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治理作用
王任(审计署深圳办)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国权利监督、干部考核、廉政建设以及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工具,本文阐述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探讨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研究相应对策,探究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在国家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字:国家治理 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 对策

    审计署自从1986年制定并颁发《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对权力进行约束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然成为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有力武器。本文将从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近些年的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等几个方面来探究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更好的发挥国家治理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定位及开展情况

    1、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1]。根据20101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文件精神,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从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的重点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监督、权利制约、反腐倡廉等方面,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审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决策情况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社会及环境效益,引导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人民利益等角度来进行决策和生产,从而间接的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2]
    2、审计署不断加强对党政及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强度和力度。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扩大,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任何一个决策对特定企业、特定行业,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审计署根据国家治理的需要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频率,并且不断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保证了对党政领导及国有企业领导的权利平衡制约。1999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明确了审计对象,但只包括县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尚不包括县级,2004年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2000年审计署开始进行省部长经济责任审计试点。2010年底两办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出台,标志着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已经覆盖到乡镇级到省部级的党政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从1998年至201010月,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和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审计领导干部共计41万多人次,包括党政领导干部38万多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3万多人。审计查出由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约684亿;各级党委和干部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处分相关领导干部共计1.81万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7200人。各级审计机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向各级党政领导提交各类报告超40万篇,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遏制滥用公共权力,遏制经济犯罪,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两办颁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意义重大。《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省部级高官经济责任审计进入到制度化,常规化阶段,截至201010月,审计署共对53名省部长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随着《规定》的出台,对省部级高官的审计规模将逐渐的扩大。审计面前人人平等,对高官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对高官自身和各级官员都有重大的意义。对高官的审计可以及时纠正权力高度集中产生的行政偏差,可以对有违法违规想法的各级官员起到警醒作用,对已经违规违法、造成国家人民利益损害的官员也可以起到有效打击的作用。同时,对高官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挽回巨额资金,牵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腐败问题,是深入反腐的有力抓手,分析审计中遇到的新问题,有助于把握反腐的新形势,发现涉嫌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对深入反腐工作,提高国家治理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二、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较为满意的审计成果,但由于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在责任界定标准、领导评价标准、现场审计效率、审计成果转换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并直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国家治理作用的发挥。
    1、缺乏统一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领导人员评价标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较广,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领导干部,而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对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要求也有所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中往往需要界定现任与前任责任、集体和个人责任、主观和客观责任等各种责任,责任界定的难度较大。二是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以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缺少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给审计评价工作造成困难,对被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难度较大。
    1.1各种责任界定难度大。如何界定现任与前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舞弊责任等各种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但各种责任的界定又非常困难。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需要正确划分领导干部任期与非任期责任,如果只是按照任期时间简单地加以划分界定,必然影响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另外,在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本人如果没有违纪违规行为,即使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也难以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如利用职权盲目投资,监督不力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比一般的违纪违规问题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但也很难去界定责任的主体。单位重大经济问题往往是集体决策的后果,由主要领导承担集体决议的责任,对其不完全公平,由单位集体承担责任又容易造成实际责任主体的缺失。
    1.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和标准不一。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体制和机制上不完善,缺乏一套统一、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审计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决策水平、廉政建设、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来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评价不客观、不准确等问题,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3]
    2、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审计手段有限,审计人员素质不适应等因素影响审计质量、审计效果。
    2.1审计重点不够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人员,因此审计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目,会议纪要等内容,还应该包括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人行为,但个人行为不像单位行为有财务凭证、会议纪要等明细的记录,领导干部有无贪污受贿、收受回扣、挥霍浪费等廉政问题,很难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中发现,必须得到相关执法执纪部门以技术手段和强制措施相配合与支持。
    2.2审计技术手段有限影响审计深度和广度。目前的审计结论主要停留在查出的被单位具体问题上,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等较高的角度去查深查透。审计人员缺少整个行业的数据,不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对比分析,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较笼统,形式单一。对挥霍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仅能就问题说问题,审计工作深度和广度都受到限制,评价不够深入。
    2.3审计人员素质不适应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的行业多、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大,面对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经营、管理、重大决策事项等,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水准,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1]。但长期从事财政财务收支等常规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难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难以反映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
    3、审计成果转化的严重滞后,削弱了审计监督职能,直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应有作用。虽然两办颁布的《规定》已经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既可以在任中进行,也可以在离任时进行,但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是以离任审计为主,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都在离任之时,先放行再审计,用人与审计脱节,即使审计查出有问题,也难以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另外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够公开透明也影响了审计的监督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既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也是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的客观需要,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的问题,不利于将群众监督和审计监督相结合。
    
    三、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治理功能的几点建议

    1、探索研究科学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客观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准确界定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研究制定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该标准应涵盖经济任务完成、资产保值增值、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多项指标。每项指标应既可以定量分析又可以定性分析,便于准确界定被审计人员的各种经济责任。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应根据审计的内容和结果为依据,做到评价到位越位。三是评价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公正.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二是准确性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明的事项坚决不作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否准确、客观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风险的大小。
    2、突出审计重点,拓展审计深度与广度。抓住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从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入手,抓住重点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情况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具体从四个重点入手。一是以合法性为重点进行审计,主要审查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行政管理、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等经济活动情况,全面反映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二是以真实性为重点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着重审查资产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三是以重大经济决策为重点进行审计。四是以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
    3、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新进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近些年我国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录取的,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或没有相关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审计队伍呈现年轻化、非专业化等特点。因此要加强新进审计人员队伍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新进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其法制观念,提高执法水平。二是对有经验的老审计人员、也要强化后续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审计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老审计人员也要加强培训,通过各类专业培训,更新专业知识,使审计人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三是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努力实现审计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现代化,建设起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适应审计工作健康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审计队伍。四是注意加强审计队伍的廉政建设,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
    4、强化任中审计、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第一,任中审计的优势是被审计单位配合主动性更好,有利于审计问题的及时纠正,有利于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及时整改落实。因此应该前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关口,减少和避免离任时进行审计,多实行任中审计,也便于人事部门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和责任。第二,任中审计可以与其他各种形式的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其他形式审计留存的资料,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4]。第三,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充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在任用干部时,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四是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目标责任制。经济责任审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
    5、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报告的效力。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理应对审计结果享有知情权,所以审计结果的公开也是审计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审计结果的公开可以让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结果,在千万人民群众的关注下也会提高被审计单位整改查出问题的速度和力度,充分发挥审计查处问题和人民群众广泛监督的作用,提高审计报告的效力[5]
    
    结语: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和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站在推动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高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标准和领导干部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审计重点,拓展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利用好审计结果,真正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方面应有的作用。(王任)

    参考文献
    [1]罗静波.浅析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8):124-125.
    [2]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1):10-14.
    [3]王霞.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现代商业2011,(8):213.
    [4]田秀玲.试论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功能拓展[J].审计月刊2010,(2):40-41.
    [5]王浩.审计腐败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1)93-94.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