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初探
冯玉生(四川省富顺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字号:【大】 【中】 【小】
    我国国家审计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无私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体系,科学严密的审计管理制度,严谨细致的审计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审计奋进精神,构筑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笔者就有关审计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探讨。

    一、审计文化的含义

    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由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团队意识、精神风貌,以及整体形象构成的总和。

    二、审计文化的主要特征

    现代审计文化具有国家治理的“保护神”、“经济卫士”、“防疫医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展示出正气凛然、威严包容、求是务真的国家审计形象,体现和谐、宽松、严谨、奋进、奉献的“精、气、神”审计精神。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系统性。审计文化是由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
    二是政治性。审计是治理国家的工具,审计文化体现国家的意志,是国民经济的“卫士”、“保护神”。
    三是时代性。审计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经历了“看门狗”到“防疫医生”的发展历程。
    四是创新性。审计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渐进过程,审计手段、方法、理论以及价值观、管理制度等也要不断地发展创新。
    五是科学性。审计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形成和演变也伴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审计文化的发展必须符合科学规律。
    六是开放性。审计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吸纳国内外及其他行业的先进文化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
    七是激励性。审计文化是一种精神产物,具有感召力,潜移默化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是团结性。审计文化是一种团队精神,体现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能够产生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向心力。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搞好审计文化建设,就能对审计起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作用,就能充分保证审计肩负起国家治理的重任。
    (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维护审计公正清廉形象的必然要求。在当前转型期,传统主流文化缺失比较严重,人们内心深处筑起的道德底线并不牢靠,审计领域也必然要受到冲击。因此,只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才能筑牢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的防线。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健全审计管理制度的需要。审计制度文化是审计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就是构筑优秀的审计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审计管理更加科学完善。
    (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才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人、感召人,为审计人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目的

    加强审计文化建设,要以提升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审计机关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健全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培育审计制度文化、道德文化、精神文化、职业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以卓越的业绩锻炼人,以共同的愿景激励人,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高尚的道德熏陶人,以美好的环境陶冶人,为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推进审计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全民族的文化建设,审计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各级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审计文化建设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把审计文化建设作为长期的战略来抓好做实,把审计文化建设与审计业务建设、其他方面的建设统一起来部署和安排,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不断创新审计体制、制度、技术方法,促进审计事业与审计文化的同步发展。
    (二)强化道德教育,筑牢国家审计清正廉洁的核心价值体系。
    要把道德教育列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首位,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为抓手。开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政治敏锐力和道德水平,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精神,增强“立审为公,监督为民”的审计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服务于、服从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审计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规定,把“德”作为审计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恪守“为审清廉、一身正气”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公道正派,做到心正、身正、眼正、气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歪风”,增强审计人员的自身免疫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审计科学管理水平。
    要坚持把制度的刚性管理与文化的软性影响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规章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引导和规范审计人员的自觉行为,使制度文化成为审计人员内化于心、外见于形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审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审计人员工作守则、岗位职责、工作规范、质量管理、后勤保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考核奖励、廉政建设等审计制度体系,保证审计制度“实际、实用、实效”,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物。不断完善教育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奖励惩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等机制等,形成制度健全、操作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顺畅的审计制度文化,为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审计出成果、出精品。
    (四)规范审计行为,塑造良好的审计形象。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行为准则,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既要有审计威严,也不能骄横跋扈;既要自信、又不能自傲;既要守纪,又不能不近人情。不断规范审计礼仪,做到文明用语,大方又度,和蔼可亲,以礼待人。不断规范审计行为,做到审计面前无小事,细微之处见功夫,要说实话、讲信用,营造言必行、行必果,严谨细致的审计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审计机关的公信力。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好群众的表率,审计人员要自觉维护审计形象,必须对自己审计行为负责,努力做到“实”、“高”、“新”、“严”、“细”,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审计行为文化,塑造好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审计工作和生活环境。
    要高度重视审计物质文化建设,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保障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协调一致,良性循环,以审计物质文化推动审计精神文化发展。审计物质文化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工作设备,达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营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以物质文化来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关心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积极探索审计职工的定期休养、疗养、健康体检制度,确保职工具有健康体魄,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充满生机的审计氛围。
    以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审计文化建设向更高、更深、更丰富的方向发展,提升审计干部的精神境界,为审计事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精神保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讲文明、树形象、做表率”,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处室”,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文明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审计人员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读书、审计论坛、文体竞赛、唱红歌、书画摄影比赛活动等,促进干部职工身心愉悦、体质强健、激发活力、增进交流、促进团结,以此提升审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鼓舞斗志,引导审计人员走上积极健康的审计特色文化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体现审计人文关怀,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重要节日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组织献爱心、扶贫助残等公益活动,营造一种文明、和谐、包容的审计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审计团队意识,提高干部职工团结协作的能力,努力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审计工作和生活氛围。
    (七)加强队伍建设,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强力实施人才强“审”战略,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营造笃学精业,比学赶帮,人才辈出的良好审计文化环境。建立人才成长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推动审计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审计人才成长的平台,充分体现公平竞争,激发审计人员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各种奖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和奖勤罚懒的政策,采取精神勉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办法,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对先进者、贡献突出者,在晋级、晋升、提拔、任用上给予重点倾斜,真正让优秀人才有地位、有位置、有作为。建立吸引人才机制,面向社会招贤纳士,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交流沟通机制,上级审计关要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进行指导帮助,审计机关之间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审计系统的归属感。建立终身教育机制,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养教育模式,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审计队伍,为审计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冯玉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