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探析
王勤(江苏省溧阳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绩效审计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更关系到科学观的贯彻落实。文章结合事业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内涵以及现阶段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以增强绩效审计的有效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涵
    (一)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是指通过对公共资源使用情况分析,以此来揭露影响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绩效审计主要关注对被审单位公共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绩效审计实施的背景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具备绩效审计的条件,一方面,例如事业单位实行的国库收付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采购制的推行,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具备绩效审计的经验与方法,如制定了一些绩效审计项目,都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绩效审计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利用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是否按照法定预算用途合理进行的,以及支出的费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包括设备物资是否有效投入使用以及人力资源是否合理配置。
    第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效率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内设置的机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是否落实。还包括事业单位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以及事业单位内的设备管理是否完善。
    第三,事业单位行政活动的效率。行政活动效率主要是指单位内部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按照预算执行的,以及被审计的单位其行政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包括行政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以及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是否行执有效。
    第四,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主要是指单位的绩效审计是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以及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和个人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待遇,以及弱势群体是否享受到更好的保障。
    (四)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审计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政府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需要对领导干部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形成比较严密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从而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全面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绩效审计工作符合事业单位接受公共受托责任的基本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就需要对受托财产提供一定的保障,以实现受托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效益性。
    第二,实施绩效审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法制性。
    第三,实施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利用,能够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浪费以及贪污腐败的发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关于绩效审计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绩效审计工作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实施绩效审计的法律条文,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审计时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贪污浪费的情况,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观意识不强,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机构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就缺少对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展开科学合理的、正确的评价。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审事项绩效的效果直接影响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标准体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行业、部门、单位效益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其标准和尺度难以统一。对于已经开展的绩效审计工作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导致绩效审计结论可信度不高,绩效审计的功效没有完全发挥。
    第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体制缺乏独立性,目前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绩效审计其类型属于行政型体制,审计机关是政府内部的组成部分,行政型审计体制与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的国家审计体制相比缺乏独立。
    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有效措施
    绩效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所决定的。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时期的绩效审计在新的审计环境里采用现代技术方法,树立与是俱进的绩效审计理念,才能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
    (一)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目标
    审计机关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审计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绩效审计总体规划,根据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可操作性进行具体的审计事项。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是以实现由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并存,增强审计机关对事业单位资源绩效审计的有效性。
    (二)树立绩效审计的理念
    我国大力推行绩效审计首先要树立绩效审计的理念,增强人们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观意识,消除人们对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误区,改变传统的从财务收支报表和凭证中获取财务信息的习惯,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内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树立绩效审计理念,加大绩效审计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媒体宣传、工作会议、专业培训等方式,将绩效审计理念深入人心。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绩效审计经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审计规范,改变传统的零散的、粗略的、弹性较大的审计实践,促使审计人员科学、有效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绩效审计的管理体系能够保障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作为保障。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依据绩效审计的目标,其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原则、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相结合原则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行政事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需要制定评价指标,其主要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真实性和合法性。
    (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技术
    我国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需要依据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从深度和广度上把绩效审计工作原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和规范变革为综合多学科、多领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科学技术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处理技术也发生根本性变化,另外金融技术的变化,会计处理复杂化,审计也应配套跟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技术一般采用数量化的统计、计量分析,以促进我国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建立。
    (六)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专业水平的人才队伍,这也是绩效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在职的绩效审计人才要组织其参加专业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技术等级以及对培养绩效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质量。此外审计机关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审计培训制度,增强在职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的多样性、科学性。培训的内容可以涵盖统计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行政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完善竞争、激励、奖惩等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保障我国绩效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环境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环境主要是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建设已经有所好转,绩效审计的发展已经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逐步采用绩效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同时要加强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只有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完善民主形式、民主手段,才能有助于树立绩效审计意识,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绩效审计是国家监督政府行为,需要相关的法律给予保障,逐步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法制环境的建设,才能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快,国家的财政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化,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审计也是行政事业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体系初步建立和形成,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薄弱的环节,但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体系,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采用先进的绩效审计方法,不断完善绩效审计相关制度法规,以科学规范的审计理论指导我国的绩效审计实践工作,大幅提高我国的审计实践水平,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王勤)

    参考文献
    [1]汪蕊.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探讨[J].审计与理财,2009(8)
    [2]亓凤华.辛玉言.基层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3]舒洁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之我见[J].管理学家,2008(9)
    [4]杨春花.浅议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9(25)
    [5]陈尘肇.中国绩效审计研究与实践现状[J].财政研究,2009(7)
    [6]杨娟.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进展及发展脉络[J].文史博览(理论),2009(6)
    [7]侯玲.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审计月刊,2009(5)
    [8]侯晓靖.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及发展前景—基于深圳市2003~2007年项目分析[J].财会通讯,2009(2)
    [9]刘萍萍.邓国准.政府绩效审计操作模式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9,(8)
    [10]李云辉.李工.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