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审计信息管理的思考
王道通(审计署郑州办)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就是要“推进法制,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从这个目标出发,审计就要以“民主、民生、发展、改革、法制、绩效”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治理为依归。作为审计成果主要体现的审计信息工作,更要时时以科学审计理念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审计信息要力争有特色,上层次,努力在信息的搜集、整理、挖掘、提升等方面进行创新。过去就帐本论审计、就财务论审计的思维定势和传统做法必须有所改变。

    一、探索拓宽审计信息的搜集渠道,在处室基本分工的基础上,结合审计项目,制订信息要点计划。

    ——关注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贯彻署党组意图,构建分专业、分类目信息协作组。协作组的任务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按照“一专多能”要求,指定分工区域(专业、行业、单项政策或项目),学习政策,研究前沿理论,广泛收集资料,加强内部交流,从而形成拳头。如:围绕新农村建设,主要研究现代农业投入、农村生产条件、生活条件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围绕优化投资结构,主要研究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企业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大型项目的跟踪审计;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研究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土地开发;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主要研究土地征用拆迁、企业改制,等等。
    ——关注地方政府工作重点和新出台政策,分析其政策效应,研究其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契合性,注意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作为“野战军”,要加强了与地方省委省政府的联系,时时注意《政府快报》、主要领导人讲话、重要特大型项目方案,从审计作为独立监督者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对一些典型性、倾向性要点列入信息调查计划草表,与当年下达的审计计划深度结合,然后分配给相关业务处室和审计组,进行调查核实,搜集资料,充实审计信息资料库。待条件成熟时,再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有分量的信息。
    ——关注舆论焦点、民间热点,分析舆论披露、人民来信、网上热议,搜集各种各类信息资料,结合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项目分工落实。如在财政审计中,要更多关注了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进行深度研究,分析政策效果、“三公”支出等;在金融审计中要关注了金融不良资产问题、骗贷问题,将贷款违规投向证券市场、房地产、“两高一剩”产业等;在税收审计中要关注了代开发票、通过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偷税逃税问题;在投资审计中,要关注了工程质量问题,注意搜集“桥脆脆”、“楼脆脆”、“砖酥酥”等老百姓反映强烈问题。

    二、整合审计信息资源,多专业融会,多角度分析,多方面利用。

    ——在分专业、分类目信息协作组的基础上,构建全办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以一把手为总牵头,打破处室界限,打破专业分工,做到资源共有,信息共享,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强调合力,整体突破,努力提升了审计信息的厚度和综合性。
    ——提升审计信息的宏观层次和综合反映力度,注意改变过去审计信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主要是要下力气解决审计成果的“三多三少”问题:一是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二是就事论事多,分析挖掘少;三是反映个性问题多,综合共性情况少。按照审计长的要求,在信息方面要做到“内容要再贴近,质量要再提高,实效要再增强”,力争有所突破。
    ——注重审计成果转化,注意审计成果的多方面利用。积极引导各处室在专题报告、计算机审计方法、AO应用实例等方面对审计成果进行加工提炼和二次转化,实现审计成果的深度开发。

    三、在完善审计问责制的基础上,尝试重要审计信息缺失问责制,既要保证审计信息的广度和数量,又要保证审计信息的层次和质量。

    ——在数量上可以尝试重要审计信息缺失问责制,不管是对业务处室还是审计组,凡是对重大问题查得不深不透,没有形成审计信息或信息不过关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凡是审计署或业务司汇总的重要信息,没有上报或上报没有被采用,相关责任人员必须作出说明。
    ——在质量上必须严格实行信息差错责任制、问责制和追究制。把质量控制细化为审计组成员、主审、审计组长、法规处、办公室、分管业务文书的特派员、分管特派员、特派员八级。每一个层级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出了问题有据可查,有责可追。

    四、加大审计信息后续跟踪力度,持续关注审计整改,将领导批示、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审计信息不管反映的是大案要案线索,还是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政策性漏洞,主要目的并不是信息被高层次采用,而是怎样去破解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持续关注审计整改,将领导批示、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才是最最重要的。同时加大审计信息后续跟踪力度,也是进一步开展专题问题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是检验审计意见和建议与当下经济社会环境、被审计单位实际是否契合的过程,忽视这一过程,审计就会浅尝辄止,就有可能变成到处挖浅井的“半拉子”工程。以前在一些问题上审计总是屡查屡犯,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不太重视审计整改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信息管理创新,不仅要使审计信息数量要上去,质量和层次也应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生命,目前各特派办在审计信息方面都做了大量探索,有不少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都需要我们很好地总结。(王道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