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贷援款项目绩效审计呈现的七个特点
邓思谦 焦戌勇 田喜增 孔庆余(审计署京津冀办)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外资审计项目全面开展了绩效审计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对国外贷援款项目绩效审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回顾,其特点呈现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开展国外贷援款项目绩效审计的意识较早,接轨比较容易,起点高。世行贷款项目的绩效评价由世界银行业务评价局(Operations Evaluation Department,OED,后改名为独立评价局(Independent Evaluation Group,IEG))负责组织实施,每年大约有25%左右的已完工项目通过项目回顾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成果、成果的可持续性以及机构发展影响进行评价。从1998年开始,审计署外资司每年都对蒙特利尔臭氧多边信托基金赠款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项目进行“达标审计”和“绩效审计”。侧重评价项目环境履约方面执行的效果性,主要评价项目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结果是否符合协议要求。

    二是围绕审计署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绩效审计。200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促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从查处严重损失浪费入手,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审计署外资司2004年组织开展的政府外债铁路项目设备效益专项审计调查以及政府外债铁路项目设备的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重点评价铁路设备使用的效率和效果。2006年又组织了世亚行100个已完工贷款项目绩效审计调查和2007年50个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绩效审计调查。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省级地方外资审计机关针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项目和其他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总计开展的外资绩效审计项目达400多个,涉及农业等9个行业。

    三是在组织方式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审计署外资司组织实施的50个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成立了项目中心工作组,集中负责方案制定、评价指标设计、业务协调、审计现场指导和审计报告汇总等工作,外资司与各特派办之间形成纵向紧密型业务联系,各特派办之间建立起横向沟通、合作机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

    四是审计方式呈现多样性。国外贷援款项目绩效审计主要采用结合性审计方式进行,在开展绩效审计项目中即关注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合规性,也关注了国外贷援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五是积极探索,针对不同的国外贷援款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围绕项目目标,以结果为导向,构建具有国外贷援款绩效审计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署外资司组织国内审计机关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充分借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与技术方法,构建国外贷援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通用性指标,在“3E”指标基础上增加相关性、合规性、可持续性、安全性指标,形成包括相关性、效率性、效果性、可持续性、合规性、安全性等六个大类通用指标体系。并对国外贷援款集中的工业等9个行业的国外贷援款项目分别制定行业个性指标,共同形成综合性指标体系。

    六是审计实践中尝试使用评分法、成本效益法、目标评价法等不同的审计评价方法。评分法即对国外贷援款项目预先设定若干评价内容,将每一项内容对照标准进行评分按照各项目所占比重进行综合打分,根据分值来评价项目的优劣。成本收益法即比较分析国外贷援款项目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投资与利润,以及借款与还本付息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目标评价法将国外贷援款项目的目标,包括建设和运营目标等,与项目立项时的计划进行对比,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找出差距,分析未实现目标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目标评价既可以用比率或者绝对数进行定量评价,对于有些难以进行量化评价的,也可以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进行评价。

    七是国外贷援款效益审计成果意识加强,效益审计成果报告各有特色,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报告效益审计成果。比如直接向国务院报送专题报告;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各项目应当立即整改的一些问题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