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不对称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风险控制
王玉金(江苏徐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双方对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的把握程度不同,某些参与人拥有信息,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信息或拥有部分信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因其固有的特点,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天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直接影响审计监督的质量,引发审计风险。因此,要树立好政府审计的权威,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就必须研究和掌握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审计风险产生的机制,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缓解审计风险的方法、措施和手段。

    一、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一)信息时间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合同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由于在接收产品信息时间上的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较早获取产品有关信息的交易者,能够较主动、较早的做出交易决策选择而获取交易优势,而获取信息较晚的交易者则被动地在交易中处于劣势。

    (二)信息源占有不对称。在社会实践中,信息在社会各单元组织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有的获得信息多,有的获得信息少。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均横性,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其结果是使当事者利益的获得极不均衡。在交易市场,某一方信息源占有越多,信息不对称度将越大。

    (三)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各组织会尽可能地收集足够多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合理地整理、提取、加工并利用,其间就存在着信息的不确定性。因为在获取的大量信息中,由于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时空的差异,将使信息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上表现出不对称。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内容的数量不同以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质量的差异,势必导致交易者交易位势的差异和交易成本、利益的差异。信息的不确定性越大,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度越大。

    (四)处理信息能力的不对称。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并形成策略的能力称为情报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对称就是情报能力不对称,即在同一个市场上参与竞争的组织之间在获得、分析、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形成决策方面能力的差异。因人员的技术素质以及最高管理者的观念、思维、决策水平的差异,最后得出不完全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从而作出相异或相反的判断和决策。

    二、信息不对称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审计介入时间不对称引起的风险。工程项目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某些关键阶段的控制。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施工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程度仅为 10%到 25%。建设项目前期的决策与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所以事前阶段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介入越早,越能对风险起到控制防范作用.时间介入滞后,会导致了解信息不全,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大大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信息源占有不对称引起的审计风险。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相比,很容易出现审计人员无法全面、真实的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情况。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导致监督失控、提供资料不全、信息不实、处理不当等情况容易形成审计风险。由于人力和时间关系,工程审计人员无法做到对建设项目的全方位跟踪审计,仅注重事后审计,事前对招投标、合同的审计及事中对变更、现场签证的审计重视不够。尤其对隐蔽工程只能依靠建设单位的签证来核算,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工程审计人员也无法做到一一询价作市场调查。因此,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缺少有效监督和记录,造成信息的缺失和失实,就会导致报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加大审计风险。

    (三)信息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违规操作引起的风险。在政府工程建设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主要是在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设计变更、增加工程签证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结算资料发表审核意见;监理方主要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控制;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决算往往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资料,对自己不利的资料不会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建设单位对施工方和监理进行领导,利益关系复杂。由于受利益驱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等可能出现相互合谋、共同违规的情况,如在发标、招标时,往往“暗箱”操作,以致贪污、腐败得以滋生;甲乙双方工作人员串通一气,利用变更签证加大工程量等。这就构成了政府投资审计中信息不确定的风险。

    (四) 处理信息能力不对称引起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审计中,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素质差异可能导致的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审计部门现有的工程项目审计人员大多是由财会人员组成,只有少数专业工程项目审计人员。这样的审计人员结构,受自身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的限制,缺乏工程项目专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所执行的国家或地方的工程建设定额标准难以深刻领会,对工程项目施工内容和过程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工作时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施工单位的工程预决算人员无论是在工程施工经验,还是在结算技巧,掌握定额和市场材料价格等方面,都优于政府审计人员,施工单位工程决算人员的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往往不易被发现,从而使审计风险凸现。同时,审计人员在审计工程中,由于依法审计的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不严,政策水平低,组织、判断、协调、处理问题等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也将形成审计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风险,所以审计部门应积极全面的去收集有关单位的项目信息,以规避审计风险。在政府投资审计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一)加强政府审计系统的信息环境建设。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审计效率,引发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努力收集被审计的信息,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委托人来说,信息不对称实质上就是信息不完全,要降低或者消除风险可从信息入手。如果能获得全面的信息,则就不会存在风险。因此,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政府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均可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来获取全面的信息,以降低或消除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各种风险。通过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的相互理解,使项目参与双方尽量都得到全面的信息,从而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

    (二)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监督力度。由于政府建设项目资金流动主要集中于工程施工直至竣工结算整个过程中,加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于施工过程及竣工结算过程审计的思想,一直主导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已完成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结果显示,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严重,令人担忧。这与忽视工程项目施工前各阶段重点审计不无干系。因此,将审计行为提前介入,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三)增强沟通,部门联动。国家审计环境包括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环境,如国家政治、法规政策、行业法规、被审单位的机构设置、制度规定等,这些方面都是引起审计风险的因素。国家审计部门应与各行业、各主管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综合治理,与这些国民经济的各职能部门、如财政、税收、银行、工商等充分合作,才能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避免不熟悉各专业部门业务而带来的风险,将由于国民经济环境变动而引起的审计风险压缩到最低限度。

    (四)增强环境保障,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风险是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的,而审计质量是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保障的。在审计的人力、物力既定的情况下,审计的计划安排要满足审计质量的要求,才能降低审计风险。但目前,正常计划以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交办或要求审计配合的工作过多,而且通常任务急、时间紧。这种任务的增加,大大挤占了正常项目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审计质量无法保证。

    (五)加强人员保障制度。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涉及到审计组织的各项工作,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计风险问题归根结底是质量问题,而决定审计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人员素质。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是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最彻底、最根本的一种防范措施。(王玉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