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困惑及破解对策
魏长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2日】
字号:【大】 【中】 【小】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步骤,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然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和评价标准上的缺乏以及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原因,直接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个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破解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难题,进一步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已成为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一、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困难的原因分析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面临着许多困难,一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而言,触动并不大。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配合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全面运用。中办,国办《关于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和通报情况,重视和利用审计成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都普遍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对联席会议主要职能的认识不尽一致,联席会议的召开和议题的确定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重视和利用审计成果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会议成员单位协调配合机制也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
    二是“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难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去。按照《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具体操作上,对于领导干部的提拔大部分都是先提拔后审计,有的地方甚至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造成了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明确,给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不够透明具体,影响了利用效果的发挥。按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在报同级人民政府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的问题。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体系和标准,评价难度大,难以根据评价任用干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所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最终落脚点是“评人”,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而目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比较笼统,或者对发现的问题干脆采用写实的方式进行描述。这在客观上给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五是严格区分责任界限的难度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只有将相关因素进行实事求是分析,才能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给予准确评价。有些经济责任的界定没有明确依据,如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共同行使经济管理职权,而两者的职责界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取证和评价的难度较大。另外,审计力量不足,加上明确界定经济责任的难度和工作量较大,影响到了审计成果质量,也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与转化的主要途径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如何,充分体现在审计结果的运用上,只有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才能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其主要途径:
     (一)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中去,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可以反映出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得如何,经济决策能力如何,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如何,经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情况如何。组织部门对于准备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在考察过程中,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是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领导干部的任前考查中去,一是组织部门下达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委托书必须要在领导干部届满、辞职、退休前或有职务变动的意向性考察期间下达,同时考察组与审计组加强协调与配合;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目前,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使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任前公示制度,如果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监督与管理方面必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让群众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拟任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和效果,使两项制度同时得到完善。
    (二)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与监督中去。其主要做法: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对于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可以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向被审计领导干部甚至领导班子集体进行反馈,提出要求改进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搞好对被审计单位的督促整改,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中找到经济管理、干部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乃至重大失误,吸取经验教训,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离任的领导干部到新的岗位后改正以往的不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但还够不上纪律处分的问题,组织部门应及时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诫勉,限期整改。这是转化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要有经常性、长远性的思想,要善于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有利于领导干部普遍树立财经法纪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洁从政意识和经济管理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三是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公开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同时,在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把审计结果报告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向群众公开,可以保证政务公开中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
    (三)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去。近年来,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经济领域的案件总体呈上升趋势。涉及经济领域的案件,情况复杂,隐蔽性强,发现和揭露的难度较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主动发现案件线索,为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拓宽办案渠道,促进办案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制度,把审计监督机制引进到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之中,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意识,从制度上开辟了一条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可以把审计发现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责任追究的内容之一,对通过审计查实,确属领导干部负有责任的,要坚决依据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另一方面,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发生重大经济违法违纪问题,而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长期失察,或者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处理不力的,要按责任追究的规定予以追究。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要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依据。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可以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能够把一些的消极腐败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发展成为违法违纪案件,可以总结出在哪些环节上、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样的问题上领导干部容易犯错误,防患于未然,可以发现在体制、机制、法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决策中去。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党委、政府从体制上、机制上研究解决经济工作中突出矛盾的决策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比较全面地揭露了被审单位的财政资金分配和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以及贪污腐败、损失浪费问题,反映出被审单位管理的专项资金是否被截留、资金使用是否产生效益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期当地经济管理工作及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利于党委、政府从体制上、机制上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维护经济秩序,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服务经济改革,维护政令畅通。经济改革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比例协调与利益调整,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政府审时度势地采取宏观决策和措施,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然要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在经济领域的宏观政策的落实情况,能够检查与监督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其结果,便于政府纠正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可以使各项政策全面、有效地落实到位,推进各项改革顺利实施。
    三、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对策建议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更好地满足不同部门对干部考核任用和监督管理的需要,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永恒主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面临着许多困难,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
    (一)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审计评价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全面审查分析各种情况和问题,避免以偏概全,更不能用个别指标或事实去评价被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在评价内容上要通过审计重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决策绩效和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结构,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共财政情况;通过审查全部政府性资金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情况;通过审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情况;通过审计全部政府性收支结果,评价被审领导干部的政绩、行政成本和组织收入能力。遵循审慎原则,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防止评价过高或过低带来的审计风险。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或审计依据不足、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审计评价用语要准确、措词要恰当,要直接阐述事实,避免使用修饰性语言,切忌使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言过其实的评价用语。遵循量化可比原则,审计评价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依据可靠数据和事实,采取量化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评定等级。
    (二)健全组织、纪监、审计联动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因此,各地都普遍建立了由组织、纪监、审计等部门参与的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制度,但由于这些部门各自的工作目标和手段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如何求同存异,把审计部门的审计成果通过组织、纪监等部门利用转化,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配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活动要正常化,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适时报送和协调处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进点时,必须有组织、纪监等部门成员参加,一同召开进点会。三是审计过程中遇到可疑情况需要纪监察部门介入的,可以及时用纪监的手段加以解决。四是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审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纪监等部门要将处理情况及时向审计部门反馈。五是通过将审计报告报送到组织、纪监等部门,并纳入干部档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大审计决定执行和审计整改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和警示教育机制。建立结果运用落实情况的反馈和检查制度,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要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审计决定执行和整改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定期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结果运用情况。坚持“审用结合,先审后用,不审不用”的原则,把审计结果与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
    (四)建立成果分析和成果提炼制度。要善于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着力从制度、机制和管理上揭示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治本之策,实现审计成果的二次开发,可以专报形式及时向相关领导报送,从而把审计结果转化为规范运行、强化管理、提高干部素质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真正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疏通信息沟通渠道,落实好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逐级报送制度。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社会宣传工作,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从而为经济责任审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魏长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