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梦云(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正处于以审计信息化和审计资源整合为主要特征的大发展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基层审计干部整体状况来看,部分人员的素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分析审计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改进已成为基层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

    一、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好,缺乏针对性。开展培训不仅要使参训人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从事审计工作必要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实践中去,最大限度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由于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安排培训时,事前往往没有进行深入地调研,对审计干部的需求没有细致地分析,不考虑人员素质的差异,致使审计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现象在所难免。特别是有的培训由审计系统外老师授课,授课教师对审计工作实际认识不足,不了解审计业务规程,往往只能就理论讲理论,而与实际工作联系很少。如计算机知识培训,许多情况下,都是委托外单位进行的。因为授课教师对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审计干部微机水平等并不了解,有的花大量时间讲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知识,而对审计信息化操作技能涉及甚少,审计干部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之于审计工作实践,培训效果也就不可能理想。
    (二)培训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审计干部危机感也日渐增强,培训这一重要的自我“充电”形式,越来越被审计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审计干部所欢迎。然而,目前培训中存在的强行灌输式或仅仅把黑板移到屏幕上,而学员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这种整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使受训人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减小了培训效果。
    (三)功利色彩浓,缺乏实效性。从“教”这一方而言,特别是由审计系统外的单位承办的一些培训,因受经济利益驱动,承办方更多是关注培训的经济效益,甚至想借培训之机“大捞一把”,而忽视培训的实际效果。在任课教师选择上,往往是根据自身工作安排随意选定,教学内容设计也是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来确定,是不是符合受训人员的需求,是不是对受训者工作具有指导价值,授课者并不是太在意。从“学”这一方而言,虽然大多学员都会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但也不乏有这样一些人,参加培训只是为了给自己“镀层金”,带着明显的功利目的,这样的培训实际效果也是不难预见的。
    (四)培训目标模糊,缺乏科学性。尽管基层审计机关都制定了培训规划,明确了培训将达到的目标。但从培训实践来看,最后用来衡量培训绩效的,常常是以参训人员的多寡、考试是否合格、证书发放多少等表面上的几个指标。这既影响了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影响了培训的效果。特别是委托外单位培训的,多少带有“交钱拿证”的成分,自己教,自己考,授课时就将考试题圈定并向学员提示,这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因而,审计干部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评判培训的科学标准是什么,也是当前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做好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培训方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多开设一些情景模拟、双向交流、案例讨论分析、对策研究、实际观摩等课程,增强学员与老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干部分析问题能力和审计操作能力。同时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异地同步教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把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统筹起来,使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新知识、新本领、新技能,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二)拓宽培训内容,因人因岗施教。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从干部队伍素质现状出发,从审计干部实际工作中最缺的、最盼的知识需求入手,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在内容设置上,可安排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和业务技能等固定版块,但在安排具体培训时,事前都要开展深入调研,摸清干部的实情和需求,根据学员层次确定培训内容的深度和侧重。如领导干部应侧重于以政治理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分管工作的业务知识为主;一般干部应以岗位知识为主,努力使培训的内容与学员的层次相一致,做到因人施教,因岗施教。
    (三)改进培训方式。参加教育培训的审计干部要通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开阔眼界。一是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目前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中“学用脱节”的问题,要注重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事例中去归纳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开发学员的经验智慧,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对经验的提升,从而在教育培训中对审计干部进行思维方式的启迪,同时,要努力创新教学形式,逐步形成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审计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二是从单向传授为主向双向互动交流为主转变,干部教育培训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因此,授课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从纯理论型培训向复合型培训转变。其一是要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要保证“知”和“行”的统一,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要相辅相成。其二是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更新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培训内容要立足于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多训练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开拓创新意识等,多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
    (四)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基层审计机关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培训管理,促使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绩效评定、岗位安排、工作奖惩等方面,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在选拔基层审计领导干部时,将培训情况或获得的审计相关资格、职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增强广大审计干部学习的动力。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学习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真正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干部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的问题。二是健全学员管理制度。实行培训班跟班制度,由组织培训的单位派出联络员跟踪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完善班委会制度,每个培训班都要建立班委会,加强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培训情况通报制度,凡是培训时间在十天以上的培训班,学习结束时要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并以培训情况通报的形式,将考试考核结果向参训人员所在单位通报。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三是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基层审计干部培训重心在基层,培训任务的完成也主要靠基层,因此,上级审计机关要完善对基层审计机关培训工作考评的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考评。要重点考核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制度的落实,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于培训效果可采取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基层岗位人员全员考试的办法,将各单位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并计入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基层审计机关予以表彰,对成绩差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并责成写出书面检查,从而促使各基层审计机关对干部培训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李梦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