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王祖秀 李勇奇(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6日】
字号:【大】 【中】 【小】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自身具有比其他行业更大的经营管理风险,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所收集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或是审计人员使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可能对某一审计事项作出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且直接影响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
    ㈠外部原因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计风险的外部原因是由银行业本身的经营特点和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这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自身无法控制的,这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⒈制度制约:目前,在我国银行业金融系统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审计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限制。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缺失,使审计人员难以掌握统一的尺度,客观公正、科学权威地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价。
    ⒉信息制约:会计资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审计风险的隐患。还有一些部门、单位为使其离任领导顺利升迁,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记假账、报假账的事时有发生,其中个别支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性问题,审查起来无从下手。
    ⒊社会制约:社会对审计的依赖性强,期望值高,可容许的误差小,加大了审计风险。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由于涉及被审计人及单位各方面利益,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担负的责任重大,加大了审计风险。
    ⒋对象制约: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项目,审计对象不仅涉及到单位,而且还涉及到单位的领导干部个人。审计人员既要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又要对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其监督的范围广、程度深、力度大,针对的问题尖锐,涵盖了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审计、专项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多种审计形式,这些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责任,也使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㈡内部原因
    所谓内部原因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靠自身的作用能够控制风险的产生。审计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审计风险的内部原因。
    1、审计人员素质制约: 有的审计人员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工作中的检查程序不到位、检查方法使用不当;有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在承担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尤其是担任审计组长或主审的,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审计手段局限性制约: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而违法违纪问题一般不会在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中明显反映。虽然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或是从领导的工作总结、群众的反映中了解情况,但是审计所了解到的情况若不能在会计资料或相关资料中得到证实,其问题是难以成立的。有的问题若无一定的线索,也较难用审计手段深入查证,如受贿索贿、收受回扣、个人廉政等问题。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审计,才能查清。
    3、经济责任界定难度制约: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银行业机构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业务经营复杂多样,审计人员一般不易认定被审计人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合理界定经济责任,而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的经济责任主要有经济、信贷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经济行为失控等责任,这些责任的界定既涉及到责任依据问题,也涉及到界定标准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经济责任的界定就很困难,审计风险也就很大。
    ⒋审计方法使用制约: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任期长,情况复杂,会计资料繁多,现代审计普遍运用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没审查到的部分不存在问题。如果查证事实欠深欠细,没有真实可靠、充分的事实依据,就经不起推敲,草率出具报告,难免形成审计风险。面对被审计单位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需求,虽然开展了计算机审计,但金融审计软件技术开发的步子还是很慢,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⒌审计评价标准制约:在对非审计事项进行评价时,审计人员无法从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等经济资料中取证,对未涉及的具体事项进行评价,超越了规定的范围,使审计评价失去严肃性。在审计评价报告中,用词不当,模棱两可,或者避重就轻、敷衍塞责。上述情况都会使经济责任审计产生一定的审计评价风险。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
    (一)实行双向承诺,明确各自责任
    为避免虚假财务信息资料和人为因素干扰影响审计结果的正确性,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应严格实行书面双向承诺制度。一方面,要求被审计人及所在单位向审计组作出书面承诺,对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靠性负责,并就是否有账外账、重大关联事项、未决诉讼事项等作出书面承诺并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审计组组长向派出审计的部门承诺,保证按审计方案规定内容和操作规程实施审计,对提交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执行审计纪律情况负责,谁违反承诺,谁承担责任。
    (二)坚持“三个原则”,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坚持“先审后离”原则。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办理调任、转岗、退休以及任期届满,都应在离任前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未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应不得办理离任手续。只有坚持“先审后离”的审计操作原则,才能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化滞后现象,把审计结果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充分、有效地进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二是坚持“下审一级”的原则。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委托监管部门认可的审计师事务所等地方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的方式,来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以避免同级审计或被审计人即将提拔为本级行或上级行领导给审计人员带来压力。三是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内审、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分工,实现对被审计人有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
    (三)注重审计方法,确保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审计方法、手段的创新。在进点前要重点做好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工作,获取与被审计人相关的信息,依据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有关情况制定问卷调查提纲进行调查了解,通过查阅内外部监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历次检查情况,借鉴非现场审计成果及相关业务报表资料,确定审计检查的重点时段和重点内容;审计实施中,要采取查帐与调查相结合,帐簿审阅与信息资料函证相结合,顺查与逆查灵活结合的方法,大处着手,由表及里,由面到点,把握审计重点;要积极运用和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构建重点审计事项查询流程图,有效利用Excel软件详尽的数表处理功能为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特别是处理繁杂的数据计算与分析,高效的获取强有力的审计证据,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合理基础。同时,要严格执行审计法规和审计规范,在规定的范围和内容之内实施审计,力求报告的措辞经得起推敲,对审计中未涉及或虽涉及单位未获得充分证据或难以分清的审计事项不做评价,降低审计风险。
    (四)完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行为
    目前商业银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还不够完善,内审部门应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及报告要求,明确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领导责任,以及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界定的具体标准,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被审计人进行审慎评价,使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进一步增强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只要有了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控制。因此审计机关应加大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力度,锻炼和提高审计人员判断问题、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文字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积极培养一支奋发向上、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复合型审计队伍,有效防范审计的风险。(王祖秀  李勇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