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审计队伍思维敏锐力的几点思考
刘颖(吉林省通化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思维敏锐力是准确把握大势、迅捷跟进走向、洞悉发展前沿的思维方式。新时期审计机关面对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接受新考验、实现新跨越的战略抉择。因此,提升审计思维敏锐力是有效履行经济监督职责的实践课题和理论命题。

    一、   充分认识强化审计思维敏锐性的作用

    (一)提升思维敏锐力是增强工作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当前我们国家已全面进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各项事业呈现协调、持续、有效、健康发展的大势。客观要求审计机关敏锐地把握工作总体走向,明确根本任务,选准主攻目标,从而更好地统筹调度、统揽全局、统领发展。客观要求审计机关敏锐地透视工作的本质,把握内在联系、抓住主要矛盾、确立转化条件,从而更好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驾驭性和调控性。客观要求审计机关敏锐地抓住关节点,突出主题、围绕主线、形成主导。由此可见,思维敏锐性是主动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新时期做好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二)提升思维敏锐力是增强工作科学性的重要索引。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新时期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用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指导实践的方向界定。因此,客观要求审计机关敏锐力地探究新时期审计工作运行规律、把握工作的多元联系。揭示新时期审计重点由外延审计向内涵审计演进的转型关系,更好地围绕提高效益这个重心深化审计工作;揭示新时期审计作用由监督国有资产运行状态向增强国家治理作用演进的转型关系,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这个大局深化审计工作;揭示新时期审计理念由治表审计向治本审计演进的转型关系,更好地围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这一作用深化审计工作;揭示审计目标由维护经济安全性向实现多维性目标演进的转型关系,更好地促进各项事业协调配套发展。

    (三)提升思维敏锐力是增强工作效果性的重要依托。工作效果性大小、工作质量优劣是受诸种因素作用的,而增强思维敏锐性对于确保工作效果最大化、最优化起基础性、载体性的作用。因此,通过敏锐性思维清醒地认识工作利害关系,选择实现效果的最佳路径。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把握好微观基础与宏观效果之间关系,切实做到微中见宏、小中见大、实中求理;把握好局部效果与整体效果之间关系,切实做到局部叠加整体、局部派生整体;把握好阶段性效果与全过程效果之间关系,切实做到用阶段性链接全过程、用阶段性覆盖全过程;把握好单层面效果与多元效果之间关系,切实收到单一积累多元、单一构成多元的效果。从而用效果检验考量思维敏锐性的进程标识。

    (四)提升思维敏锐力是增强工作前瞻性的重要支撑。前瞻性分析是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重要方法,是筹划工作、谋划发展、策划思路的重要参考。因此,做为审计机关就是要超前预判形势、动态预测变化、科学预见发展,拉长视角、拓宽视域、延伸视点。就是要动态观测变化,形成前卫性、前置性、前沿性的思维判断,增强对工作的导航作用,使审计工作有效锁定工作目标、主动增强预案,在瞬息万变的形势发展中从容自若、镇定果敢、积极应对。

