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治理环境下的审计文化建设
刘静(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工作技艺、行业风格、行为模式、审计理念等,总体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国家治理环境下的审计文化主要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是推动国家审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主要应包括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职业道德等。
          一、国家治理环境下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国家审计发展到国家治理高度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控制机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国家治理环境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也就自然而然的需要一个能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文化体系。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它既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从观念、精神和无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正确的工作方向和敬业精神;又能够在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审计文化,可进一步促进审计制度创新、完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深化审计理论和技能研究,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审计执行形象和审计行业作风,为国家治理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二)是审计机关实现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从监督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提高凝聚力和工作效能等一系列转变的需要。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需要用与时俱进的管理思维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一个团结、进取、勤政、务实的人文环境,以此促进干部队伍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更好地为实现国家良治服务。审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机关干部职工的内在和外在需求,使他们对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有成就感,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挑战性,从而锻造团队共同的价值观,提高创造性和战斗力。
    (三)是改善当前审计文化建设与审计工作发展不相适应问题的客观要求。
    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不足以完全支撑和引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审计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审计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审计文化建设措施与部门职能结合不紧密、文化建设内容不深入,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进一步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保证审计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治理环境下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一)以“立德”为核心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用专题培训、专家授课、党团学习、警示教育、座谈交流、事迹宣讲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审计干部职业素质养成。一是紧紧抓住职业道德建设这一重点。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专题讲座,选树职业道德楷模、加强社会监督评议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审计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宗旨意识。组织开展公务员集体宣誓、岗位练兵、签订践行职业道德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三是落实职业道德要求,加强审计干部管理。将加强审计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与健全审计干部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对审计干部“德”的考核、将职业道德纳入各类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等举措,将审计干部职业道德要求贯穿到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
    (二)以“为民”为中心强化审计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坚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利用开展审计项目间隙,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深入基层,增进与基层群众的感情,更好地做好审计工作。一是强化宗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路线列入教育培训和理论学习规划,采取专题研讨、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做好做实。二是开展开门评审活动。坚持敞开大门、面向社会尤其是被审单位,深入走访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三是完善信访咨询等工作,构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五是建立健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把深入群众、走访民情作为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工作,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效率,提高机关工作水平。
    (三)以“强能”为依托历练审计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
    是要提高审计干部的学习能力。要逐步在知识的补充更新中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通过有效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理论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提升实际工作本领,真正把学与用统一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要提高审计干部的实践能力,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第一跑道,通过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实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审计组长竞争上岗等制度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逐步形成了在审计实践中提高审计能力的良好机制,努力培养“四手”人才。三是要提高审计干部的执行能力,狠抓工作落实和督促检查。四是提高审计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工作创新。
    (四)以“整风”为抓手改善审计干部为民服务的质量。
    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作风建设,应当在“实”、“高”、“新”、“严”、“细”上狠下功夫。一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干部队伍团结稳定。二是紧密联系干部队伍思想和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提高思想境界,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三是培养审计干部严谨的工作作风。督促干部自觉查找和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意识不到位,“三员意识”不强,“庸懒散、骄娇暮”等突出问题,引导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四是抓落实制度,通过加强考核管理,增强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力,提高工作的执行力。五是把干部作风队伍建设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与公务员年度评先评优相结合,确保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五)以“求学”为方向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是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多形式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名利,立足本职,敬业爱岗,扎实工作。二是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形成“学习为了工作,工作必须学习”的理念,树立审计干部队伍正确的学习观。三是因材施教,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结合审计干部个人实际,创新干部培训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突出个性特色。针对不同处室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责,找准切入点,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行个性化培训,确保公务员精通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四是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培训登记制度,增强培训刚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与公务员管理其他环节联动机制,强化培训结果使用,把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五是进一步完善实务导师制,建立审计人才“传、帮、带”的机制,发挥审计专业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一对一的人员培养和带动。六是推进互动式教育,建立沟通谈心制度,促进领导干部与青年同志、党员与非党员、干部与群众、老同志与新同志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把审计队伍逐步打造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能通过学习实践增长才智的队伍。
    (六)以“人本”为导向营造宽松的审计文化建设环境和氛围。
    一是把严格管理与关心关爱融为一体。对审计干部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心、思想作风上关心、工作学习上关心。让审计干部在严格管理中成长,在关爱中有家的温暖。二是要建立经常性的谈心制度,注重了解队伍的思想动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激发热情,把审计队伍建设成为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集体。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努力解决干部职工实际困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协调解决干部职工在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刘静)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