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对影响审计质量信息的控制
王树贵(吉林省通榆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笔者先说明一下,本文小议的影响审计质量信息不是指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文章(或文书)种类上的独立成篇的审计工作信息。不是议论如何写审计工作信息。笔者是根据实践和体会,探讨一下如何对影响审计质量的信息进行控制。因为我认为,这类审计质量信息能够直接反映和影响审计工作进程和质量程度,对其进行探讨,有利于指导审计实践。
    一.对影响审计信息的分类
    笔者认为,在研究影响审计质量信息时,应首先对其进行分类,目的是便于与下面的控制内容能联系在一起。根据工作实践,笔者按其机能及其特征,大致将影响审计质量的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一)原始的和经过加工的审计质量信息。原始的审计质量信息是指包括我们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形成的相关原始记录。如:我们工作中接触的记载被审计单位[这里也包括相关个人,因为修改后的《审计条例》涉及到了这个内容]的相关经济活动及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的文字和数字、图表、影像资料等[最直接的就是被审计单位、个人提供的账、表、册和相关文件制度规定及其电子数据等]。这是最广泛、最基本、最经常的审计信息资料,也是审计工作的关键,这些审计资料对于审计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对这些原始审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处理后,就成为了适应我们审计主体需要的审计质量信息。
    (二)反映审计系统内部状态和审计系统外部环境变化的审计信息[如相关文件、资料等]。
    (三)有关过去和未来的审计信息[如审计年鉴、审计计划与规划等]。
    (四)经常变动的和相对稳定的审计信息。其一、经常变动的审计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实践中,主要反映在两个“审计方案”[即:《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各种“审计工作底稿”、“两个《审计报告》”[即: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文书和《审计统计报表》[包括报表分析]中。另外,还有审计会议信息、政治业务学习信息等。其二、相对稳定的审计质量信息是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不断变化的审计信息的长期观察,揭示审计监督活动的内在联系和活动规律形成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宪法》中关于审计监督的章[条、款、项]、《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准则》及《审计发展规划》等等。因为这类关于审计质量的信息是相对稳定,是不能朝令夕改的。
    (五)常规性和偶然性审计信息。
    (六)按制度和规定的渠道传递的审计信息[比如:上下级审计机关相互传递的文件资料等]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审计质量信息[包括从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的审计质量信息]。
    二.对审计质量信息的控制
    那么,什么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信息呢?顾名思义,影响审计质量的信息就是在全部的审计资料中,能够直接反映和影响审计工作进程和质量程度的信息。它应该包括两个元素,一是审计工作的质、二是审计工作的量。该如何对影响审计质量的信息实施控制呢?这一点很抽象,涉及到控制论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负反馈。笔者认为,对审计质量信息进行控制,就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在一个[想象的]可能性空间里对能够反映与影响审计质量的资源进行有方向的定性、定量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要通过一次审计质量信息的输入得到符合我们意愿的审计质量信息的输出[这种输入和输出是多次循环的]。而其循环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对这类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就此意义说,审计工作过程就是对审计质量信息的处理或者说是控制过程,审计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审计质量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过程。审计质量信息主要包含在两个《审计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于两个“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统计报表”[包括报表分析]中、还存在于审计成果的最终运用上。我们以《审计实施方案》为例,例如:就一项审计来讲,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工作。而制定和实施《审计实施方案》就是对审计质量信息实施控制的一种手段和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控制论”中的负反馈控制过程[负反馈的原理是在于它设计了一个目标差逐步缩小的一个过程。[以某一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例,一般情况下,《审计实施方案》主要是规定了该项审计的工作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与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人员分工和工作要求等内容(这主要在《国家审计准则》的第58条和第73条中能反映出来),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审计质量信息。实践中,我们实施一个具体的审计项目,是要围绕《审计实施方案》来进行的,是要实现《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工作目标的,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超出《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范围的,在《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的目标、内容或重点一般是以“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有”及“有无”等语句形式出现的。而我们在具体回答每一个“是否有……?是否存在……”或“有无……”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进行回头看的,不断地用手中已经掌握的审计证据与《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进行对比的。这个过程就是在逐渐缩小与既定的审计目标之间差距的过程,回答一次就距审计目标更接近一次,这个过程也就是对审计质量这一信息进行负反馈的控制过程]。就一个审计项目来说,实践中,同类问题或是同一问题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应该是只有一种情形存在。就是或是“是”、或是“否”;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审计质量信息的控制点。
    就审计项目来说,对审计质量信息进行控制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审计组[或者是审计组成员]自己检查是否已经回答了《审计实施方案》中规定的相关问题?
    二是审计组的派出机关[或领导]检查审计组是否已经回答了《审计实施方案》中规定的相关问题?
    三是有关方面[主要是上级审计机关以及其他有权部门,比如:纪检监察部门、政府绩效考核部门]实施的纪律监督检查以及相关考核等。这就是对审计质量这一信息的控制。当然,《审计实施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是需要随着审计质量信息的不断循环输入和输出来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而调整和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对审计质量这一信息实施有效控制。
    以《审计实施方案》为例,既然审计质量信息存在于《审计实施方案》中,该如何对其进行布控呢?
    笔者认为,就一个一般审计项目,在《审计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审计质量信息的分解与控制点控制的标准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所关注的控制点是《审计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审计目标方面的质量信息,应以审计目标实现为质量信息控制标准。
    (二)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人所关注的控制点是审计范围和重点方面的质量信息。在审计范围内以突破审计重点为质量信息控制标准。
    (三)审计组组长所关注的控制点是审计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内容和审计报告内容方面的质量信息,应以其各自的真实和完整为质量信息控制标准。
    在以上第(二)、(三)项中,科室负责人和审计组长是同一人的,那他[她]的审计质量信息的控制点和标准就应该是两项内容的集合了。
    (四)审计组成员关注的控制点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记录的真实和完整方面的质量信息。审计组的所有成员[包括审计组长]应以各自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记录的真实和完整、审计档案中文件材料内容的真实、完整为质量信息控制标准。
    (五)以上各层级审计质量信息的控制标准同时达到了,就要转到法制机构对审计程序、违纪违规问题定性、法规条文适用、处理处罚标准等进行审理复核。在此基础上,再提交审计机关业务审定会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做出相应的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提出相关审计意见建议,直至落实。至此,对该项目审计质量信息的控制也应该是完成了。
    有一点需说明,上面审计质量信息控制点的分解为什么没有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内容呢?那是因为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对审计质量信息的控制不能局限在某个点或某个方面,应该对本机关审计工作的全部质量信息进行控制和负责。
    那么,为什么要对审计质量信息进行控制呢?总的来说,是《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应该有的职业谨慎。进一步说,控制的目的主要以下三点:
    一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二是为了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和审计成果运用层次;
    三是为了产生好的社会效应,或者说是社会效果,这是最主要的。
    说明一点,包括两个《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两个“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在内的等等,都是我们审计机关的一种审计文书,它本身不是审计质量信息,而是承载审计质量信息的一个平台。除上面提到的《审计方案》外,审计质量信息还存在于“两个《审计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统计报表》[包括报表分析]之中,另外,还存在于其他方面,因为这些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直接的重要影响。如在审计手段上就有这方面的例子[最明显的就是计算机审计(也称“A0”审计),计算机审计不仅提高了相关数据采集的速度、还能确保所采集审计数据信息的质量]。
    在对审计质量信息各控制点完成实施上述各项控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还有一点,就是审计成果信息的运用。如果一个审计项目最终的成果得不到运用,那么,前面的各项控制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王树贵)
    
【关闭】    【打印】