    二、   选准新时期提升审计思维敏锐力的切入点

    (一)增强服务大局的敏锐力。围绕大局、服务大局、跟进大局这是时代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使命,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方针的重要立足点。一是突出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因此,做为审计机关必须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以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通过关注产业布局、生产经营要素的配置,加大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专项资金运用效果的监督力度,促进以农业为依托、以工业为主体、以流通服务业为牵引的区域产业布局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抢占创新能力的制高点。因此,在开展审计监督中,应紧紧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管理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全面开展效益审计,着力促进改变竞争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脆弱等现状,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育崛起。以提高现代管理水平为目标,从实际情况看,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方式陈旧、管理不规范屡见不鲜。因此,做为审计机关就是要通过履职促进节约型财务配置方式发展、促进科学型内控管理方式发展,促进改观管理、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流程,全面提高现代管理水平。二是突出服务改革发展这个大局。改革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源。随着我国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深入改革,必将有效推进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做为审计机关就是应切实关注和促进各项改革政策落实效果,围绕继续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强化对“十二五”时期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从而进一步巩固经济的内生自主增长基础。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公共资金的审计,促进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围绕金融体制改革,加强信贷资金审计,促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优化信贷结构,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三是突出服务干部队伍科学建设这个大局。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坚实组织保障。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水平。作为审计机关就是应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理论运用水平开展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工作上;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实施水平开展经责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搞好前瞻性、民主性和有效性决策;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操作水平开展经责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强化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能力;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制度执行水平开展经责审计,促进各行业加快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内控管理机制建设;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理政水平开展经责审计,促进完善理政方式、打造理政品格、提高理政能力、增强理政效果,从而扎实全面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二)增强维护民生的敏锐力。服务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做为审计机关就是要以宗旨为本,确立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把维护民生做为审计工作的主宰灵魂。魂是生命所系,无魂工作就失去生命力;魂是工作之本,无魂工作就失去依托;魂是工作指向,无魂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做为审计机关就是应切实做到心系群众、情注百姓、魂牵人民。用这种维护民生的魂魄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用这种维护民生的激情保持审计工作的“精气神”,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高举过头,向人民群众交上负责任的答卷。二是把维护民生做为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切实把维护民生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链接到审计工作各层面、渗透到审计工作各环节。通过强化监督,确保民生专项资金合规运行,使老百姓放心。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专项专用,使民生资金运用不违背民意、不脱离民情、不损害民生。确保民生资金安全运行,使老百姓安心。增强审计预警功能,及时查找、识别民生资金运行的隐患,抵御民生资金流失、闪失的风险。确保民生资金有效运行,使老百姓舒心。增强民生资金的配置层次,使民生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功效。三是把改善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追求。随着我国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的步伐,客观要求审计民机关对改善民生需求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加强对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督,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真正使各项事业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造福人民。

    (三)增强完善机制的敏锐力。机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集成。机制的内在特质是政策、法规、规范等内化而成的相互关系复合体。作为审计机关就是要围绕职责促进监督对象运行机制的完善化、科学化、长效化。一是促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国有资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托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因此,必须强化国有资产建设、使用、维护、更新等各环节管理机制操作。从审计看,国有资产管理总体上是好的,各类资产管理都在扩规模、上水平、提层次。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现象,有些单位办公楼、车辆没纳入账内管理,使账面上反映国有资产完整性受到影响;有的单位不经有关方面批准随意处置、报废、出售国有资产,使固定资产管理脱离管控;有的单位“重建设轻管理”,造成工程建设资产交付使用后,损失、浪费、残缺等现象较突出,造成国有资产使用价值大打折扣。这种局部管理薄弱、微观基础不牢,积累下去势必影响国有资产总体运行质量和宏观发展效果。因此,做为审计机关就是要及时揭露、揭示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从查隐患入手,提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或建议,推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切实做到宏观重调控、微观堵漏洞;总体讲规范、具体抓整改。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步入良性、科学、严谨的运转轨道。二是促进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从审计情况看:适度运用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的运用,扩大了公益性资产规模、壮大了生产经营性资产实力,提升了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同时也应看到如果过份依赖增多举债来增加投入、补充地方财力不足,也会带来举债规模失控、财政收支失衡、区域运行失重的负面效应。由此可见,应把控制债务规模,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做为讲大局、讲政治的重要内容。促进建立多渠道举债与多渠道还债的协调机制,使企业按市场运行方式,建立自行举债、自主用债、自觉还债的运行制度;促进建立统一管理政府性债务机制,编制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并经地方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明确政府性债务建设项目上、投资规模和偿还本息等计划,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约束债务使用的随意性、分散性;促进建立政府举债的评审机制,对举债项目、规模、成本和偿债资金来源、建设项目效益等进行评审论证;促进建立债务性债务偿还储备机制,建立起借、用、还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债务举债协调运转方式;促进建立债务发展预警研判机制,及时揭示和预报政府性债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向有关方面反馈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潜伏性的问题,从而既能更好地运用债务手段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减少经济运行波动。

