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现场成本管理的几点措施
程姝静(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现场成本作为审计项目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审计机关项目经费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充分结合审计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从机关管理、项目管理和审计业务等方面提出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促进审计项目经费使用的经济、合理和高效。
    一、严格控制审计项目的变更
        审计项目变更包括审计实施方案调整,改变审计重点和内容,变更审计项目的时间和成本等。项目变更对审计项目影响重大。
    首先要尽量避免项目变更。在审计项目的调查了解阶段,通过全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充分考虑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制定详细周全的审计实施方案,避免审计项目后期发生大的变更,从而规避审计项目成本的变动。
    其次是要建立严格的审计项目变更控制程序,对审计实施方案调整的请示不能简单地拒绝或同意,而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并且先通过一系列评估确定该调整会带来的成本、时间、成果和质量的代价,再判断是否同意调整。
    二、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和调整
        定期将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与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我们需要在分析过程中区别不同情况造成的原因和影响,如: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环境变化等异常因素,或者是发现了新的审计线索,或者是必须追加新的审计程序才能降低审计风险,或者是预算编制时出现重大预测错误等等,包括什么问题导致了差异、该问题是否还存在、如何改进、改进的目标是什么等。通过对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准确了解并分析每个环节发生预算差异的具体原因,调整后续阶段的成本预算。
    完成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后,考虑到审计计划阶段编制的预算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审计重点,很多审计线索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追加审计程序,调整成本预算。成本预算调整本身并不影响审计成本控制的效果,关键在于这种调整是否合理,是否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利用审计资源
    审计现场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明确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整合利用审计资源。做好审计组人员的规划和组织。在人员结构上要实现多元化,使合适的人做适合的工作。发挥个体审计人员的优势,取得结构性效益。科学调配人力资源,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审计机关应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审计组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按照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打破机关内部处室界限和专业分工,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执行审计项目时,应选择最适合项目要求、结构最优、成本最低的审计人员组合,既要尽量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专长,人尽其才,又要让各个层次的人员都得到锻炼,提升全体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审计项目可以试行招投标制,通过招投标,选取最优成本效益的人员组合和方案。
    四、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
    不断创新、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改进现有的审计技术方法,增加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总结审计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技巧、经验与方法等,以求在不增加或不大幅度增加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如:充分利用内部控制评估、风险评估、抽样审计等一些先进的方法。将重要性水平的运用、分析性复核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实施过程。注意分析运用以前年度、上级审计机关等审计成果,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节约审计成本,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审计效果的最大化。
    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审计方式和方法,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水平。审计信息化特别是计算机审计是我国今后审计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节约审计成本的有效途径。为了全面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必须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加快数据库建设,如:专家人才数据库、审计对象资料库和审计法规数据库等,逐步实现数据信息的互通互联,提高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同时,扩大计算机审计分析范围,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紧密结合,节约审计现场成本。
    五、做好调查了解工作,细化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计划下达后,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收集资料,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重点。通过调查了解摸清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业务流程,还可对部分重大问题实行试审,基本达到审计取证的要求。通过充分的调查了解,编制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将工作量分解至每个审计步骤、每位审计人员,根据项目要求完成的最后期限,对重要事项的现场取证、分析证据、报告初稿、报告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报告等各阶段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及各审计事项的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等做出具体安排,并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在实施审计时集中力量,直奔主题和重点,从而减少现场审计时间,节约审计现场成本。
    六、建立审计现场沟通机制,确保审计质量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要建立好审计组组长、审计小组、审计人员之间快速畅通的组织、沟通和协调机制,减少磨合时间,加快审计进度,降低审计现场成本;要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充分沟通,力争对方配合,以保证审计现场实施顺畅,保证项目进度按计划进行,控制审计现场成本。把握好审计质量的每一个控制环节,保证审计实施方案得到落实。审计人员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审计组组长或主审要承担起现场指导和检查的责任,对审计小组成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要随时检查或审核,确保审计重点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数字无误,程序规范,减少因质量不高返工而增加成本的现象。
    七、建立规范的现场成本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审计现场成本有计划、有控制,更要有考核。在对审计现场进行考核时,不仅要对审计成果进行考核,还要对审计现场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经费进行考核。实际操作中,可以将项目实际执行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项目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等指标进行比较,对计划完成好的项目可以在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加分值,完成不好的项目应该分析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酌情扣分。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成本控制和管理与审计组、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使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低耗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的审计干部得到奖励或晋升,对失职的审计人员则要追究相关责任。这样才能激发审计人员的活力,使审计现场成本管理真正起到促进审计工作规范高效的作用。(程姝静)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