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与经济社会的融合 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倪巍洲(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2日】
字号:【大】 【中】 【小】
    
    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科学发展替代了快速发展成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速度成为主线,这要求审计工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着力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破解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难题上,在解决经济社会转型困局、维护社会公平效率上,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加强审计工作目标与国家中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的融合。“十二五”期间,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在于: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深化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方面,如何反映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就需要审计工作目标与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管理改革的中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把确保政策执行,把握调控力度作为审计工作短期目标。审计工作在全面准确把脉经济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加大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执行、成效情况的审计调查,反映政策取向与执行措施的主基调与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建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政策累积效应与市场变化叠加导致的经济巨大波动引起的矛盾。二是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作为审计跟踪促进的中长期目标。我国过去几年经过快速发展,经济基数已经较高,在以结构调整升级为重要政策取向的情况下,仍依托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已难以维持。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应遵循着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两条主线同时研究、共同促进的角度反映和解决问题,否则就难以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和矛盾。三是把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民生项目和体制性、机制性、制度性问题作为永久性目标。国家安全和反腐败是国家攘外安内的两个重要战场,一个国家始终要面对来自外部侵害和内部蚕食的危险,因此审计必须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同时加大民生投入、加强社会管理又是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工程,审计工作应适应社会形势新变化,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的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冲突和风险隐患,保障经济平稳、社会和谐。
    二、加强审计工作任务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任务的融合。以人为本是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所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现在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有的还很尖锐,民意诉求得不到公正、公平的解答,特别是在公共资源占用、收入分配差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方面。审计工作首先要摸清民生建设和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再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入手,推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问题的解决,保障就业充分、重大民生工程有效实施。审计工作还要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充分、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生态环境是否改善等作为审计目标和审计民生项目的关键指标,与科学发展相结合,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与财政审计大格局相结合,切实揭示和反映有关惠民富民政策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加以改进、完善,推动覆盖城乡、惠及13亿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强审计工作创新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融合。温家宝总理曾经说到: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解决的就是要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作为国家行政监督机关之一,审计工作需要积极创新,结合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创新,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结合民主法制建设创新。审计署“十二五”规划中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审计署在此期间的工作创新,七项主要任务中涉及4项重大创新。如,开展部门决算(草案)审计,力争2012年底前建立决算(草案)审计制度;2012年底前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3年底前建立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和其他审计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审计方法的信息化实现方式。前两项涉及到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后两项则是审计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同时,审计作为政治体制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严查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工作内容对政府决策权、执行权均能发挥一定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对相关法规制度也可以从纠偏和补救角度进行完善和改进,更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与适应经济社会对审计总体需求的融合。任何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于队伍的建设。审计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满足诸多方面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以更高的质量、较好的效益、快速的反应应对经济社会中的审计需求,不仅有例行的审计,而且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审计,不仅涉及党政干部经济责任评价,而且涉及各行各业的专项调查。因此,审计队伍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审计队伍建设除了加强作风建设,能够识大体、重大局外,更应当在“自我更新的速度与深度,队伍知识储备的广度与层次,队伍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方面上下功夫,以科学理念提高审计人员的素养,以科学制度推进人才培养,以科学方法保障队伍建设,以针对层次人员的平台建设给各级审计人员以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将新想法、新思路自由展示。同时,要提倡“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方位地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使得审计队伍的结构和层次得到优化,也可以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实际、符合需要。这正是审计工作开放性的具体体现,这样也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总体需求。
    五、加强审计工作管理与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的融合。审计工作当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一方面是由于审计人员的增加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审计效率不高所致。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审计工作如何提高效率、审计工作如何提高质量标准、如何提高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水平,其途径在于审计工作与经济社会信息的全面对接。当审计人员充分掌握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后,他们的工作不会因等待和索取资料而费神费力,也不会因工作管理协调不到位而进行重复劳动。审计工作必须融入信息化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反应得更快、工作得更好。一方面,审计机关要在内部建立起信息平台,以供审计工作管理、审计项目实施和审计资料储备所用。另一方面,审计机关要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备份资料库,加强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督效率。(倪巍洲)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