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人员如何确保审计证据质量
宋淑丽(安徽省宿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工作的质量问题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审计人员,只有每个人都注意自己岗位的工作质量,注意相互衔接阶段的质量,大家齐抓共管,共同把好质量关,才能搞好审计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当前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新阶段,有效地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摆在审计机关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笔者就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切实做好审前调查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其对审计取证的影响,确定审计策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做审前调查时不能走过场,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业务流程、财政隶属关系、管理架构与运作机制、经营目标、市场供求和竞争程度、生产周期或季节性生产问题等有所了解。
    二、科学评估审计风险和重要水平,从宏观层面控制审计证据质量。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将直接影响审计证据的搜集和利用程度。审计风险越高,所搜集的审计证据数量也就越多。重要性是一种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它与审计据反向关系。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应该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得更多的审计证据。同时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对重要性水平做出科学的判断。
    三、运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力求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发性和合法性,从微观层面控制审计证据质量。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操作等方法,搜集审计证据,在审计取证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应始终严格按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的要求,有效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
    四、注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关键在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熟悉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积极发挥计算机审计在取证过程中的作用。 (宋淑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