去掌握第一手材料,走马观花,工作作风漂浮,摸不到实情,查不出实效。三是位子不硬。一方面,审计人员自觉无位无权,人微言轻,不敢对违反上级决策的行为进行批评、制止和纠正,致使主观审计监督不力;另一方面,社会上“势利眼”不乏其人,对职位低的审计人员满不在乎,要么不配合,顶着不办,要么阳奉阴违,应付差事,客观上影响审计监督权威与实效。四是条件不硬。绝大多数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必要行政手段和相应的交通、通讯工具和相对独立的财力支撑。尤其是“内部审计要服从行政需要”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客观上造成延伸审计和外围调查不能得以实施等诸多不便,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审查方式单一,审计质量不高。一是“贴近领导,领导贴近”不够,审计监督不能“恰到好处”。内部审计工作,千头万绪,说起来虽然重要,但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因不知领导所思所虑所行所为,抓不住领导关注的焦点,突不破领导顾虑的难点。要么畏缩不前,开拓前进不够;要么四路出击,中心不突出,效果不明显。二是审计监督调研不够,对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等了解甚少,当不好领导高参,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三是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推不动审计落实“轮子”。有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用好审计通报权,从而失去了审计经济决策和建设的“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也就无法提高审计质量。
     
    三、加强水利行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切实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向控制、评价、服务与咨询转变 。实现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型,促进内部审计目的由保证资产安全为主向资产增值为主转变。 
    (二)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审计法》等要求,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特别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单位领导负责,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
    (三)结合行业特点,合理配备审计人员。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济、管理领域拓展,内部审计队伍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员,还要有工程、概(预)算、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各种专家、复合型人才。另外,水利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
    (四)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同时在实践中求探索、求创新、求发展,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着的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矛盾,减轻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的压力,提高依法审计的水平。
    (五)提高审计处理质量,加大审计成果转化。一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对出现的问题要揭示清楚,原因分析要透彻,审计处理意见层次要高,针对性要强,做到标本兼治;二是要加强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实行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建议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强化监督、督促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三是建立披露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示;四是定期综合审计信息,对一些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前瞻性的审计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夏季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