    (四)增强净化风气的敏锐力。净化风气是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生态保障。做为审计机关就是应营造促进财务、资产、规程等要素规范管理的良好风气。一是积极治理不良的财务风气。从审计看,多数行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比较好的,能够自觉的遵守财经法纪。但有些单位还存在着弄虚作假、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违规行为。这些行为滋生着小集团利益、腐蚀灵魂、涉嫌犯罪等土壤,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必须及时揭露、果断查处,通过清除路障、铲除祸端、消除隐患,净化财务管理风气。二是积极治理不完善的内控管理风气。从审计看,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被重视屡见不鲜。有的单位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坐支财政收入;有的单位账务管理不合规,用报纸包传票、不记账等;有的单位财务审批手续不健全,有的报销凭证甚至缺少经办人签字;有的单位违规行为屡查屡犯,财务管理失控。因此,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管理运转程序是从源头治理不良行为的治本之策。围绕建立规范管理规程增强管控功能,不断完善内控管理程序,细化、分解评价指标,使内控管理覆盖各层面、贯穿各环节、扫描全过程。围绕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增强监控功能,积极实施内部审计把关程序,使内部审计超前介入、先期审核,增强内审工作对财务收支存的职责的调控份量,促进各行业形成预防风险、排解风险、控制风险的链条程式。

    三、   培育审计思维敏锐性的基本要件

    (一)培育提升思想鉴别力的政治素质。讲政治、讲党性、讲责任是审计机关工作的思想定位。一是善于用政治标准明辨是非。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工作、观察工作、检验工作。从而不被表象迷惑、不被乱象迷茫、不被现象迷蒙。切实用讲政治这杆秤衡量工作水准、用讲政治这个指南锁定发展方向、用讲政治这把尺丈量实际效果。始终保持思想认识的坚定性、分辨是非的清醒性、洞悉本质的深遂性。二是善于从政治视角前瞻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二五”发展新时期,抢抓战略机遇、提升综合国力是时代发展重大抉择。因此,需要审计机关站在新的起点和平台上,超前研判我国不断完善的各项经济政策、保障民生相关政策、改革开放发展政策的预期效果,预判可能出现的制约、影响各项政策有效落实的障碍性因素表现形式,从而超前储备对策、准备预案,更好地提升应对力、把握力、处置力。三是善于用政治责任履行使命。做为审计机关应有强烈政治责任心和工作使命感。把维护和保障民生做为首要政治责任,以人民满意、百姓认可做为工作根本准绳,切实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为重要履职要务,立足本职,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果最大化、最优化;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做为主要工作职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合规运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闪失。

    (二)培育提升揭示规律水平的理论素质。增强思想敏锐力必须用先进理论做引领、用科学理论做支撑。使思想敏锐力有厚重的思想认识底蕴为依托载体。一是提升马克思基本理论认识水平。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取向。切实掌握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和探索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二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水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深入体悟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注重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自觉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做到用科学发展理论统领审计工作全局、驾驭审计工作全过程、覆盖审计工作全方位。三是提升审计工作基本理论认识水平。新时期审计机关需把握好审计方式与监督对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深入研究国有资产安全运行理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审计机关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功能性作用理论、公共财政监管理论、“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等,从而构架新时期审计理论发展体系,发挥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践的功效。

    (三)培育提升工作水准的技能素质。提高工作技能是实现思维敏锐力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一是融多项技术为一体。审计工作内容多、辐面宽、目标广,因此,必须具备技术的集成性、配套性、策应性。新时期应着力把计算机运用技术、软件模块应用技术、查账技术、综合文字技术有机匹配,合成运用。形成一局多技、一人多技的发展构架。二是融多种能力为一体。在审计操作层面,应注重打造对风险的预判力、对问题的识别力、对监督对象的透视力、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敦促对薄弱环节的整改力。真正使各种能力有机链接、合成发力。三是融多类专业为一体。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积极培育法律专业、工程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计算机专业、思想政治专业、经济管理专业、党建专业为一体,使各类专业人才优质互补、专长互动,形成专业齐全、配套、兼备的队伍建设新格局。

    (四)培育提升把握发展能力的政策素质。掌握政策是提升审计敏锐力的先决条件,客观要求审计工作须依托政策、执行政策、落实政策。首先,掌握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宏观部署,从政策层面考量工作、俯瞰全貌。其次,掌握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确保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稳健、积极、有效地贯彻落实。再次,掌握工作重点方位,切实做到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民生发展、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刘颖)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