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审计对促进国家治理的思考
朱虹 刘建强(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我国土地财政由来已久,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通过土地审计,来规范土地管理流程,让权力有制约,让发展更和谐,让利用更有效,让决策更科学。
    一、土地审计对促进国家治理的意义
    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土地审计通过对地方政府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情况和土地出让、整治等方面资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摸底,及时查错纠弊,为土地资源管理从决策到体制、机制等方面建言献策,发挥国家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是土地审计促进科学发展。在当前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调控房地产市场等政策背景下,通过不断加强土地审计,促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持续加强用地管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合理确定用地和土地储备规模,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以审计的视角促进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土地保障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调控作用, 减少城市的盲目扩张和损失浪费,促进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是土地审计强化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促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好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防护和预警机制。如,在历次的土地审计中,通过审计监督,对发现的土地出让金挪用、违规减免、缴纳不及时、违规征地、耕地保护未落实等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对在土地出让、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保障权力运行的安全,保障了占我国财政收入绝大多数的土地出让收支的管理规范,有效的防止了财政资金的跑、冒、滴、漏。土地审计,不仅要揭露和查处土地开发利用和征收土地使用收入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问题、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同时还要看到地方政府在加强土地管理、节约集约用地采取的措施及其取得的成效,更要通过审计促进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单位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土地管理与调控的相关政策法规,维护土地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以土地审计促进社会和谐。土地是政府拥有的国有资产中最大的资产,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形成了土地出让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互动的新模式;同时,损害农民利益的征地拆迁事件,及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闲置土地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民生福祉的改善,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是市场经济的卫士,其根本目的是查错纠弊,维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其服务宗旨是保护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点关注重点资金,重点领域、重点部门资金使用效益和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特别要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土地审计,发挥审计对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积极作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让经营城市的理念更规范,让农民权益得到维护,让土地利用更有效,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土地审计对促进国家治理的着力点
    发挥土地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作用,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土地审计与机构治理相结合。土地审计与绩效相挂钩,与经济责任相关联。在土地审计当中,应当充分发挥经济监督职能,揭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盲目决策,发展粗放,重复建设,资源消耗,污染环境,效益低下,危及民生等问题,评估各项政策与实际执行中的差距和问题,评估结果及效益,及时反馈给各级政府,服务宏观决策。应当运用经济监督手段,督促违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种种违规行为整改到位,促进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坚定不移地查处与民争利、有损民生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揭露和查处虚报转移、截留挪用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坚定不移地查处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大质量隐患、损失浪费问题;坚定不移地查处经济违法案件线索;坚定不移地推动机制制度完善。
    二是土地审计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土地审计的重要目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整章建制,规范管理,督促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土地出让收支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如,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土地出让收支要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加强资金使用和支出管理,规范资金收支程序,确保资金安全和发挥效益。在土地整治项目审计中,要通过审计,加强对土地整治的规模、资金和完成情况进行核实,加强项目进度、质量管理,确保土地整治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促进耕地保护,更是要通过审计,加强土地执法,保证项目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是土地审计与保障民生相结合。通过审计防范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和企业改制等方面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如,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问题,通过这方面的审计,监督检查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着力揭示和反映落实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资金分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如征地补偿问题,通过审计,督促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防止暴力拆迁,完善失地农民社保。
    三、如何加强土地审计,促进国家治理
    一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积极探索现代审计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土地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 地位,对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及时跟进,注重揭露和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审计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使用,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意识,杜绝违法违规用地现象的发生,确保国土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二是审计人员要更新审计理念,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揭示问题、分析原因,作出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标准。要严格工作程序,注重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客观。审计工作中要真实、准确、客观地逐项审核记录和报告发现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及其所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发现问题要一追到底。
    三是将土地审计融入到其他专项审计中,不仅在土地审计中关注土地相关事项,在经济责任、企业、金融、投资等专项审计时对土地问题同样须引起关注和重视。这不仅仅是专项土地审计需要关注的问题,在经济责任、企业、金融、投资等专项审计也涉及到以地生财,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审计监督,借助信息化审计方法,加强土地审计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切实推进科技强审,使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不断提升。
    实现“十二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是前提,努力改善民生是根本,推进政府法制建设是保障。在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及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审计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速度,更要关注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促进国家治理完善的积极作用。(朱虹 刘建强)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