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思路小结
刘 伟 (审计署上海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字号:【大】 【中】 【小】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惠民政策,旨在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审计署一直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自2007年起即开始组织保障性住房相关审计。2012年,审计署决定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2012年至2015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跟踪审计,加强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持续监督,揭露突出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政策落实。本文在充分总结2012年跟踪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路和方法。
    
    一、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做好政策准备和资料收集工作。不断学习是社会保障参审人员必须具备的良好作风。参审机关可以组织人员定期收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最新出台的制度法规、相关领导讲话、地方创新尝试、舆论关注热点以及学者的观点看法等资料,形成信息摘阅,通过学习和讨论,有利于参审人员及时了解时事动态,不断积累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促进学习型队伍与处室的建设,并丰富与拓展专业思维,结合审计实践,开拓审计视角,寻找新的审计切入点。
    (二)做好调查了解工作。调查了解工作是审计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承担这项工作的参审人员可以说是项目进行的“先锋队”。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但是,调查了解工作并因此显得多余或次要。相反的,调查了解工作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跟踪审计的效果,这是因为,各地对于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均相当重视,每年都要出台很多的制度政策。通过调查了解,参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并熟悉这些政策。只有掌握了这些政策,参审人员才能在审计中有的放矢地研究地方政策的特点,以及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之间的异同点,及时发现和揭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此外,每年的跟踪审计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调查了解工作,有利于提前介入审计项目,也有利于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
    
    二、保质保量地完成常规内容审计,保证审计质量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常规内容主要有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保障性住房分配和后续管理情况等4个方面。参审人员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常规内容的审计,主要的思路和方法包括:
    (一)目标任务方面。目标任务分解和完成方面的审计应重点关注目标任务有无合理分解下达、是否脱离实际需求、是否存在虚报瞒报重复报开竣工完成量、是否存在用非保障性住房抵顶保障性住房任务的情况等。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包括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重点收集近年来被审计地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完成情况书面资料及相关报表。
    (二)资金筹集管理方面。资金筹集管理方面的审计应重点关注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来源资金的筹集到位情况、是否存在因资金不到位等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地方套取骗取中央资金、挤占、挪用、截留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用于办公楼等其他项目建设、弥补日常经费开支等问题。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包括查阅资料、询问、现场检查等,重点收集相关财务资料。
    (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审计应重点关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履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是否按照规定组织实施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材料采购招投标、是否按规定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等;设计、勘察和监理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等级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规定实施工程材料、施工工序检验等;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进行施工、是否存在违规转包分包等问题。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包括查阅资料、询问、现场检查等。通过审查上述审计重点,参审人员应注意查找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线索,同时,高度关注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工程质量审计评价标准,对工程质量做出较为准确判断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四)分配和后续管理方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公平公正分配时保障性安居工程必须严守的生命线。违规享受住房保障待遇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遏制,不仅会造成新的、更大的收入分配不合理,更会影响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成败。分配和后续管理方面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分配方法、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是否存在住房保障对象不再符合保障条件未退出、保障性住房被违规出售、转借、出租、闲置等问题。参审人员应注意全方位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住房保障、公安、车辆管理、工商、民政、银行、保险、证券登记结算、社会保障等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比对,筛查出疑点,再利用常规延伸审计手段,将问题查实。
    
    三、坚持创新导向,使审计工作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一)审计工作组织和实施应体现创新意识。经过近年的保障性住房审计,各参审机关均掌握了一些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规律,熟悉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执行、住房分配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各参审单位可以在此基础上,收集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形成相对统一规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操作指南,涵盖每一类问题查处的方法和所需收集的资料,规范一般性问题的审计取证流程和文字表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重点内容应体现地方特色。创新是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审计成果最大化的源泉。有关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已经进行了多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也将持续4年。如何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是摆在每一名参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2012年跟踪审计的经验,笔者认为抓住地方特色是实现审计创新的一条捷径。通过充分研究有地方特色的审计内容,参审单位发现了一些以往审计中未曾关注过的情况和问题,体现了审计创新的理念。如在对某市的审计中,审计组另辟蹊径,对该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布局进行总体研究和分析,重点关注保障性安居工程周边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情况,取得良好成效。又如,在对某市的审计中,审计组创造性地向有关质量监督部门收集建筑材料供应商“黑名单”,通过对比“黑名单”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材料供应商,发现了一些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情况,取得了较好成效。(刘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