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力是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前提
牟遥(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对于行政机关来讲,执行力是指政府各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能力,简而言之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高效快速完成岗位职责和上级交办任务的能力。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治理职能的发挥,影响到中央政府宏观决策,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执行力。对于如何提高审计的执行力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前提条件
    对于一个部门来说,执行力体现其组织的生命力。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和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影响审计执行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没有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就没有办法发挥审计作用,审计执行力就会降低,审计队伍素质不高就没有能力发挥审计作用,审计执行力同样也会低下。这两个因素对审计执行力的影响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保证审计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是根本,而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是保证审计执行力的外因,是条件,是保障。
    (一)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基础。
    高素质的队伍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基础,而高素质的领导者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对于审计机关来说,执行力来自于决策,决策力直接影响执行力,这就首先要求决策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进行正确的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领导集体都能让自己的团队感觉到领导者是整个干部队伍的表率。他们能在宏观上把握全局,能在思路上开拓创新,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真正解决难题,能真正关心干部的培养、工作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支新型的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
    (二)良好的人文、社会和法治环境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保障。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制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制的工具,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则需要通过提高审计执行力来体现,提高审计的执行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更好地维护政府的公信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保障,但实际工作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因素却直接导致审计执行力的降低。
    二、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内在途径
    对于审计队伍来说,提高素质应该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的提高。
    (一)不断创新理念。思想决定出路,理念指导行动。任何实践的进步和飞跃离不开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使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审计理论的创新使审计事业在二十多年来飞速发展。作为审计干部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作为审计干部,就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不断推进审计工作创新,用新理念谋求发展,用新思想破解难题,用新机制营造环境,用新举措积极作为。
    (二)努力提高业务。精良的业务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必要条件。一支业务精湛的队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提高审计执行力,首先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法律知识,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地把握政策界限;其次,加强审计方式、方法的学习,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讲究方法,研究思路,方法对路,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第三,要学习计算机审计技术,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更好的履行审计职责;第四,还要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注重交流与沟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出色的沟通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对提高审计执行力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保持廉洁作风。廉洁政府是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政权能否长期稳定,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审计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法部门,审计形象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廉洁的作风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廉则生威,威则生严,执法严体现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是树立审计威信、提高审计执行力的有效保障。作为审计干部,就要廉字当先,要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的要求,积极学习领会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规定,只有保持廉洁的作风才能真正打造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
    三、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外部环境建设
    (一) 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审计作为一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执法过程中依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人的知识素质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制定出完美无缺、包罗万象的法律。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多变和复杂的发展过程, 很难用事先制定的相对静止的法律去全面规范和制约,因此审计法律的确定性、稳定性必定面临着挑战,审计工作时常遇到“法律滞后”甚至是 “法律空白”的现实。在具体审计中揭露出来的问题,也很难都有一个简单 “对号入座” 的法律适用条款,需要审计人员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处理,也就是说执法者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甚至出现了审计执法中的讨价还价现象,让人对审计执法的严肃性产生了怀疑,也正是这种执法的灵活性,导致了审计执行力的下降。若想彻底扭转上述局面,就必须认真研究经济运行规律,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以法治审,依法执审,才能真正提升审计执行力。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增强支持与配合的力度。
    政府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都能为审计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我们会面临许多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无论是人们的理念还是经济发展环境,都面临着法制与道德的挑战。有的时候审计人员刚刚揭露出一个问题,说情者便络绎不绝,再加上某些部门利益或者局部利益的作用,使审计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被某种势力“监督”。若想真正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就必须破除各种裙带关系、“人情网”,要求各级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对审计执法的支持力度,同时,各部门也要深刻理解审计执法对本部门长远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大力配合审计部门工作,从而为审计提供一个洁净、安全的外部环境,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谈得上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实现审计的目标。
    四、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其他相关途径
    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基础,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保障,此外,还有几个方面也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一)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公开。
    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审计署一直强调并努力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地方审计机关也在逐步实施审计结果公开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审计中揭露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得以纠正和改进。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执政者,作为政府的一个机构,应该时刻牢记为民审计的理念,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通过审计监督告诉老百姓,让他们明白。通过不断努力,虽然距离人民的真正满意还有差距,审计信息公开做的越来越好,审计得到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审计的执行力自然也在不断提高。
    (二)强化审计问责制度建设。
    问责制是法治国家追究公职人员责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行政制度。但由于目前法律不够健全,执法环境不太规范,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出现,有时查出问题不知道是该集体承担责任还是个人承担责任,比如在审计中发现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失误是谁的责任?集体还是个人?复杂的因素常常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再者,审计过程中,有时审计人员明明发现了问题,但由于有领导说情,朋友、同事说情,也会出现大问题化小、小问题化了的情况,那么这又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执法出现了折扣,责任由谁来承担?因此说,建立健全审计问责制也是加强审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坚持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强调有权必有责,确保相应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问责制。
    (三)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制度。
    机制建设是提高审计执行力的重要措施,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建立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审计制度体系,真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追究,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普通审计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出现问题时,要一层层问责,每个层级该负什么责都要追究,确保责任落实。通过机制建设强化规范管理,为提高执行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牟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