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审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中然 孙超(黑龙江省绥化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就审计文化而言,必须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积极乘势而上,不断创新发展,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文化体系,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 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
    审计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是长期以来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工作技艺、行业风格、行为模式、审计理念等,被共同认知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贯穿其中的法规制度等等,是审计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化,新的文化推动新的发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审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1、审计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审计特点。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实践性。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实践。审计具有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严谨细致、廉洁自律等自身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文化就应该充分体现依法审计的严肃性、审计监督的严谨性、审计实施的公正性、审计执法的文明性、遵纪守法的廉洁性、围绕中心的服务性等特点。创新审计文化就是如何围绕这些特点、强化这些特点,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放大、升华,成为一种力量。这既是审计实践的要求,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2、审计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内外多维文化的营养,在开放的溶汇中发展的一种多维开放的文化。其继承性、包容性、创新性是其先进性时代特征的突出表现。中国审计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也必须体现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代性;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主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性;勇于改革、推陈出新的创造性。
    3、审计文化建设必须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无穷智慧和广阔胸怀。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直传承着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孔子“和为贵”的和谐理念;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振兴中华,天下为公”;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等。这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创新审计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包容和谐、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等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审计文化的发展繁荣汲取不竭的营养。
    二、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从时代潮流发展看,创新审计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从审计事业自身发展看,审计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也呼唤着理论的发展,创新审计文化势在必行。
    1、审计文化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审计文化对审计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它能够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新审计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修养,可以激发他们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形成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审计文化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现代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智力的支持。而科技和智力的发展与进步则必须源于文化。在知识经济的年代,智力因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力量。智力文化水平的发展程度同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常常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审计文化,能够提高审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比如,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当中的应用,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而且推动了审计手段的现代化,极大地促进了审计事业的发展。
    3、审计文化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导。审计文化作为审计工作和事业的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从思想上保证了审计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审计文化。
    4、审计文化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如同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样,先进的审计文化不但可以凝聚审计机关内部力量,形成团结有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而且可以提升审计部门形象力,扩大社会影响力。这种因文化力而形成的软环境、软实力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日益凸显,并且越来越重要。从国际竞争来看,文化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利用文化提高本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已是世界各大国的战略选择。同样道理,审计部门亦应不失时机地抓好审计文化建设。
    三、创新审计文化的途径
    创新审计文化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措施,同时要结合审计自身特点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培养创新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先进文化创造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继承、选择与创新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条件。审计文化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种创新的理念,学会以创新的理念思考问题,以创新的理念审视工作,以创新的理念评价成果,以创新的理念激发创意,把创新作为一把衡量检验工作的标尺。
    2、丰富创新的文化载体。要不断拓宽审计文化的宣传载体,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传媒展示审计文化;要切实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载体,做到体育活动有场所,文化活动有阵地,各项活动常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表现和反映审计文化;要积极鼓励职工的文化创作热情,调动职工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立足审计工作实际,依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学、诗歌、摄影、书画等文化创作活动,努力打造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气息的审计文化。
    3、营造创新的人文环境。审计的人文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整个审计机关的文化氛围;其二是审计人员的文化修养和对文化事业的关切程度。这两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深入持久地对广大审计人员开展好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以及科学发展、和谐理念、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使之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4、优化创新的资源配置。文化资源的配置很重要,相同的文化资源,不同的配置结果,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正是有了《西区故事》和《猫》这样的经典,才成就了百老汇半个世纪的辉煌;正是有了《天鹅湖》这样的品牌,才托起了俄罗斯芭蕾至今不倒的形象。创新审计文化,就是要充分配置好审计自身资源,合理利用好社会优势资源,形成互补优势,打造出审计文化精品。(李中然 孙超)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