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公开 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赵锴(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温家宝总理在审计署考察工作时,要求审计机关“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刘家义审计长最近指出:“国家审计的实质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公开,则是审计工作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信息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可为实现国家良治提供重要参考
    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是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公开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渐推开,相关制度逐步健全完善。而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审计信息的公开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审计信息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相关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监督、评价,经综合加工处理生成的各种情报、资料等,是审计工作情况、做法、经验和成果的具体反映。从狭义上讲,适合公开的审计信息只包括审计结果公告、审计工作新闻;从广义和实践看,审计信息也逐渐涉及了审计计划和审计过程、对重点审计项目的跟踪采访报道、社会公众关注的与审计工作有关的其他审计事项等。审计信息公开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按照公开条例的要求,依法对审计结果等审计工作政务信息,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向全社会公开的行为。目前,审计信息公开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制度,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审计信息公开逐渐成为全方位传播审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成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审计信息公开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信息公开对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审计信息公开可以加强审计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使公众能够通过审计部门,及时了解到与政府责任有关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因此,审计信息公开对于完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二、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公开
    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公开,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体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公开条例等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和办法,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推进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应成立审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由审计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审计信息公开联席会议,指定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审计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并确定审计信息公开工作联络员,加大对各部门审计公开工作的督办力度。形成领导负责、成员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流程,固化公开程序。通过编制审计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规范信息公开的类别和内容;制定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公开规定、主动公开办法等制度、办法,实行定期、规范公开。坚持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新闻发言人等制度,探索建立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等制度,加大新闻发布力度,努力把审计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回答社会各界对审计的关切。逐步建立健全相关各项工作机制,形成审计信息公开办理流程和公开程序,确保审计信息公开工作依法、规范和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推进审计机关的政务公开。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将公开条例列入审计干部理论学习年度计划,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供审计干部学习。通过组织审计机关负责人和信息公开联络员参加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培训班等形式,使其掌握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操作细则和相关制度,提高审计信息公开的工作水平。
    (四)完善公开途径,拓展公开形式。一是重点加强用于审计公开的网站建设,努力提高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网站成为审计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公开申请”和“公开年报”等,开设审计信息公开“专题专栏”,深度报道重要审计事项。可围绕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对审计机关领导人、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进行在线访谈、图文直播,力求公开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二是拓展审计信息公开渠道。在网上发布的同时,还向相关地方、部门、媒体、单位、机构等报送或赠阅信息文本。组织开展新闻发布工作,通过主要媒体刊(播)发审计宣传稿件等,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同时,还为群众获取审计信息提供方便,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信息公开栏、电子信息等多种媒介形式公开审计信息,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和审计宣传工作,提高审计信息的覆盖面,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审计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公开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审计信息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应逐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优化信息公开的效果,客观反映审计成果,扩大审计影响力,树立审计机关良好形象,揭示问题、风险和漏洞,提出改革体制机制制度的意见建议,放大审计监督的作用,从而为实现国家良治发挥好建设性作用。
    (一)密切关注网络舆情民意,正确引导舆论,使审计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有效结合,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针对主动公开或发布的重要新闻和审计结果公告等审计工作重大事项,应主动加强与各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召开新闻通气会,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实时跟踪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舆情,及时就焦点问题组织编写解读文章,及时为公众答疑解惑,正确引导公众舆论。通过主动约请主要媒体跟踪采访报道、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审计机关领导人和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向社会发布审计信息。同时通过与网民对话及在主要媒体刊(播)发审计稿件等多种形式开展与公众的互动,增强政府审计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审计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使政府审计工作逐渐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而放大审计效果和社会影响,起到警示、教育和预防的作用,又可以对全社会进行法治教育,使社会公众看到党和国家查处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的坚强决心和果断行动,从而增强公众信心,使审计工作更有力度,审计监督更有保障。此外,还可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审计员,定期向特约审计员通报审计工作有关情况,组织特约审计员赴审计一线考察走访,听取意见和建议等。
    (二)试行审计全程公开,扩大审计信息公开的外延,使审计效用最大化,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是试行审前公开。可在发出审计通知后、审计项目实施前,发布或张贴审计公告,及时向社会公开审计对象和审计组联系方式,接受社会举报;公布审计廉政纪律规定,接受社会监督。二是逐步强化审计(调查)结果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全部对外公开,扩大审计的影响力。三是追踪审计整改及公开情况。审计信息公开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把审计结果予以公布,最终目的是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所以审计机关在公开审计信息中不但要公布审计结果,还应该跟踪被审计单位的自我检查和对审计建议、决定的执行落实情况,及时追踪整改和信息公开情况,在一定期限内公布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以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落实审计建议,追究责任人相关责任。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信息公开的效能,实现审计效用最大化,提升审计的社会影响力,使审计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好建设性作用。
    (三)发挥审计公开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建设性作用。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审计中,社会各界往往更为关注资金的使用和安全,因此更应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要进行全过程跟踪,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快速反应,及时分析上报情况等。要分情况定期公告——重大问题及时公告,一般情况阶段性公告,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审计结果及其工作开展的情况,对群众有一个交代。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自觉把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国家治理的总体要求中,真正维护好公众对审计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公开的建设性作用,这是公众参与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需要。
    总之,审计信息是政府政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信息公开是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公开,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赵锴)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