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罗猛(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国家治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治理,是指主权国家的执政者及其国家机关(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机关)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体制设置,协同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社会一起,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经济和社会其他领域发展的过程。它是多层管理主体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社会冲突、协调不同利益的一系列制度、体制、规则、程序和方式的总和。随着主权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这些制度、体制、规则、程序和方式也必然发生演变。
    我国经过改革32年,基本完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的前两步,即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开始奔向普遍小康。下一步的社会发展目标,就是实现普遍小康并走向共同富裕。如果说,前30年主要是实现从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的转变,国家治理的重心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即沿着市场化的方向而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体制、规则、程序和方式进行一系列改革,实现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从国家化向市场化的部分转移。那么,今后,国家治理的重心将转移到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国家治理结构的改革也将从围绕确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提高行政效率、加速经济增长深入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及其相关领域。
    二、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有效实现国家职能,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或被异化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就必须以公开性为原则,建立起有效的权力配置和监督制约机制,使各项权力处于一种相互制衡状态。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审计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
    人民通过法律,把权力、责任赋予和委托给国家,国家再用法律形式把这些权力和责任分解给代表国家在某个方面行使权力、履行责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其中,对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公有资产等的配置、管理、使用的权力和责任,赋予和委托给了某些公共权力机构及其权力人。对于这些权力行使得如何、责任履行得如何,国家又通过法律授权由专门的机关对其进行监督,这个专门机关进行的监督就是国家审计。所以,在国家治理中,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1999年两办发布《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2004年11月,五部委又发文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这为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广阔的平台。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颁布施行,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促进政府自我控制能力建设。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早在其内部控制准则中就提到最高审计机关应该敦促并支持政府部门建立详细的组织性内部控制制度,各审计机关还应当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复核,以确保各项控制均能维持正常运作,并达成预期效果。没有监督、失去控制的政府必然会成为腐败的政府。滋生腐败的因素很多,但是政府未强化内部控制约束制衡机制,造成政府行为失控是关键因素。仅仅靠非经常性的外部监督,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廉政的政府。我国一直强调反腐倡廉,然而问题有时却越查越多,就是因为外部监督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有限监督,内部控制才是一种自觉的无限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之一就是审查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应性以及有效。通过对其控制程序、控制方法与手段以及会计与管理控制制度的审计,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最终促使政府部门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政府部门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政府随意行为与腐败现象。
    (二)强化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审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的放矢地查证问题,查证的过程中,经济责任意识将逐渐渗透到被审计对象的思维中。从审计的情况看,部分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意识淡薄而权力意识较强。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让审计对象懂得,单位经济活动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不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便会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从而强化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效地堵塞管理上的漏洞,腐败的意念便失去了张扬的空间。然而,将责任法制化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合作方能完成,经济责任审计本身无权去做,审计所能做的就是将审计出的问题以及应该进一步追究责任的事诉诸公众,“让阳光和社会为问责导航”。
    (三)促进政府有效执行能力。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在审计实践当中通常审查两方面的财经法纪的遵守与执行情况,一方面是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是领导者个人是否有违纪行为。政府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领导人的行为,规范了政府领导人的行为,自然就提高了政府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作为政府部门,其最主要的经济责任就是保证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很好地促使政府部门在预算的编制、执行方面的科学性、经济性、效益性。从而进一步促进政府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循性方面的规范化,提高政府全面的执行能力。
    (四)保障和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是审计的首要任务。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之日起,就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并为之做出特有贡献。首先,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其次,经济责任审计能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能够敏锐地感知风险、发现影响国家安全的问题。第三,审计的独立性,保障其能够如实揭露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促进整改,不断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维护和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安全。
    (五)促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廉洁高效。
    腐败,原意是指物质腐烂,引伸为人的思想陈旧、作风糜烂、行为堕落。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失去监督的权力为膨胀的私欲所左右,不论腐败的终极程度如何,其初始表现一般为利用职权对金钱物质的非法占有,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违纪、违法及犯罪。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人员。简言之,哪里有国有资金,哪里就应该有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包括财务、法纪、管理和效益等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广泛性及审计内容的一体化,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既能纠错防弊,又能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发现其他监督形式不易发现的经济方面深层次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
    (六)警示教育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能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作用,更好地教育干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这必将很大程度上对少数起到了惩戒作用,对多数起到了触动、警示教育作用。同时为审计部门加大审计的执法力度,来真的、碰硬的,将收到明显的效益。(罗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