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王友文 (山东省寿光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鉴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提升  企业  内部审计  质量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审计体系。随着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贯彻实施企业决策、实现经营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和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则是促进以上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
     
    一、制约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 审计对象是传统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审计目的主要是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审计内容主要是围绕企业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遵循的合规性,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以及会计规范化等方面来展开的。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形成和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公众、股东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内部审计的质量和审计成果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也是审计报告的灵魂。但是,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的质量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的理念落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内部审计的目标逐渐由传统的“防弊查错”向“风险导向”转移。以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为目标的“风险导向”理论是推动内部审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必然选择。但是,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内部审计的理念还是停留在“防弊查错”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所承担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质量缺乏统一的规范。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都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标准来规范审计行为,以达到审计的目的。但是,作为内部审计而言,由于每个企业内部的经营目标不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授权不同,使得内部审计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三)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从现实情况看,参与内部审计的人员大多数是从管理岗位、财会岗位等充实而来,缺乏专业化的审计人才。人才匮乏导致业务水平不高,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质量难以达到预定要求。
    (四)内部审计不够深入。受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单一的限制,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时,难以对内部审计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造成审计质量不高,使得内部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反映了事项的表面,而没有从深层次上去揭露和分析事项的原因,起不到建设性作用。
    (五)内部审计的目标太窄。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围绕财务数据进行,其目的主要是监督和审核,然而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目的应该从服务企业管理的高度去把握,内部审计的思路应该从审核监督向风险分析评价转变,内部审计的内容应该从事后审核转入事前评估。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表明,内部审计是一种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具有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同时,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揭示,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虽然内部审计在执行时受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制约,使得内部审计质量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由于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审计成果对促进企业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结果表明,审计的独立性越强,审计的质量就会越高,其审计成果运用就更有效。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核心领导层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内部审计只有确实按照独立性原则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才能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我国缺乏规范具体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地位上的巨大差异,这也是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法律规范的缺乏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往往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操作性较差,审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说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三)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首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内审人员的政治素质提高了,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再次,加强内审人员培训。在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和后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内部审计应与企业管理目标相结合。内部审计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所以审计的务实性要强,内部审计要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突出审计重点,使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到保驾护航、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审计过程要规范,要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按照国家的法规和企业的制度要求、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要求,开展审计业务,切实做到依法审计。审计成果运用要突出,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效益审计,能否通过审计规避经营风险、促进经营发展,是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关键。
    (五)加强审计后续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时间内,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以及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对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促进审计结论的落实,更好地服务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后续审计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后续审计管理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最终实现,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确保控制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在制度建设上,要制定严格的后续审计监督程序,完善后续审计的监督保障措施。只有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制度管理,才能逐步增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六)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强调以风险为导向,不仅检查企业内部业务的经营风险,还要评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用以确定某一时期需要审计的主要项目及其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审计人员在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应跟踪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便发现方案不足之处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得内部审计报告质量达到最优化。
    (七)加强内部审计过程控制。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实行严格的审计过程控制措施,一方面是有相对规范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审计地位所决定的。而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审计过程控制没有统一的法规约束,一般是借鉴以上规范,导致审计程序不严格。因此,亟须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严格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时,要考虑企业的管理目标,突出内部审计重点,周密进行事前准备,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对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王友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