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审计中识别企业虚假财务报表
李 佳(审计署重庆办)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1日】
字号:【大】 【中】 【小】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中心组成部分,是由一系列指标的货币金额组成的表述。它反映了企业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或在一段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检查企业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损益项目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核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采取十分隐蔽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掩盖经营亏损或其他财务问题。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该掌握识别企业虚假财务报表的一些技巧。
       
     一、虚假的企业财务报表种类
    
    从审计实践来看,当前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和情形。  
    第一,收入不真实。比如收入、财政补助或财政拨款不及时入账,导致少计当年收入和净利润,多计次年收入和净利润;将收入存放在账外,导致少计当年净利润。
    第二,虚列利润。比如确认不具实质经济利益的销货收入;将借款交易中所取得的现金列为营业收入;将投资收益确认为营业收入;将以未来采购为条件的供货商退佣确认为营业收入;将合并前不当保留的营业收入在合并后冲回。
    第三,成本费用不实。如将本期费用列为下期或前期费用;成本摊销期间过长,导致成本摊销过慢;未将毁损资产的价值予以调低或加以冲销;费用中列支其他支出。
    第四,未按照规定确认负债。如对未来仍需承担付款的义务,未依法确认费用与相关负债;通过修订财务估计的方式来降低负债金额;将有疑问的减值准备金结转至利润项目。
    第五,合并会计报表不实。如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因少抵销内部往来款,漏抵销、重复抵销关联交易等原因,导致分别多计收入、成本,少计以前年度损益;下属企业应纳入未纳入集团合并范围或者不应纳入而纳入合并范围,导致多计收入、成本,少计净利润或者多计净利润。
       
    二、辨别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假的一些技巧
    
    第一是关注销售收入、现金流入、应收账款、存货、税金之间的勾稽关系。销售收入的变化必然对应现金流入、应收账款、存货及税金的增减变化,从增减变化的合理性中初步辨别销售收入的真假,若企业销售收入的变动与现金流入、应收账款、存货、税金之间的变化明显不合理,就要进一步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收入,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或延期确认已实现的收入,利用关联方交易中的不公允定价调节收入,虚构销售退回冲减销售收入,多转、少转销售成本等问题。
    第二是分析费用构成及其增减情况,关注各项费用的计提和使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虚列费用支出套取转移资金以及资本性支出费用化的问题。
    第三是关注在建工程、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增减变化,分析其合理性。如果企业在建工程长期只增不减,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呈现无规律性增加,就要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为了包装经营成果,故意减少期间费用的摊销的问题。
    第四是关注对外投资与投资收益、财政性借款与财政性补贴的关系。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对投资收益记录不相符合的,应调查投资收益具体来源,确定投资收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损益表反映有财政补贴收入的,要分析补贴收入与企业经营规模、国家政策扶持的可能力度进行比较分析,防止企业将财政负债进行收益化处理,虚增利润总额。关注企业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金额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节以虚增利润的情况。(李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