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加强效益责任审计
白星晓(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监督干部、考察干部的重要手段,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减少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的重要举措。现有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侧重经济指标、财政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党政领导干部所应担负的政治责任、社会管理责任和机关效能建设责任等方面没有进行审计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掌握被审计责任人履行职权职责和德才表现的综合情况,因此应引入效益责任审计机制,对被审计责任人任期进行绩效评估,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更加科学、公正和全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责任审计的内容,能充分揭示由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而导致的脱离客观实际、盲目决策、造成严重损失浪费问题,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下面笔者就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加强效益责任审计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确定效益责任审计的内容
    
    效益责任审计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绩效。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较多,在选择效益审计内容时,要围绕责任者任期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涉及政府性资金及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上级及本级有关政策的效率效果。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查财政资金管理的经济效益。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分析财政支出管理的经济性、财政政策执行的效率性、财政部门履行监管理职责的有效性;关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国家经济政策执行、地方经济政策的合规合法情况;地方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经济综合实力变化情况;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三农”、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环保和城市建设等公共领域和公益事业支出比例情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覆盖面变化情况;国家土地政策落实,土地出让金、增值税、有偿使用费等征缴、管理、使用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情况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二是审查政府部门预算执行的经济效益。通过审查部门对预算的遵循情况及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率性及其结构,分析部门预算收支的质量,衡量行政成本的高低和支出效率。围绕重点资金、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开展审计,关注财政财务资金的管理水平,重点披露由于体制不顺、职责不清造成的行政成本高、资源浪费大、行政效率低、公共产品提供能力差等问题。三是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实际投资成本与预计投资、投资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资额、预期效益与实际效益、投资项目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项目决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损失浪费等情况。四是各类专项资金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对照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项目计划、质量控制标准、考核方案等基本指标,考核专项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果,分析评价专项资金项目完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正确选择效益责任审计的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责任审计主要有以结果为重点的审计方法和以问题为重点的审计方法。以结果为重点的审计方法,主要是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取得了什么成果,相关目标和要求有没有达到。以问题为重点的审计方法则主要关注问题的确认和分析,发现的问题重视综合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侧重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分清是管理水平问题,还是固有的政策、体制原因;是主管部门的原因还是具体执行中的失误。在审计技术方面,要使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第一,重视风险分析和目标评价的方法。通过审阅文件资料、实地查验、询问调查等方式找出管理和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点作为审计重点,对项目或者行为的管理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审查和评价有关目标是否达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效益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具体事项中是很难区分的,有关指标往往包括在项目目标中,项目文件、合同文件一般都会对目标计量和测评方法等有具体的规定,对这些内容的审计主要是对照项目文件或者合同,审查和评价有关目标是否达到。第二,开展期中效益审计。事后效益审计,偏重于对行为结果的效益评价,期中效益审计侧重于对正在进行行为的管理控制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对于上级党委政府来说,希望通过审计促进整改、规范和提高,同时更希望通过审计来发现和预防风险。当然,期中效益审计的难度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掌握更多的审计技术方法。第三,创新审计技术手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审计工作要加强对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手段的变革和突破,由重经验型审计逐步转向重技术型审计,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审计技术攻关的投入和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运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手段规范审计活动,使审计方式更加科学化。

    三、建立有效的效益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效益审计的特殊性,要求审计机关及时建立有效的审计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逐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效益责任审计的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一要认真总结财政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所取得的效益审计方面的经验,制定系统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效益责任审计操作规范。不能仅仅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加一些零散的、单项的效益审计的内容,要把它作为效益审计的一个独立类型进行研究,制定独立的效益审计的操作规范,在规模化的作业面、体系化的评价指标、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最大化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等各方面作出规定。二是探索能准确反映党政领导干部经济业绩、市场经济活动效果的科学指标,建立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宏观性和综合性,其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相应建立在通盘考虑“微观与宏观、社会与经济、当前与长远”的基础上,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作出反映。经济效益一般可以用定性指标来衡量,而社会效益很难量化,可以先给出一些原则性较强的定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再通过认真总结经验进行补充完善。三是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可以为党政领导干部效益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和评价提供重要标准和依据。
 
    四、加快人才培养,培养符合性审计人才

    效益责任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工作,现阶段效益审计十分重视质量分析方法及决策模型研究,以此增加效益审计的科技含量。鉴于效益审计的特殊性,审计工作需要多种类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包括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与工程等。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注重加快人才培养,优化专业结构,培养一批复合型的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机关的整体素质,同时在开展效益责任审计时应聘请一些专家和学者,为效益审计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而且是更全面、更深入、更高层次的监督与评价,是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思维 王会金 王晓震 《经济效益审计》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5月 1-268
    [2]何旭东 《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结合》《理财》2011年11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