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银行业应对巴塞尔协议III的策略
郝志宏(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为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监管方面的种种不足,巴塞尔协议III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阐述巴塞尔协议III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加拿大银行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原因,提出我国银行业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和应对巴塞尔协议III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加拿大 金融 巴塞尔协议III
    
    由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并最终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得美国、法国等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国家遭受重创,象征着美国经济繁荣的雷曼兄弟和美林银行也轰然倒塌,巴塞尔协议III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时至今日,金融危机带来的梦魇仍未过去。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讨论和各国政府间的博弈,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最终版本,拟从2013年开始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引入该协议,并计划于2019年完全生效。巴塞尔协议III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高了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特别是将普通股权益/风险资产比率的要求由原来的2%提高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由4%提高到6%,还要求银行再增加2.5%的防护缓冲资本。总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仍然维持8%不变。同时,还提出了反周期缓冲资本的概念,各国可根据情况要求银行提取0%-2.5%的反周期缓冲资本。二是引进杠杆系数。要求银行的最低杠杆率为3%。在计算杠杆率时,所有的表外资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系数转化计算,同时衍生金融资产也需要计入。三是引入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前者用来衡量银行所持有的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用于支付短期不利情况发生时现金流出的能力。后者衡量银行所拥有的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的数量。四是过渡期安排。为避免新规定对银行乃至经济的影响,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期。大多数规定从2013 年开始实施,至2019 年才能基本完成。

    二、加拿大银行业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在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加拿大也遭遇了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失业率增高,银行坏账增加等情况,但在加拿大政府及时采取了收购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成立“借贷保证基金”专门机构、提出《加拿大经济行动计划》的经济刺激计划、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一系列措施之后,危机得到有效控制,受危机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加拿大之所以能成功抵御此次金融风暴,除了在危机发生后加拿大政府及时有效地应对举措之外,与加拿大金融体系的成熟稳健等自身特点有很大关系。基于加拿大银行业自身“保守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加拿大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衍生品业务开展在可控范围之内;商业银行控股投资银行的现状形成了投资银行出现不重视风险而过度追逐利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6家大型商业银行金融规模占全国金融业70%以上的高度集中性形成了服务的同质性和竞争的可控,并最终形成了整体系统性风险的降低;加拿大国民的低负债消费习惯使得银行吸收存款更加容易,从而一定程度的降低了流动性风险。金融危机后,加拿大银行业在防范风险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拓展海外业务,增加利润来源。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存在大量的金融机会和扩展空间,积极开拓海外业务是保证有充沛利润来源和拥有优质信贷资产的重要举措。如,2011年9月,加拿大丰业银行成功战略投资广州银行,迈出了海外业务的重要一步。二是继续保持“财富管理”业务的领先水平,保证流动性管理要求。如,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一直以财富管理著称,今后也将继续加强该项业务的领先优势。

    三、借鉴加拿大银行业管理经验,我国银行业应对巴赛尔协议III的主要策略

    加拿大银行业因其稳健成熟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在2009年1月份,被标准普尔公司评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银行系统——即便是在爆发了2007/08的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应借鉴加拿大银行业先进成熟的银行管理经验,认真应对巴赛尔协议III带来的挑战。

    (一)创新金融监管模式,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沟通。加拿大金融业是典型的混业监管模式。OSFI监管银行业、保险业和养老金;证券业的监管也逐步趋向于由联邦统一监管,改变分省监管的模式。混业监管的优势是能够有效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监管时容易出现的监管盲点,能够有效监管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如加拿大的皇家商业银行、丰业银行等均是金融控股集团,下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多种金融业务;中国的中信集团,下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还包括了实业集团)。

    (二)吸取加拿大银行业“保守 稳健”的经营理念,努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拿大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目共睹,尤其是在2007/08年金融危机之后。加拿大银行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业务的始终,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和审计合规部门协同一致,共同构建了风险识别侦测和风险排除的防火墙。中国银行业,尤其是以四大银行为代表的核心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风险管理能力逐年增强,但是在个别业务上仍然存在风险识别侦测尚待加强的情况。如,中国工商银行发放的固定资产融资贷款业务,该品种为工行拓展信贷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此类贷款的潜在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表现为:贷款金额的确定仅以特定资产在高房价环境下评估价值为依据,忽视项目投资额;贷款期限过长,房地产下跌风险难以控制;贷款用途过于宽泛;贷款资金使用跟踪不到位,借款人使用较随意等。

    (三)改变经营模式,从中间业务,表外业务、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转让交易等入手,改变高资本消耗的批发放贷业务。由于资本约束的日趋严格,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是一个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考虑巴塞尔协议III中杠杆率监管要求的同时,做大做强中间业务、表外业务、资产证券化等是改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有效化解风险的良策。

    (四)拓展业务领域,明确自身定位。事实上,一些大型的基建投资项目已经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抢占;中小银行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即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消费金融,改变以往的“堆大户”思想,明确自身服务人群和服务客户,并以此拓展业务领域。

    (五)拓展资本来源渠道,从不同渠道补充资本。不仅要依靠股东的正常资本金补充和留存收益转增,也要对可转换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等资本工具进行研究,真正形成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和机制,彻底改善商业银行资本结构。(郝志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