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审计的发展趋势
吴嘉华(审计署武汉办)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是我国经济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机关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否则必然要影响国家审计自身的发展。国家审计工作的运作方式和质量层次与经济运行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和发展。国家审计工作也必须与之同步,否则就不能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的态势,更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控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的国家审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宏观审计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注意吸收国外审计的先进成果,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的道路。

    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点

    (1)经济体系市场化对国家审计的新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内容,又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因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首先应是法制规范下的经济监督行为。通过国家审计,确保国家的财经法规行之有效地执行,保证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2)经济成分多元化对国家审计发展的影响。当前,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要求国家审计必须与之相适应。一是传统的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国家审计是整个审计组织体系的主导,通过国家审计的工作体现国家、政府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经济成份多元化势必带来经营规模的集团化,而传统的国有经济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其市场应变能力、内部管理和控制状况都还不甚理想,要求国家审计促使其在内部管理、自我约束、增进效益等方面完善机制,同时在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必须能够在提高国有经济的经济效益这一方面有所作为。
    (3)政府职能转变对国家审计职能的影响。政府转变职能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的客观要求。这意味着作为行政政府审计监督权的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职能也必将相应变化,它要求国家审计机关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自觉适应两个根本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审计监督单一职能,以查处违法违纪为主,忽规全面发挥审计监督、鉴证、评价三大职能作用的全方位监督;事后监督、重复检查多,防范性、事前事中监控少的状况。要通过三大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微观或宏观领域监督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两个根本转变服务,促进其真实反映与体现效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

    二、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的基本趋势

    1.国家审计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过渡。当前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是基础,是前提应放在首位,今后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也要与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样,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因此,审计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今后的效益审计要从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入手,国家审计将充分体现与社会审计组织的不同。审计目标不仅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还必须对其质量和营运效率加以监督,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向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审计拓展。
    2.国家审计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过渡。目前,我国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国家审计部门在这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网络系统审计技术手段有所创新表现在:首先,我国审计证据取证技术的创新。目前各国为了加强取证的有效性、准确性,提高取证效率,开发了各种相关技术、工具。审计证据的分类发生了变化这主要分为:征询系统对企业资产保护效果或应用系统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保护措施;摘取评价系统效率、效果、经济性指标的证据;评价系统整体的综合效益的证据和其他为了特定目的或随时产生的审计目标的评价证据。其次,就是现就是采用了网上的实时审计。网上实时审计要求会计师有限责任事务所的网络与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互相联通,直接调用被审单位系统或数据进行审查,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达到审计目的。最后,还有建立了自动化的审计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模仿专家思维活动,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像专家那样求解专门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审计专家系统的建立将给审计工作开辟广阔的前景。计算机审计专家系统能够学习、掌握和传授专业知识,它所聚集的是众多的审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它来对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会获得非常好的高质量,高效率。为此现代科技手段(即计算机技术)作为国家审计的必要手段,提供准确的数量充分的信息,要逐步加强创新与更新以达到决策科学合理,来促进我国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目的。
    3.审计实务和执行的规范性。跟踪分析审计服务市场,了解社会的要求及其变化,使审计提供的职能作用更有价值,以此作为审计规范和审计准则制定的方向,保障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审计发展将更多体现现代审计的思想、观念、概念,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将更科学化、系统化。在审计准则方面除保持国家审计的特殊性外,将在与社会审计相同部分内容方面协调统一,并与国家审计准则接轨,为我国国家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高起点。同时,发展方向由对形式和程序的规范向注重内在质量和内容的规范转变,由模糊定位的审计评价向有量化标准的审计评价转变,以规范审计管理、业务人员的行为,从而改变审计质量团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差异和思维方式不同而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对审计质量的考核和控制因无硬件性的衡量标准而流于形式的状态。审计实践中,对时过境迁的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有悖的法律条文应及时调整和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来加强规范化建设。
    4.审计服务向多维审计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突破了行业和地区的限制,不断地流动和组合。因此,在行业审计分工的基础上,实行部分专题的联合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样便于发现区域性的问题。由单纯的微观审计向微观审计与宏观监控相结合转变,在微观审计过程中,注意将微观审计对象纳入宏观监控目标的坐标系中考察,揭示其发生的偏差。同时,在微观审计的基础上,做好后勤总体会成工作,充分利用审计接触面大、信息多、资料实的优势,对审计资料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得出某一时期该地区经济状态的宏观的结论。在审查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向管理体制与内控制度、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审查延伸,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体现监督深度广度上的突破。从审计形式来看,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并举转变,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对经济建设的保护和建设性作用。
    5.国家审计提倡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各种新兴市场的形成,管理手段的日趋智能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审计人员的单一财会型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各级审计机关都应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是要抓好现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更新知识,使之适应审计现代化这个发展趋势的需要,引导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的经济知识,培养宏观思维意识和立体思维方法,从全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各个层次观察分析问题,使国家审计更具有权威性、宏观性和引导性,掌握计算机审计等现代技术,及时了解各项改革精神,使之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提高政治素质。每一名审计人员应实事求是分析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在复杂的审计环境中高层建瓴,把握全局,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国家审计真正在财政经济活动过程中起到监督、鉴证、评价作用,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提高执法水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成熟伴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强化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执法。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审计人员素质的这一发展趋势,既是审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审计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智力保证。(吴嘉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